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术前DSA检查,15例行术前、术后3D-CTA检查。结果 3D-CTA与DSA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检出率(P=1.000)及图像质量(P=0.367)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脊髓DSA所需对比剂剂量是3D-CTA的1.88倍,有效放射线剂量是3D-CTA的2.73倍,且操作所需时间(平均120 min)远长于3D-CTA操作时间(平均扫描时间1 min)。结论 与DSA相比,3D-CTA具有无创、所需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少、操作时间短、方便术后复查等优点,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导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1707-1712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眼眶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

摘要:患者,男,70岁。10年前因左上睑黑色肿物行手术治疗。近3个月发现左下睑外侧肿物迅速增大并伴疼痛,致眼睑渐闭合不全,门诊以左眶复发性肿瘤收入院。查体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眉毛无脱落,下睑结膜较大黑色肿物约5cm×4cm,肿物遮盖外侧部分角膜及结膜,眼睑因肿物挤压闭合不全,局部皮肤色黑,泪囊区按压无脓性分泌物反流,眼球固定,结膜充血,鼻下方角膜白斑,并可见角膜新生血管。
1712-1712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瘤周水肿区DTI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瘤周水肿区DTI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HGG 19例和转移瘤13例患者,均行常规MR和DTI检查。以距肿瘤强化边缘4mm、10mm为界,将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周水肿区、中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分别测量两组肿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结果 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均低于转移瘤(t=2.175,P〈0.05;t=2.692,P〈0.05),两组肿瘤的远瘤周水肿区ADC值无统计学差异,HGG与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HGG近瘤周水肿区与中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瘤周水肿区(F=5.929,P〈0.01),FA值无统计学差异;转移瘤不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能反应HGG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浸润存在渐变现象,瘤周10mm内水肿区的ADC值,有助于HGG与转移瘤鉴别。
1713-1716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利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8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灌注(CTP)及CTA检查,评估ICA/MCA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完整性,计算MCA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相对灌注值,分析ICA/MCA狭窄程度与Willis环完整性(分型)、脑组织血流灌注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1)88例中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24例、闭塞27例,其中单侧单纯ICA狭窄或闭塞48例,单侧单纯MCA狭窄或闭塞(M1段)40例;2)MCA区、前后分水岭区的rCBV、rMTT、rTTP值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BF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CA区的rCBF与狭窄率呈负性弱相关(r=-0.254,P=0.017),前后分水岭区的rCBF与狭窄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131,P=0.13;r=-0.2,P=0.062);狭窄率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前分水岭区及后分水岭区的rCBV(r值分别为0.497、0.316、0.29,均为P〈0.01),rTTP(r值分别为0.691、0.619、0.593,均为P=0.000),rMTT(r值分别为0.695、0.514、0.508,均为P=0.000)呈正相关;4)重度狭窄、闭塞组中,不同Willis环分型与MCA区脑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和Willis环结构。随着相应动脉狭窄率的增加,CBV、TTP、MTT值较对侧增加越大。狭窄程度与rTTP相关程度最高。
1717-172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弓形体脑炎DWI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弓形虫脑炎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 观察分析我院确诊为AIDS相关性弓形虫脑炎的11例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结果 AIDS相关性弓形虫脑炎病灶坏死区、实性区、水肿区与对照区(对侧相应正常区域)ADC值分析比较:病灶水肿区与对照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的检测有助于病灶的分期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但其绝对值不能作为弓形体脑炎诊断的明确依据。
1723-1726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腋下侵袭性纤维瘤1例

摘要:患者女性,43岁。无意中发现左腋下肿块6月余而就诊。患者6月余前自行体检时发现左腋下肿块,约“鸡蛋样”大小,边界欠清,活动度欠佳,伴有压痛,因无局部红肿等不适,患者未予重视。8天前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左腋窝实性团块,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收入院。患者1年半前,于当地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乳纤维瘤病。现入院查体:双乳基本对称,未及明显肿块,左乳腋尾部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手术瘢痕。
1726-172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CT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临床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 80例均在CT扫描上提示椎基底动脉增粗、扩张、迂曲,测量其宽径大于或等于4.5mm,平均(5.77±0.95)mm,且分叉高于鞍上池或者位置超出鞍背或斜坡范围甚至达第三脑室后方;80例VBD中伴有基底动脉壁钙化55例,脑干局部受压50例,62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65例有高血压病史,51例具有眩晕病史,8例伴有不同程度颅神经受压症状,12例无明显症状体征。结论 VBD诊断主要靠影像学,CT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诊断手段,充分认识其CT征象及临床表现对提高VBD的诊断准确率颇有意义。
1727-1730

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新生血管特点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腔隙性脑梗死、41例非腔隙性脑梗死和20例非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参考文献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特点进行分级,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特点,应用ROC曲线计算斑块分级评价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及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大多为Ⅲ级和Ⅳ级斑块,其他部位斑块大多为Ⅰ级和Ⅱ级,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分级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斑块,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脑梗死侧斑块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人群中Ⅲ级和Ⅳ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非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Ⅲ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非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Ⅲ级和Ⅳ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I级和Ⅱ级斑块分级的患者;以斑块分级〉II级为标准评价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75.0%,67.2%,76.4%,65.4%,76.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级与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类似,其可能是造成二者长期预后相近的病理生理机制;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分级是评价腔隙性脑梗死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参数。
1731-1734

磁共振水成像在自发性低颅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SIHS)的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raphy,MRH)的特点,并探讨MR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临床确诊的10例SIH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检查方法及其表现。结果 8例有硬脑膜弥漫性均匀性增厚,5例伴有硬膜下积液,增强后7例出现弥漫性硬脑膜强化,脊柱MR扫描10例有硬脊膜增厚,7例硬膜外间隙积液,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elography,MRM)7例发现漏口位置,1例显示两个漏口位于颈椎和腰椎,5例位于颈椎,1例位于腰椎。结论 磁共振脊髓水成像能直接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和形态,对SIHS确诊和针对漏口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1735-1738

成人轻型颅脑外伤的高危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轻型颅脑外伤(minor head injury,MHI)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1395例符合纳入标准〔年龄≥18岁,头颅外伤后24h以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13~15分MHI〕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以CT显示的急性颅脑损伤结果作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于颅脑损伤的危险程度,并分析OR值较高的自变量与MHI的相关性。结果 与MHI高度相关的临床指标是:神经查体阳性、意识丧失、呕吐、头痛,GCS评分为13分。用这五项临床指标组合预测MHI的敏感度为77.9%,特异度为78.3%,阳性预测值为36.8%,阴性预测值为95.6%。结论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我们提出成人MHI颅内损伤的高危因素,此结果可为临床医师对患者伤情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739-1742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头皮多发钙化上皮瘤1例

摘要:患者女,25岁。发现头部包块7年余。患者7年前发现头部有一个黄豆大小包块,逐渐长大,质软,活动度大、无疼痛红肿,未给予特殊处理。5年前患者发现包块后部又出现一个约黄豆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小,无红肿、压痛及分泌物,患者未给予特殊处理,头部两个包块逐渐变大。
1742-1742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在半规管骨折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半规管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部外伤患者9例,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MPR技术重建半规管全程,观察骨折对半规管的影响。结果 横行骨折7例,混合型骨折2例,累及外骨半规管3例,累及前骨半规管6例,经MPR重组半规管均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对半规管的影响。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的显示半规管骨折。
1743-1744

脑肿瘤T1WI-FLASH 3D序列直接增强扫描的伽玛刀定位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T1WI-FLASH 3D(fast low angle shot,FLASH)序列直接增强扫描作为伽玛刀定位图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别对6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增强扫描SE T1WI图像与T1WI-FLASH 3D图像对比研究。由2名放射主任医师、2名放射技师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病灶个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两组图像显示程度进行评分。两组图像SNR、CNR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T1WI-FLASH 3D图像SNR为87.2±18.8,SE T1WI图像SNR为60.3±9.4,低于T1WI-FLASH3D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9.913,P〈0.05)。T1WI-FLASH3D图像CNR为40.3±12.6,SE T1WI图像CNR为30.2±3.1,低于T1WI-FLASH3D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6.029,P值〈0.05)。结论 以T1WI-FLASH 3D序列直接增强扫描图像作为伽玛刀定位序列优于SE T1WI图像。
1745-1747

上颌窦疾病致骨质改变74例MSCT分析

摘要:目的 利用MSCT对上颌窦疾病引起骨质病变的探讨与分析,了解MSCT对上颌窦骨质改变及其对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上颌窦良恶性疾病,对照病理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通过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从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容积再现图像对上颌窦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进行观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良恶性上颌窦病变进行判断:是否存在骨质改变,骨质改变发生部位,侵及范围,骨质改变类型。结果 良恶性病变引起骨质病变出现率分别为77.8%(28/36)和100%(38/38)(P〈0.05)。良恶性上颌窦病变骨质改变类型中骨质破坏分别为52.8%(19/36)和97.4%(37/38)(P〈0.05);骨质膨胀为11.1%(4/36)和57.9%(22/38)(P〈0.05);骨质硬化为36.1%(13/36)和94.7%(36/38)(P〈0.05);骨质直接中断为27.8%(10/36)和81.6%(31/38)(P〈0.05)。结论 认真分析上颌窦疾病引起骨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MSCT对上颌窦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748-1752

牙龈癌的MSCT诊断及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牙龈癌的MS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评价CT检查在牙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牙龈癌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8岁。1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对病变的部位、形状、密度及向周围浸润转移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下颌骨前牙区8例,下颌骨磨牙区4例,上颌骨前牙区5例,上颌骨磨牙区1例,18例均伴有颌骨溶骨性骨质破坏,15例伴有溃疡,侵犯颊部软组织1例,侵犯上颌窦1例,侵犯口底2例,同时侵犯腭部及上颌窦1例,7例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牙龈癌CT平扫表现为上下颌骨牙龈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均模糊不清,内密度不均匀,浸润性生长。CT增强扫描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增强后肿块边界及轮廓显示清楚,呈分叶状,7例颌下区及颈部间隙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牙龈癌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结构侵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尤为重要。
1753-1755

儿童急性鼻窦炎并眶周严重并发症的影像学特征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鼻窦炎伴眶周严重并发症的影像学特征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该病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护理干预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结论 儿童急性鼻窦炎伴眶周严重并发症是耳鼻喉科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儿童危急症之一,针对儿童发育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本病的发病特点,做好护理,心理疏导,完善影像检查,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756-1758

MSCT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128层CT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4例(49个结节)PTMC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单发22例,多发12例。直径为0.5~1cm结节43个,直径〈0.5cm的结节6个(其中2个瘤灶CT未明确显示)。病变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晰。合并钙化者17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8例,粗颗粒状钙化8例(7例为不规则结节状钙化,1例为不规则蛋壳状钙化),混合性钙化1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14例,位于边缘3例。47个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甲状腺,38个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1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10例Ⅵ区(中央组)出现淋巴结转移,且部分淋巴结直径〈5mm。增强扫描多为环形或不规则中等程度强化,中心坏死区域不强化。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128层CT薄层扫描及多方位观察图像有助于准确评价原发病灶及发现淋巴结转移,延迟期扫描能更好的反映PTMC的强化特征。
1759-1763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DSCT冠状动脉检查有异常的患者100例,评价其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作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狭窄程度≥50%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9.8%,阴性预测值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8.0%。与SCA对照,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83。运用Bowker test检测DSCT评价冠脉的高估及低估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常规临床检查方法。
1764-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