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9例。MRI平扫和增强,CT平扫和增强。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9例中单发6例,多发3例,共检出14个病灶。1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3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7个病灶呈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CT平扫病灶全均表现为稍高密度,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1135-1137

CTP联合4D—CTA对前循环血管狭窄慢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CTP联合4D-CTA对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症状、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临床上拟诊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P联合4D-CTA扫描。其中8例患者于CT检查后1周~2个月内行颅脑MRI扫描随访。结果根据灌注(CTP)参数CBV(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达峰时间)及4D-CTA显示的血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灌注阳性者26例,阴性2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2.9%.4D-CTA发现9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1例轻度狭窄,3例患者发现侧枝循环血管,颅脑MRI随访3例于两周至两个月内出现脑梗死。结论CTP联合4D-CTA可以评价前循环血管情况及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及时纠正脑缺血状态,降低脑梗死发生率,评估患者预后。
1138-1141

MR磁敏感成像诊断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thrombosis,DC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MRI及DSA确诊的脑深静脉血栓患者影像资料。8例中全部行T1WI、T2WI、FLAIR、SWI及MRV检查。本组病例包括6例急性期DCVT和2例亚急性DCVT。结果4(4/6)例急性期DCVT在T1WI、T2WI、FLAIR上显示不清,而在SWI上则呈典型低信号。2例患者在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T2WI、FLAIR上呈低信号,SWI上呈低信号。2例亚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在T1WI、T2WI、FLAIR上呈高信号,在SWI上则呈高信号或低信号。7(7/8)例患者伴丘脑或基底节区静脉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出血性静脉性脑梗死。S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出更多的出血灶,8例病例在SWI(MIP)均可见引流区扩张的静脉。结论SWI对DCVT的检出高度敏感,可早期检出血栓并反映其病理演变。
1142-1144

宝石能谱CT在眼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眼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1例因缺血性葺瞳i血管病而行宝石能谱CT颅内血管成像患者的眼动脉血管成像.在70KeV高分辨薄层轴位图像上以及VR和MIP两组重建图像上对眼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其分支情况进行评价。搪粟70KeV高分辨薄层轴位图像上眼动脉起源、变异及其分支显示较好.VR和MIP两组图像对眼动脉主干显示良好,同时还可观察颈内动脉钙化以及有无动脉瘤的情况。三种方法结合能很好地显示眼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起源关系、眼动脉与视神经之间的方位关系以及颈内动脉钙化与动脉瘤对眼动脉的影响。塘论宝石能谱CT眼动脉血管成像有利于内、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介入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时选择合理有效的路径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145-1148

高频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钙化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钙化的共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发现经过手术甲状腺肿瘤并伴钙化84例,其中病理证实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乳头状癌的钙化形态(沙粒样;弧形;蛋壳样),大小(微钙化〈2mm;粗钙化〉2mm),位置(肿块内部;周边),数目(孤立;2个;弥漫性)等进行详细对比。以50例合并钙化的良性结节的超声和CT图像为参考组。结果超声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沙粒样钙化(22例)〉弧形钙化(5例)〉蛋壳样钙化(2例);微钙化(22例)〉粗钙化(12例);肿块内部(25例)〉周边(3例);弥漫性钙化(25例)〉数目小于3个(7例)〉孤立性钙化(2例)。B超和CT诊断弥漫性沙粒样钙化(67.65%)最多见,孤立性弧形钙化(20.59%)次之,蛋壳样钙化(5.88%),囊内钙化(5.88%)。结论确定B超和CT钙化模式共同影像学特征,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1149-1151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代谢参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8F-FDGPET/CT检查后行肺癌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资料,与病理对照,统计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与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之间是否有差异及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方法评价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对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判断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NO48例,N115例,N230例。Mann-WhitneyU非参检验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均〈0.05)。非参数假设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显示:除MTV外,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d0.05)。Spearman相关分析,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相关性(P均〈0.05),MTV与N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诊断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695、0.640、0.728、0.626(P均〈0.05)。TLG在这些参数中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以TLG〉13.765(g)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45.5%,阳性预测值65.1%,阴性预测值71.4%,准确性67.7%。结论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TI。G诊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效能较高,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手段。
1152-1156

叶间胸膜改变对原位肺腺癌及微浸润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叶间胸膜改变及瘤内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IA及AIS各15例,分析叶间胸膜的CT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IS组表现为肿瘤紧贴叶间胸膜。MIA组表现为肿瘤远端与叶间胸膜间线状影加小三角形影,同时病理可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结论MSCT下叶间胸膜改变在AIS及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为主要问质细胞基础。
1157-1159

单发真菌性肺空洞的CT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肺部空洞的CT特点,以期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病理证实的35例单发真菌性肺部空洞的CT资料,总结其肺部空洞的CT征象。并与平时收集的29例肺癌空洞对比,比较两组空洞晕征、空气半月征、分叶征、壁厚薄不均征等出现率的差异,统计学分析用X。检验。结果35例单发真菌性空洞与肺癌空洞组出现各类特殊征象分别是,晕征21例(60%,21/35)和3例(10%,3/21),空气半月征分别是13例(37%,13/35)和2例(7%,2/29),分叶征分别是3例(8%,3/35)和18例(62%,18/29),空洞壁凹凸不平分别是7例(20%,7/35)和15例(52%,15/29)。两组病例在上述这些CT征象上的出现率均有显著差异(Pd0.05),其中晕征和分叶征两组相差非常显著差异(Pd0.01)。结论单发真菌感染与单发肺癌空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差异,鉴别诊断不难,真菌空洞的影像特点主要是晕征和空气半月征,要注意与其它感染性空洞鉴别,肺癌空洞合并感染时,要注意与真菌性空洞鉴别。
1160-1162

成人淹溺肺损伤的CT表现(附17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淹溺肺损伤的CT表现,为观察该病病情的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例成人淹溺后一系列胸部CT图像,采用标准肺窗和纵膈窗观察图像,分析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病灶形态:表现大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2例(11.76%),斑片状实变4例(23.53%),磨玻璃影14例(82.35%),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12例(70.59%),局限性肺气肿5例(29.41%)。病灶分布:13例两肺各叶分布,其中8例两肺弥漫性分布,5例呈蝶翼状分布,3例分布于两肺下叶,1例右肺中下叶及左肺下叶。治疗后3~7天复查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胸部CT能客观反映淹溺肺损伤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1163-1165

利用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利用基于CT的气管定量分析技术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价值。方法收集COPD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例,均在3天内行小宝石cT(GEOptimaCT660)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与所测支气管垂直的平面上测量气管与主要13个支气管的管腔及气道平均直径,气管与支气管管壁面积比值,管壁平均厚度,管壁厚度与气道管径比5个指标;使用T检验和逐步分析法对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Bayes预测模型,所有COPD患者及志愿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结果COPD患者与正常患者中间段支气管的管壁厚度与气道直径比、右肺下叶支气管主干平均管壁厚度、右主支气管管壁面积比、左肺舌叶上段管壁平均厚度、右肺下叶支气管主干管壁厚度与气道直径比分别为:0.54,0.18,0.25,1.68,2.99;0.56,0.14,0.23,1.66,3.5,这5个变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该5个变量建立Bayes模型,回代验证预测准确率为82.04%,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5.48%。结论基于CT的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无痛苦的优点,对诊断COPD有一定意义。
1166-1169

二维斑点追踪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I组22例,狭窄率50%~75%,Ⅱ组18例,狭窄率≥76%,正常对照组40例,无明显狭窄。所有患者行2D-STI检查,运用Qlab8.1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CS、GRS)等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16-SD)、12节段径向、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12-SD、Tcs-12-SD)等左室同步性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I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无阳性发现,而2D-STI显示GLS明显降低(P〈0.05),Tls-16-SD明显延长(P〈0.05),与I组和对照组比较,Ⅱ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均有明显阳性表现。结论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相比,2D-STI可早期客观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1170-1173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右纵隔囊性成熟畸胎瘤感染并侵及右肺心包、腔静脉1例

摘要:患者男,25岁。发热、咳嗽、咳少量黄白色粘痰1周,伴活动后胸闷、气喘,无咯血、胸痛等。体格检查:体温38.5℃。听诊右肺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1173-1173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3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表现及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肿块位于前纵隔1例,右中纵隔1例,左上肺门1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2例,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肿块最大径4.4~5.9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例;1例患者伴有单侧胸腔积液。肿块放射性分布不均匀2例,大致均匀1例;目测分级2级1例,3级1例,4级1例,T/Nmax值4.5~7.2。结论单中心型巨淋巴结增生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肿块,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的增高,葡糖糖代谢明显增高的病变需要与恶性病变鉴别。
1174-1177

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胸腹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平扫和增强CT以及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资料,分析本病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9例孤立性纤维瘤(SFT)中,发生在胸腔6例,腹、盆腔3例。9例肿瘤直径均在5cm以上,其中2例发生在胸腔者最大径超过10cm,2例可见条片状、点状钙化,4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所有病例不均匀强化,其内有条状、小片状坏死区,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尤其在静脉期表现更明显,呈“地图样”强化,3例动脉期可见较多皿管影。结论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观察、分析可达到准确诊断。
1178-1181

18F—FDGPET/CT显像在霍奇金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D)的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1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确诊的51例HD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应用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期及总体生存(overallsurvival,OS)期作为随访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组间PFS率及OS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患者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23例HD患者于治疗前行18F-FDGPET/CT显像,17.4%(4/23)患者分期上调。51例患者在完成全部治疗后行18F-FDGPET/CT显像,PET/CT显像结果阳性患者19例,阴性患者32例。阳性者及阴性者的中位PFS期分别为10个月和38个月,2年PFS率分别为5.2%(1/19)和64.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78,P=0.000);中位OS期分别为19个月和39个月,3年OS率分别为10.5%(2/19)和51.6%(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03)。治疗后PET/CT显像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18/19)、90.6%(29/32)。结论18F—FDGPET/CT是HD患者明确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早期判断疗效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182-1185

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X线特征探讨

摘要:目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比较,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乳腺X线特征。方法根据ER、PR、HER2表达情况,将737个乳腺癌肿块分成TNBC组(n=112)和non—TNBC组(n=625),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X线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TNBC肿瘤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on—TNBC组(P〈O.05)。在钼靶X线中,TNBC主要表现肿块(69.7%),很少表现为肿块伴钙化(16.5Voo)、局限性非对称致密(4.6%)、单纯钙化(2.8%)和结构扭曲(6.4%);肿块形状多为圆形(30.9%)或椭圆形(38.3%),很少表现为不规则形(11.7%);肿块边缘多为清晰边缘(30.9%),毛刺肿块少见(19.1%)。non-TNBC通常表现为肿块伴钙化(43.5%),钙化多见(58.8V00);肿块形态主要为分叶形(40.4%)和不规则形(28.9%),毛刺征多见(43.6%)。结论TNBC有其独特的影像表现,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X线特征有助于提高TNBC的诊断水平。
1186-1190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敏感性87.50%,特异性76.92%,准确性83.7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191-1193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病1例

摘要:淋巴管肌瘤病(1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罕见病.主要发生在肺部,肺外主要发生在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子宫、纵隔、颈部等。目前国内报道主要集中在胸部LAM的CT表现.尚未查到国内关于该病在MR方面的报道。现报道1例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病,描述其MRI表现。
1193-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