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儿童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1553-1556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solid hemangioblastoma,SHB)的CT和MRI特征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小脑SHB的CT和MRI资料。7例行CT扫描(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 肿瘤均位于后颅窝小脑区,左侧小脑半球3例,右侧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区3例。影像表现6例SHB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2例形态不规则,有分叶;病变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混杂,T2WI呈等、高信号混杂;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增强扫描肿瘤非常显著强化,瘤内及瘤周见多发异常血管影。结论 儿童SHB发病率很低,但其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

超声诊断升主动脉瘤并主动脉夹层1例1556-1556

摘要:患者男,38岁。以胸痛前来超声科行心脏超声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正常,普通胸部CT平扫提示:心脏大,心包积液。超声检查:体位适当左侧卧位,暴露左前胸,使用飞利浦iU Elite。使用普通经胸壁心脏探头。左室长轴切面见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显著扩张,呈“球状”,内径较宽处约82ram,管壁菲薄,主动脉瓣间隙明显增大,CDFI:舒张期左室流出道内见大量蓝色为主五彩反流束,M型超声见主动脉壁平直,搏动幅度消失;大动脉短轴切面见三个主动脉窦均呈囊状向外明显膨出,似“花瓣”状。

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征像分析1557-1560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脑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幕上,颞叶3例,额叶2例,额顶叶1例,枕叶1例。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内部见片状坏死、囊变区,所有肿瘤周围均见轻中度水肿区。增强扫描肿块均明显强化,6例呈不规则环形强化,1例呈结节状强化;4例肿瘤内部见索条状强化灶,3例见强化结节。其中4例肿瘤发生于大脑凸面紧邻硬脑膜。结论 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磁共振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1561-1564

摘要:目的 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 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 获得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布区的同时得到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枝循环的血流分布区。结论 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的脑血供。

超声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1564-1564

摘要:患者女性,59岁。无意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天,在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8cm包块,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触痛。超声检查:右下腹部可见一个囊实性包块,大小约14.4cm×9.7cm×5.3cm,边界清晰,形态尚规整,呈分叶样,囊性部分透声差,内可见分隔及团絮状回声,CDFI提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团块可随腹压改变略移动,且该团块与周同肠管分界清晰,该团块周同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腹腔及盆腔内均未探及液性暗区回声(图1,2).

前庭导水管MSCT斜矢状位图像重建的研究1565-1569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MSCT前庭导水管(VA)多种重建方法对VA远段全长显示率,找到VA最佳显示图像的重建方式,并获得该重建方式下VA远段最大管径宽度(MDVA)及外口宽度(OMVA)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回顾性研究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2015年无明显外中内耳畸形的颞骨MSCT扫描资料,分婴幼儿组(九岁以下含)和青少年及成人组(九岁以上含),各500例(1000耳),左右耳分别MPR重建轴位、标准矢状位(0°)、斜矢状位(15°、30°、45°、60°、75°)及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观察VA远段全程显示情况,计算VA远段全程显示率,评价上述八种方法对VA远段全程显示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并比较两个年龄组间的差异性。在VA远段全程显示率最高的重建方式中获得VA最大管径宽度及外口宽度的正常值范围。结果 按照以上八种MPR重建方式九岁以下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84耳(右347耳,左337耳);789耳(右387耳,左402耳);801耳(右398耳,左402耳);774耳(右385耳,左389耳);577耳(右290耳,左287耳),284耳(右140耳,左144耳),198耳(右95耳、左103耳),934耳(右469耳,左465耳),显示率分别为68.4%、78.9%、80.1%、77.4%、57.7%、28.4%、19.8%、93.4%;九岁以上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21耳(右312耳,左309耳);816耳(右405耳,左411耳);811耳(右411耳,左400耳);795耳(右399耳,左396耳);554耳(右274耳,左280耳),170耳(右86耳,左84耳),192耳(右98耳、左94耳),981耳(右494耳,左487耳),显示率分别为62.1%、81.6%、81.1%、79.5%、55.4%、17.0%、19.2%、98.1%;各种重建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龄组及侧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矢状位比传统轴位更能清楚显示VA远段全程,其中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MPR重建方法对VA远段�

颈部动脉DE-CTA不同去骨模式的成像差异1570-1572

摘要: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去骨技术的效果差异。结果 body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429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43例;head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524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63例;两种后处理模式在显示颈部动脉时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head bone removal模式颈部动脉自动去骨成像效果优于body bone removal模式。

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1573-1577

摘要: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行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搜集我院行冠脉CTA检查、BMI〈28kg/m2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5例为双低组,管电压100k V,管电流500m As,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 I/ml,ASiR40%迭代重建;B组85例为常规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500m As,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 I/ml,FBP重建。两组均采用前置性门控成像序列,扫描后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图像质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客观评价为测量主动脉根部(AO)、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近端的CT值及噪声,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辐射剂量(CTDIvol,DLP,ED)、碘摄入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辐射剂量上,双低组的CTDIvol、DLP、ED及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而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双低组在主观评分上略优于常规组。客观评价中,双低组中一半指标(10个)的图像质量有显著提高(P〈0.05),特别是CT值,在5个部位的比较中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双低组中,多个部位的相关性分析提示CNR、SNR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在常规组中,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存在。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k Vp,低浓度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 I/ml联合ASiR40%行冠脉CTA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而且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形态与功能的3.0T磁共振定量评价1578-1581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3.0T磁共振定量评价患者右心形态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PASP)〈36mm Hg或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检查两组左右心功能、左右室心肌质量及心室质量指数(VMI)。结果 观察组患者右心室EDV、MM及ES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右心室SV及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SV、EDV及EF、PER、PF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MM及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V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3.0T磁共振定量可有效评价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诊断价值1582-1586

摘要:目的 探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二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186例,对患者手术前后心动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LA、LV均显著低于术前,RV、LVEF以及LVFS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A、LAA、LV、LAV、MPGmv、VTImv和PHTm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EOAmv和EOAImv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A和LV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V、LVM、LVMI、IVS、Vav、MPGa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EOAav、EOAIav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V、LVMI、LVM、EOAav以及EOAIa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Vav和MPGav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二尖瓣部位的人工心脏瓣膜不匹配情况优于主动脉瓣部位,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心脏瓣膜病患者二瓣置换术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对于主动脉瓣部位需注意人工心脏瓣膜不匹配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妊高征对新生儿右室功能影响的价值1587-1591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新生儿的右心室心肌节段的影响,进而评价妊高症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60例PIH新生儿,包括妊娠高血压组(GH组)30例、子痫前期组(PE组)30例,以及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脏的四腔心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各节段快速射血期峰值运动速度(Vs)和峰值应变率(SRs)、峰值应变(S)、快速充盈期峰值运动速度(Vd)和峰值应变率(SRd)。结果 120例新生儿中成功采集图像112例。右心室各组室间隔壁及游离壁Vs和Vd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低,基底段与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和SRd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及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室间隔面各节段心肌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各节段心肌S、SRs和SRd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降低(P〈0.05)。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GH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新生儿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PIH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有影响,使部分心肌功能减低,PIH病情加重,新生儿部分心肌受损随之加重。

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1例1591-1591

摘要:患者男,65岁。结肠癌术后1年,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规行上腹部CT检查时发现在十二指肠充盈对比剂的情况下,球部见一大小约1.4cm×1.6cm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CT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富血供良性占位病变(图1~3)。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见一1.8cm×1.2cm广基息肉样病变,黏膜光滑(图4)。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诊断与鉴别1592-1595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患者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胸部MSCT上特征性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结节间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病情进展时,细支气管高密度的粘液栓形成呈“树芽征”,并部分结节间呈“马赛克状”气体贮留;4)近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串珠状”“双轨状”或“环状”远端细支气管扩张;5)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6)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结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1596-1598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多无明显特殊临床症状,50%有胸闷、咳嗽,平均年龄(56.9±10.32)岁,17例发生在前纵隔,均为单发,平均直径(6.3±2.4)cm,19例呈分叶状或结节状,3例见点状钙化,20例均出现液化坏死,平均强化幅度为(29.7±11.65)HU。结论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但当病变位于前上纵隔偏左侧伴多发小灶样坏死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胸部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点1599-1601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点,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6例中,中纵膈3例,后纵膈1例,右肺门2例,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多数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于大血管,部分病灶内见灶性低密度。结论 胸部Castleman病具有典型的CT表现特征,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定气胸、液气胸中肺压缩比率方法研究1602-1605

摘要:目的 探讨MDCT Tissue Segmentation(组织分割)技术测量气胸、液气胸中肺压缩比率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量被压缩的肺组织及胸腔内气体、液体的体积,并与以往X线气胸肺压缩程度测量分度法进行比较,同时确定胸腔内气体、液体含量的具体准确方法。结果 测得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体积与该体积和被压缩的肺组织体积之和(即该侧胸腔体积)的比值,即G/G+L或G+E/G+E+L,得出肺压缩比率,同时确定气胸分度:小于等于25%为I度气胸,大于25%小于50%为II度气胸,大于等于50%为III度气胸。结论 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量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及肺组织体积更准确简捷,其测量的比值对气胸分度更加精确。

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缺如1例1605-1605

摘要:患者女,23岁。孕1产0,妊娠31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否认夫妻双方有家族遗传史,夫妻双方非近亲结婚,孕期孕妇无不良用药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超声所见:宫内见一胎儿回声,BPD 78mm、HC 283mm、AC 266mm、FL 58mm,HR 143bpm,羊水最大深度61mm。

支气管动脉CTA在肺癌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价值1606-1608

摘要:目的 通过64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BA)的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对63例肺癌组及31例对照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内径及变异情况,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肺癌中BA显示率(评级优+良)达到92%,31例对照组显示率为96%,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A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显示的支数有统计学差异(P=0.041)。肺癌组BA内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肺癌组变异百分比为15.6%,对照组为15.7%,二者无明显差异,主要的变异类型为与肋间动脉共干。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BA的解剖特点,可为经BA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