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及病理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PMA)的MRI及病理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MA的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肿瘤3例发生于下丘脑、视交叉区,其余分别发生于右侧侧脑室、右侧额叶、小脑蚓部和右侧基底节区。6例病变边界清楚。实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6例。肿块的实性部分T1WI中6例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及FLAIR均呈高信号;DWI中4例呈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1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多样,4例可见不强化的实性部分。5例肿块的实性部分内见小囊变,周边见大囊变。1例见瘤内出血,4例未见瘤周水肿,6例见脑积水。1例可见瘤周结节状转移灶,其余均未见脑脊液播散征象。病理表现为黏液样基质背景中分布的形态单一的毛细胞样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呈血管中心性排列,缺乏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表达,Ki-67抗原标记指数变化范围较大。结论 PMA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下丘脑、视交叉区常见,可为囊实性肿块,强化方式多样,脑积水多见,瘤周水肿和瘤内出血少见,应注意术后随访。
1907-1910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病灶均位于幕上,9例单发,1例多发,其中4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额颞叶、丘脑及颞叶各1例。3例实性,其中1例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囊实性,其中1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3例囊性,均呈明显环形强化。6例行MRS检查,MRS示病灶Cho/NAA比值明显升高,但囊性肿瘤Cho/NAA比值低于实性或囊实性肿瘤。3例患者行CT检查,病灶表现为低密度,均出现条索状钙化灶。结论 尽管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作用。
1911-1913

内嗅皮层MRI体积测定结合扣带回后部氢质子波普分析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MRI测量内嗅皮层体积联合扣带回后部氢质子波谱分析(1 H-MR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可能的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5例进行MRI检查,MCI患者平均年龄(65.3±8.2)岁,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分MMSE评分〉24分,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60.7±6.3)岁,MMSE评分为≥28分。应用3D容积T1WI(3DFSPGR)扫描,在重建斜冠状层面上进行两侧内嗅皮层的体积测量,所得数值经部分颅内体积标准化处理。同时对MCI组和对照组患者扣带回后部行磁共振氢质子波普分析。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I组患者内嗅皮层较MCI组明显萎缩率,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分析前者的mI/Cr值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内嗅皮层MRI体积测量联合扣带回后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是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指标。
1914-1917

癫痫患者的海马~1H-MRS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 H-MRS)在颞叶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GE公司Singa HDe至臻版1.5T磁共振成像仪,对25例颞叶癫痫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和海马单体素~1 H-MRS检查。观察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浓度,分析NAA/(Cho+Cr)、NAA/Cr及NAA/Cho的比值。分别对患侧、对侧及对照组海马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颞叶癫痫患者患侧、正常侧及对照组海马的NAA/(Cho+Cr)值分别为(0.48±0.06)、(0.68±0.08)、(0.71±0.07),癫痫组患侧与正常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叶癫痫患侧海马海马的NAA/(Cho+Cr)值降低,可以早期诊断海马硬化,为临床对颞叶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
1918-1921

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眼底动脉彩超血流参数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患者视网膜是否发生病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观察组患者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分别对两组患者做眼底动脉彩超影像学检查,测量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动脉(PCA)三动脉的血流参数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OA、PCA和CRA三大动脉的血流参数,观察组眼动脉参数Vs(收缩期血液峰值)、Vd(舒张期后期血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I(阻力指数)与PI(搏动指数)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眼底动脉彩超的动态影像学方式检查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1922-1924

鼻咽黏膜DWI影像特点对于鼻咽良恶性病变判断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病患的黏膜影像特点对鼻咽良恶性的判断结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病患238例,根据对良恶性诊断的病理结果分为观察组(良性病变组)131例和对照组(恶性病变组)107例。采用DWI扫描测定ADC并分析影像特点,再通过血清测定CEA及CA-199水平。结果 观察组具有对称、低信号以及粘膜不厚的病灶比例更高,而对照组多为不对称、高信号以及黏膜增厚病灶。统计对比发现对称性、信号强度以及黏膜厚度的准确度依次为64.29%、67.23%、71.85%,灵敏度依次为55.14%、57.94%、62.61%以及特异性为71.76%、74.81%、79.39%,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在b值确定下观察组ADC及BF、BV、P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中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诊断中对称性、信号强度以及黏膜厚度均能作为诊断鼻咽良恶性的依据,其中黏膜厚度价值最高。并且ADC水平更高。
1925-1928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小儿ASD患者,封堵术前应用TTE筛选适应证,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ASD位置、测量ASD大小和残余边缘长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ASD分流束和各瓣膜反流情况。应用连续波多普勒(CW)估测肺动脉压力。封堵术中应用2DE监视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应用CDFI观察是否有残余分流。封堵术后应用2DE测量心腔内径的变化,观察封堵器是否有移位、脱落。应用CDFI观察是否有残余分流,应用CW估测肺动脉压力变化。结果 本组68例小儿ASD患者经TEE术前筛选适应证、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判断,实施ASD封堵术全部获得成功,包括合并畸形全部实施介入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因小儿ASD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受限制,只能依靠TTE检查。因此TTE在小儿ASD封堵术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929-1932

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扫描在320排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的“双低”模式行320排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42例行肺动脉CT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使用120kV管电压,优维显370mgI/ml对比剂;B组22例,采用100kV管电压,碘克沙醇270mgI/ml对比剂,其余参数设置相同。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和分支的CT值,计算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记录设备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剂量。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肺动脉各段CT值、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20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高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碘克沙醇270mgI/ml对比剂、100kV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行320排CT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1933-1935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CT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肺部感染性并发症特征性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HSCT后伴肺部感染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肺部CT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资料。结果 70例中56例获得明确的病原学诊断,病毒感染31例(31/56,55.4%),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18/31,58.1%),支原体及细菌感染19例(19/56,33.9%),真菌感染6例(6/56,10.7%)。病毒性肺炎表现为多发或弥漫性磨玻璃影(GGO),多发小片状实变,多发结节、线状、网状影,以GGO最多见。细菌性及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片状实变及磨玻璃影。真菌性肺炎主要是肺曲霉菌病(IPA),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晕征的多发结节和空洞性病变,空气新月征是典型征象。移植后1~5月发生率最高的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6个月后真菌感染增多。结论 综合分析CT表现结合术后时间及临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1936-1940

肺栓塞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应用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PE住院病例资料37例,对CTPA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3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CTPA检查,均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栓子形态和位置,重建图像可更清楚、直观显示肺动脉内栓子形态和累及范围,本组资料共发现肺动脉105处栓子。结论 CTPA无创、安全方便,可快速无创对PE做出准确诊断,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及时做CTPA检查是必要的。
1941-1943

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IMT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其中11例行平扫及增强,5例仅行平扫。结果 16例病灶均为单发,其中4例患者位于肺门区,CT表现为不规则肺实变影,边界清楚,周围肺组织未见阻塞性改变;12例病灶位于肺周围,其中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7例。6例肿瘤见“桃尖征”,其中3例可见脐凹,呈特殊的心形;7例肿块边缘可见“平直征”,4例肿块周围见“晕征”,3例病灶内见钙化影。增强后肿瘤轻度至明显强化,5例病变区见血管穿行,其形态及走形正常。结论 肺IMT的CT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全面分析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1944-1948

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摘要:患者男,35岁。因双眼视物模糊3年,加重伴耳鸣2年,左眼视力下降5月,血压增高2年到我院行MRI平扫及3D-TOF检查:双侧大脑半球表面及环池,枕大池内多处血管增粗流空信号,右侧颈外动脉疑似与增粗血管相连续(图1,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施3D-Tricks检查:颅内多发动静脉瘘(图3)。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动静脉瘘栓塞术。
1948-1948

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原发多形性癌的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均位于右肺上叶;1例因肿块巨大未分型,其余5例均为周围型;5例见假包膜,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空洞1例,1例伴广泛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密度影;均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其中6例呈进行性强化,强化不均,肿块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5例可见“浮冰样”改变。结论 肺部原发多形性癌以上叶胸膜下区常见;肿块常较大,边缘常光整,可伴假包膜、坏死、空洞;增强扫描呈进行性不均匀强化,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有“浮冰样”表现,对多形性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1949-1952

声触诊成像面积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价值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声触诊成像(ARFI)面积比值法、评分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ARFI技术对96例患者共117个乳腺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分别对病灶进行硬度评分、计算病灶VTI图像与灰阶图像面积比值,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两者最佳诊断界值,并分别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结果 评分法最佳诊断界点为3.5分,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评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5%、75.3%、80.3%。面积比值法最佳诊断界点为1.45,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面积比值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4%、78.4%、82.9%。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5%、96.9%、92.3%。面积比值法与评分法诊断准确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准确性均高于面积比值法及评分法(P〈0.05)。结论 声触诊成像面积比值法与评分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价值相当,且AUC均介于0.7~0.9之间,有中等诊断价值,两方法联合应用有更高的准确性。
1953-1956

Tyrer-Cuzick模型结合超声影像评估乳痛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乳腺疼痛患者和正常体检者的乳腺癌风险及超声结果探讨乳腺疼痛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周期性乳痛患者(A组)、40例非周期性乳痛患者(B组)和100例体检对照者(C组)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三组间的乳腺癌Tyrer-Cuzick模型预测风险及超声分类结果。结果 周期性乳痛患者,非周期性乳痛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在年龄、身高、体重、BMI、初次生育年龄、初潮年龄、初育至初潮时间间隔、乳腺癌10年预测风险、终身风险及超声检查分类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乳痛并不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1957-1960

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013年本院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患者43例,其中21例行食道支架置入术,22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以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及生存期。结果支架组患者共有20例成功置入食管覆膜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95.2%,营养管组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支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明显优于营养管组(P〈0.05),术后随访,支架组患者平均存活3.4个月(1~9个月),营养管组患者平均存活1.7个月(1~5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对于食管癌放疗后的食管气管瘘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延长患者生存期。
1961-1964

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肝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扫描,CT图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均采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果 门静脉CTP正常4例;门脉先天变异1例;门静脉高压53例,其中伴侧枝血管开放50例,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栓子13例,脾/胃肾分流21例。MSCTP检查确诊病例后:行肝硬化行TIPS术及胃左静脉断流术后2例: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逆行阻塞胃静脉曲张术(BRTO)治疗3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12例;内镜食管胃静脉硬化或套扎32例。结论 64排螺旋CTP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及栓塞范围,图像清晰可靠。
1965-1968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untr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MSCT增强及多体位扫描影像表现。结果 34例GIST中发生胃26例、小肠7例、肠系膜1例。位于消化道腔外24例,腔内、外混合生长10例。良性10例,恶性24例,远处转移6例。免疫组织化学34例均有CD117阳性,术后病理风险评估低恶性风险18例,中度恶性风险13例,高度恶性风险3例。结论 MSCT能准确提供GIST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程度,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1969-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