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外脑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在颅外脑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颈内动脉、15例椎动脉及6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行256层C T A检查,重点评估支架内通。情况,将再狭窄病变分为4型。结果16例颈动脉支架中,11例可见IS R ,包括ⅠB型病变6例,ⅠC型病变2例,Ⅱ型病变2例,Ⅳ型病变1例;15例椎动脉支架中,10例可见IS R ,包括ⅠA型、ⅠB型、ⅠC型病变各1例,Ⅱ病变5例,Ⅲ型病变和Ⅳ型病变各1例;6例锁骨下动脉支架中,5例可见IS R ,包括ⅠA型和ⅠC型病变各1例,Ⅱ型病变3例;病变在随访中缓慢进展。结论256层CTA可以对颅外脑动脉支架术后ISR作出准确诊断并帮助分析其原因,是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569-572

头颈部128层CTA诊断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与后循环缺血发病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128层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患者发病诱因和解剖基础。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或拟诊为PCI并行128层CTA检查的患者729例,其中头颈部C T A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的患者204例(占27.9%)。回顾性统计并分析了椎基底动脉在起源、路径、口径、窗式等发育异常的部位及数量与PCI诱因的相关性。结果204例PCI患者中,单纯椎动脉发育不良50例(6.86%);单纯椎动脉路径异常37例(44根,5.08%);椎动脉窗式异常33例(4.53%);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9例(3.98%);起源异常合并路径异常28例(3.84%);起源异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21例(2.88%);单纯椎动脉起源异常5例(0.69%);椎动脉数目异常1例(0.14%)。结论头颈部128层C T A检查可以简单快速、无创、完整直观的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各种发育和解剖异常。
573-576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较少发生于颅内,分析颅内 HPC的MRI表现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此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 PC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例均行M 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2~58岁,平均41岁。结果本组6例中2例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3例发生于脑实质,1例发生于脑室内,肿瘤体积均大于3cm ,边界清,均呈多分叶状,脑外病灶T1 WI、T2 WI信号均匀,增强明显均匀强化,脑内病灶T1 WI呈稍高信号、T2 WI呈稍高混杂信号,脑室内病灶接近或稍低于脑白质。注射对比剂后,6例均表现明显强化,内见点片及条状低强化灶,其中2例脑实质肿瘤内见弯曲条状低强化灶。结论颅内 H PC少见,M RI形态及增强表现较有特征性,总结M RI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577-579

急性坏死性脑病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资料完整的ANE 2例,结合文献复习其M RI特点,并与临床对照。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1岁及1岁5个月,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发病前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之后短时间陷入浅昏迷,并有惊厥抽搐发作,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含量增高,M RI示颅内多发、对称性分布病灶,均累及双侧丘脑及脑干并出血,T1 WI呈高信号,T2 WI呈混杂高信号为主,T2‐FLAIR为混杂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环形强化,病例1双侧海马受累及,病例2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受累及。结论急性坏死性脑病M RI最突出的影像学特点是对称性地累及双侧丘脑,而且T1 WI常呈高信号。
580-583

术前栓塞联合手术治疗脑膜瘤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栓塞联合手术治疗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4年4月间行全脑血管造影的脑膜瘤共112例,分为栓塞组(48例)和非栓塞组(64例),比较两组间的出血量、输血量、全切除率及手术时间。结果与非栓塞组相比,栓塞组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减少(P <0.05),肿瘤的全切除率显著增高(P <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并有助于提高脑膜瘤全切除率。
584-586

磁共振壳核面积测量对帕金森病和纹状体黑质变性的鉴别诊断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MRI壳核面积测量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ND)和帕金森病(PD)两种临床容易混淆的疾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SND 9例,PD17例和正常人17例常规磁共振成像资料,通过MRI对壳核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SND患者的壳核面积较PD患者及正常组均显著降低( P﹤0.05),而PD患者和正常组壳核面积差别无显著意义。SND主要表现为在T2加权像可见壳核边缘高信号和壳核萎缩,部分患者可见桥脑十字征。轴位T1加权像可见小脑中脚萎缩等M RI表现,矢状位T1加权像可见小脑、桥脑和延髓萎缩等M RI表现。结论M RI壳核面积测量有助于SND和PD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587-590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摘要:患者女,34岁。腰部疼痛7年,左下肢放射痛2年,行走时疼痛加重,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外伤史。CT平扫示:左侧竖脊肌内见一类梭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1.04mm × 41 .10mm × 83 .68mm ,边缘欠光整,内见点片状、块状钙化,左侧骶髂关节间隙及左侧髂骨受侵犯。MRI 示:平扫左侧竖脊肌肿大,内见梭形肿块影,T1 WI 呈等、稍低混杂信号影,T2 WI + FS 呈等、低、高混杂信号影,且肿块内见多发颗粒状团片状无信号影,左侧髂骨内见片状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改变。病理诊断:左侧竖脊肌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图1 ~ 6) 。
590-590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罕发骨源性毛细血管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骨源性毛细血管瘤的CT与MR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骨源性毛细血管瘤的CT 与MR表现及诊断,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本组毛细血管瘤包括下颌骨4例,额骨2例,寰椎1例,腰椎6例,肱骨3例。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磁共振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强化出现较早。14例骨皮质保持完整,未见明显硬化边,2例骨皮质破坏,其中1例形成软组织肿块。16例均为单发,无遗传性血管病病史。结论 C T和M RI能充分显示骨源性毛细血管瘤的范围、细节,对临床诊断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91-594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高频彩超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的形态及其内部回声等,并分析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头颅C T或M RI确诊为脑梗死95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组60例作为对照组,用高频彩超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及其内部回声,管腔是否狭窄等,并测量管腔内血流速度等参数。结果脑梗死组较健康对照组内中膜明显增厚,并且斑块的形态及其回声均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态及其回声均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597-599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围生期窒息病史的新生儿,72h内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观察脑组织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此类患儿早期常见脑损伤类型及超声表现。方法方患儿出生后72h内行首次颅脑超声检查,多普勒技术经颞囟检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生后72h内超声检查,60例患儿中47例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阳性率78.3%。结论围生期窒息患儿易造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72h内检查阳性率高,对NICU中的重症患儿,超声具有床旁检查的优势。
600-603

耳硬化症的HRCT征象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估HRCT在耳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13年10月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35例,所有患者行横断位 H RC T扫描。结果35例共63耳H RC T检查发现异常。其中,前庭窗异常15耳,表现为前庭窗前区密度减低,似前庭窗扩大;镫骨板增厚,前庭窗缩小11耳;前庭窗及镫骨板同时受累27耳;耳蜗、前庭同时受累9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低密度区及耳蜗密度减低,呈点状、片状或双环征改变。结论 H RC T可以清晰显示耳硬化症病灶的部位及分型,并可充分显示颞骨重要解剖的位置、形态,有利于耳硬化症的正确诊断。
604-607

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少见肿瘤(淋巴上皮癌4例,肌上皮瘤3例,淋巴瘤及转移瘤各2例,恶性黑色素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的C T、M RI影像学表现。结果均为腮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淋巴上皮癌位于腮腺浅叶,可累及深叶,以单发为主(3/4);沿腮腺浅叶铸形生长(3/4)可能具有一定特点;密度和信号均匀,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肌上皮瘤均为单发,位于腮腺浅叶,呈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密度和信号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2/3)可能具有提示作用。淋巴瘤具有一定特点,常表现为多发类圆形肿块(2/2),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恶性黑色素瘤M RI具有一定特点:T1 WI呈多发结节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CT及MRI增强不具特点。肌上皮癌与腮腺常见恶性肿瘤相仿。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密切相关。结论腮腺上述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仍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608-611

利用超声图像纹理特征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B 超图像上甲状腺实性结节病灶区的纹理特征值,并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在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从其超声图像中提取结节区域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值,并将该特征值作为自变量,结节的良恶性作为因变量拟合Lo‐gistic预测模型。利用10折交叉验证对预测模型进行效果评价,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预测的准确率为8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结论利用甲状腺实性结节病灶超声图像灰度共生纹理特征值建立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612-616

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诊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对气管憩室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气管憩室92例C T 表现。结果憩室大小0.3~3.5cm ,平均约1.2cm ,其中2.0cm以上19例。憩室形态不规则53例,类圆形17例,椭圆形14例,小泡状8例;憩室囊腔内呈分房样或蜂窝状改变并见嵴状、皱襞样结构或分隔线改变28例,憩室并发感染并见液平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617-619

双低法320排CT左心室功能分析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320排容积C T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应用320排容积C T冠脉C T A检查后排除冠心病的患者,按照不同扫描条件随机分为3组(60例/组,共180例)。A组:120kV ,碘海醇350mgI/ml;B组:120kV ,碘克沙醇270mgI/ml;C组:100kV ,碘克沙醇270mgI/ml。将3组冠脉CTA图像质量、心功能数据、左室噪声及对比噪声比、有效辐射剂量及平均碘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三组间冠脉CT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与B组各心功能数据、噪声及对比噪声比和辐射剂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碘平均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和C组各心功能数值、噪声、碘平均剂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效辐射剂量及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低法一站式320排容积C T可以获得可靠的C T A图像和心功能参数,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620-624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成人多脾综合征2例

摘要:患者1 女性,32岁。因体检发现脾发育异常来我院就诊。胸部及全腹部CT 扫描示:右肺上叶支气管发育细小,右肺上叶容积减小,肝左外叶外形增大,脾位于胃体后方,呈一类圆形团块影,胰腺体尾部缺如,仅见胰头及钩突,肝静脉出第二肝门后直接回流入右心房,肝段至双肾静脉水平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异常增粗,向上回流入上腔静脉,双侧肾静脉回流入奇静脉,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始部明显狭窄,腹腔干发育细小,仅发出一支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向上发出肝总动脉及胃左动脉,胃旋转不良,小肠均位于腹腔右侧,回盲部位于腹腔正中,结肠均位于腹腔左侧(图1) 。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624-624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诊断冠状动脉瘘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 ,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A诊断CAF 21例(0.20%),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左心房瘘2例,肺动脉瘘16例,肺动脉瘘合并左心房瘘1例。共有17例(80.9%)出现病变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其中梭型2例,囊状15例。瘤体位于开口处8例,非瘘口处9例。16例为单个,1例为2个。1例瘤体附壁血栓形成。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的CT 表现对诊断 CAF有较大帮助,CTA 能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及是否有血栓形成,为CAF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625-627

低kV迭代算法CT血管成像术前定位Adamkiewic动脉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低kV迭代算法重建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病变术前定位Adamkiewic(AK)动脉的可行性、临床价值及优势。方法对36例因主动脉病变行主动脉腔内修复的患者,行低kV(100kV)320排CT主动脉血管成像,对原始数据进行迭代算法重建后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计算AK动脉的显示率;分析CTA对AK动脉的起源位置及走行的显示情况;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计算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常规kV(120kV)传统的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状面及斜冠状面图像 AK动脉呈典型的“发卡”状结构;低kV组及常规kV两组病例AK动脉显示率分别为88.89%(32/36)及88.46%(23/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AK动脉图像质量分级无明显差异;而低kV组患者辐射剂量仅为常规kV组的69.27%。结论低kV迭代算法重建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的在主动脉病变术前定位AK动脉,同时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62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