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MRI联合海马、内嗅皮层体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

摘要:目的 通过联合基于MRI的联合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体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33例AD患者、305例MCI患者及190例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NC)的MRI数据进行脑区分割,测量获得双侧海马和内嗅皮层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合并双侧海马和内嗅皮层体积作为联合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联合指标和单一指标对三组被试的分类效果。结果 NC-AD、MCI-AD组间双侧海马和内嗅皮层体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NC-MCI组间双侧海马和左侧内嗅皮层体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指标对于NC-MCI、NCAD、MCI-AD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2、0.987、0.974,且最优阈值点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超过了80%,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4.3%、95.1%、92.3%,均高于四种单一指标。结论 利用双侧海马和内嗅皮层联合指标可提高MCI和AD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1515-1519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脾动脉瘤1例

摘要:患者男,64岁。无高血压病史,健康查体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于胰腺后方可探及大小约2.0cm×1.4cm×1.9cm的类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管壁光滑,透声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囊性包块通过脾动脉与腹腔干、腹主动脉相通,其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漩涡状血流信号(图1),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双向动脉频谱(图2)。
1519-1519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MRI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sPNET的MRI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2例sPNET中20例为单发病灶,弥漫浸润和多灶性病变各1例。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皮层下,呈类圆形和分叶状、边界较清晰,瘤周水肿轻或无水肿为主。MRI上15例可见明显囊变、11例可见出血,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或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或稍高信号,68.4%的ADC值减低。增强扫描77.3%的有明显强化。病理上sPNET由致密小圆细胞构成,浸润性生长,部分形成菊形团,17例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示多种神经源性标记物阳性表达。结论 sPNET的MRI表现能反映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助于sPNET的诊断和鉴别。
1520-1524

急性Marchiafava-Bignami病临床特点及MRI表现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Marchiafava-Bignami disease(MBD)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MBD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均为男性,年龄47~68岁,患者均有长期饮酒史,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最为常见。颅脑MRI结果:4例胼胝体全部受累,1例为胼胝体压部受累,1例胼胝体全部受累伴有双侧脑室旁白质受累;病变主要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 imagine,D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表现为高信号,全部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5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遗留肢体抽搐。结论 急性MB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慢性酗酒病史和颅脑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对于急性MBD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1525-1528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摘要:患者女,4岁。约4月前因头痛、间断呕吐、自诉腹部不适就诊于儿童医院,近日头痛加重,呕吐频繁。CT检查:右顶叶混合密度影,囊实性伴有不规则钙化(图1)。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右侧额顶叶囊实性占位,周围见广泛水肿信号(图2,3),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及囊壁未见强化(图5)。
1528-152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提高对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小脑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小脑单发转移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瘤周水肿程度及瘤体的强化特征。结果 本组20例单发小脑转移瘤,发生于右侧小脑半球11例(55%),左侧小脑半球9例(45%)。肿瘤最大径线〈2cm 5例,2~3cm 8例,〉3cm 7例,瘤周水肿以轻中度水肿为主16例(80%)。实性病灶13例(65%),囊性病灶4例(20%),囊实性病灶3例(15%),实性病灶中有5例可见边界征,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强化呈结节状、花环状,囊性病灶囊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份可见壁结节,3例直肠癌转移灶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小脑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注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周围水肿及增强等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529-1532

脑细胞胶质瘤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24例节细胞胶质瘤的多种影像学表现。结果 24例病灶均为单发,21例位于幕上,其中9例位于颞叶,7例位于额叶,额颞叶2例,额顶叶、丘脑及顶叶各1例。3例位于幕下,脑干、四脑室及延髓各1例。囊实性21例,实性2例,囊性1例。增强后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囊壁及实性成分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MRS示实性部分Cho/Cr及NAA/Cr降低,Cho/NAA升高。7例患者行CT或PET-CT检查,病灶表现为等低密度,5例出现明显钙化灶。4例PET-CT上表现为低代谢。结论 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诊断。
1533-1536

3D SPACE STIR结合DTI显示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结合DTI的短回波反转恢复各向同性变换角度RF激发3DT2TSE序列(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在腰骶丛病变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32例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行常规扫描序列、3DSPACE STIR序列和DTI序列扫描。结果 10名健康自愿者,L1~S1腰骶神经根3DSPCACE STIR序列均得到清晰显示。32例腰骶丛神经病变中,神经根受推压移位27例,受侵犯5例。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受损的FA值降低(P〈0.05),而ADC值升高(P〈0.05)。结论 3DSPACE STIR序列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图像可被作为测量DTI数据的FA值及ADC值的高分辨率蒙片,两者结合可以很好评估腰骶神经丛的神经压迫位置和神经受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1537-1540

~(125)I粒子植入治疗胶质瘤32例近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术后复发患者13例,已行外放疗后复发7例,初始治疗12例。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3个半衰期),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均无颅内出血病例。6例(18.8%)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给予止吐、降低颅内压处理后缓解。4例(12.5%)患者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轻度下降(不低于3×109/L),给予升白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监测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25I粒子植入术后2个月、6个月(3个半衰期)随访,术后2月32例患者中CR25.0%(8/32)、PR34.4%(11/32)、NC28.1%(9/32)、PD12.5%(4/32),有效率(CR+PR)59.4%。术后6月C R 34.4%(11/32)、PR37.5%(12/32)、NC21.9%(7/32),PD6.3%(2/32),有效率(CR+PR)71.9%。32例中无死亡及病变进展病例。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是微创的、安全的,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1541-1543

CT多平面重组技术测量骨性鼻泪管的优势

摘要:目的 比较CT多平面重组技术与常规CT轴位图像测量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骨性鼻泪管不同位置的径线。探寻两种测量方法各自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泪道探通手术失败的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的CT检查。常规应用CT轴位图像测量骨性鼻泪管高度,起始段、中段及末段骨性鼻泪管的横径、垂直径;再经过CT多平面重组技术调整测量角度后测量上述径线。同时对比患侧及健侧的结果。结果 CT轴位图像测量法与MPR测量方法高度差异明显(P〈0.01),两种测量法的起始段、中段及末段骨性鼻泪管垂直径相互间差异明显(P〈0.01),横径测量结果显示,患侧末段有差异(P〈0.01),余各测量部分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MPR测量法可以观察到鼻泪管的弯曲走形、开口情况,两种方法都可以明确的观察到患侧较健侧各径线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常规CT轴位图像测量方法相比较,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骨性鼻泪管形态、走形更为全面,测量结果更可信,但对诊断准确性没有影响。
1544-1548

前庭导水管的MSCT形态学研究:强调在不同层面的差异性

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前庭导水管在CT图像显示的形态。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行颞骨CT扫描患者112例。由两位放射学医师独立在横轴位、单斜位、双斜位图像上对前庭导水管远段的中点及外口进行测量,计算观察者间一致性及变异系数,统计前庭导水管显示为裂隙样、管状结构、未显示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为管状结构144例,裂隙状结构75例,未见显示的5例,前庭导水管在各层面上显示不同形态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庭导水管的中点及外口在横轴位、单斜位、双斜位图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4%,33.0%;36.5%,40.5%;47.5%,64.5%。两位放射学医师在各层面上前庭导水管中点的测量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果显示前庭导水管在横轴位、单斜位、双斜位图像上形态及大小有高度的变异性,可以表现为裂隙状、管状,少数无显示。
1549-1552

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

摘要:目的 探讨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Ⅰ型Madelung综合征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表现,CT平扫5例,MRI平扫10例。结果15例中女性6例,男性9例。男性均有酗酒史,伴酒精性肝硬化,女性有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高尿酸血症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颈部对称性增粗,女性主要位于双侧后项部,男性主要位于双侧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CT均显示皮下及肌间隙内均一脂肪密度,呈弥漫性、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包膜,无肿块,无钙化,内可见索条状纤维分隔,邻近肌肉受压、移位、萎缩、变细。MRI显示病变区均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均呈低信号。结论 Ⅰ型Madelung综合征为男性发病,女性发病罕见,脂肪组织的异常沉积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病变范围比较局限,主要累及后颈部,而男性患者范围广泛,主要累及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
1553-1556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超声诊断小儿肝细胞肝癌1例

摘要:患儿男,10岁。主诉:腹部包块并腹痛7天。查体:腹外形稍膨隆,腹肌软,于剑突下扪及包块,包块直径约5cm,质硬,无压痛,无波动感,与周围界限不清,不可推动。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谷丙转氨酶44U/L(参考值5~40 U/L)、谷草转氨酶58U/L(参考值5~40U/L);甲胎蛋白〉1 000ng/ml(参考值:0~20ng/ml)。
1556-155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内介入方式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血管内介入治疗17例患者共17个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9个小脑下后动脉(PICA)近端的夹层动脉瘤采用椎动脉闭塞技术(电解脱弹簧圈联合机械微弹簧圈栓塞)闭塞夹层段椎动脉。2个累及PICA及6个PICA远端夹层动脉瘤采用单支架(n=6)或双支架(n=2)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重建夹层段椎动脉。术后评估夹层动脉瘤即刻闭塞程度,进行长期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夹层动脉瘤均通过椎动脉闭塞或重建技术栓塞,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术中出血、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接受椎动脉闭塞技术患者术后病变即刻完全闭塞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耳廓疼痛,1例患者出现复视,对症治疗1周内均缓解,1例患者出现患侧外展神经麻痹,2月后自行缓解。8例接受椎动脉重建技术患者术后病变即刻完全闭塞2例,次全闭塞6例,均无后循环缺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36月,影像学及临床预后良好。结论 根据夹层动脉瘤与PICA关系,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已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1557-1561

超声弹性成像与PET/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和PET/CT检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8例患者92个甲状腺癌结节,回顾性分析其术前UE和PET/CT影像学特征,比较UE和PET/CT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UE和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9%,73.9%,93.5%。UE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性高于PET/CT(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性高于UE(P〈0.05)或PET/CT单独应用(P=0.000)。结论 UE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高于PET/CT,两者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对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有较大帮助。
1562-1564

X-Strain技术在评估肺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速度矢量成像(X-Strain)技术评价不同程度肺高压(PH)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PH患者(sPAP≥40mmHg,1mmHg=0.133KPa),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PH组及中重度PH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获得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横径(RVD)、右心房横径(RAD)、收缩末期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心室室壁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应变率(LSR),将各参数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重度PH组RVAW、RVED、RAD、MPA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轻度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R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仅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尖段LSR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右室壁基底段、中间段LSR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右心室室壁各节段收缩功能依照PH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Strain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在整体右心室功能出现改变之前敏感反映右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1565-1569

CARE Dose4D调控模式在128层MSCT冠状动脉个体化扫描的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CARE Dose4D调控模式在128层MSCT对冠状动脉个体化扫描技术。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00例,体质量指数(BMI)18.5~24.9kg/m2,年龄45~80岁,两组各男46例,女54例。对A组和B组图像质量、噪声、信噪比(S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两组冠状动脉扫描的差异对比均进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图像质量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进行盲审。结果 A组〔BMI(23.45±1.86)kg/m2〕和B组〔BMI(23.27±1.93)kg/m2〕的图像噪声分别为(28.25±5.86)HU、(30.19±6.63)HU,SNR分别为13.34±3.54、15.16±4.82,图像质量评分为(3.65±0.48)分和(3.57±0.49)分,两组图像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和B组的CTDIvol分别为(25.53.10±4.17)mGy和(13.79±3.48)mGy,ED分别为(6.98±1.14)mSv和(3.81±0.94)mSv,B组的CTDIvol和ED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8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成像时,通过采用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CareDose4D)是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CCTA检查辐射剂量,均衡控制不同体重指数(BMI)个体射线剂量的目的。
1570-1574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超声诊断骨外软骨肉瘤1例

摘要:患者女,25岁。主诉:右膝关节疼痛15月,加重1周,2014年6月18日就诊我院手外科。既往无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专科检查:右膝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右膝内侧可触及大小2.5cm×3.0cm的肿块,质韧,活动差,压痛明显,叩痛明显,局部皮肤瘀斑,皮温不高。
1574-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