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患者资料,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1WI增强扫描,观察其MRI特点包括病灶位置、形状、信号特点、占位效应及增强表现。结果 24例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1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位于颞叶12例、额叶2例,顶枕叶1例。MRI上病灶主要位于皮质区,肿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FLAIR和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12例病灶不强化,3例可见斑片、结节、环形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7例节细胞胶质瘤中,颞叶5例,额叶1例,顶叶1例,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T1WI上为低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其中2例伴有钙化,无瘤周水肿,增强后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位于侧脑室内,MRI呈囊实性不规则异常信号,T1WI等低信号,T2WI/FLAIR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掌握这些特点,并结合临床,可以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377-380

3T SWI小低信号病灶对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T磁敏感加权图像(SWI)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微小低信号病灶(SHF)的发病率和分布图的分析,用于早期MCI的诊断及与AD的鉴别。方法对临床拟诊为MCI的病例36例和40例AD患者进行3T-SWI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医师评价SWI相位图上SHF的数目和位置。部位包括脑叶(额颞顶枕叶)、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三个区域,并与MMSE评分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5)。SHF病灶以脑叶多见,其次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丘脑。三类不同脑区的SHF的发病率在MCI和AD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MMSE的评分MCI为22±1.2,AD评分为18±1.5。且二组间MMSE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3类不同区域间SHF发生率与MMSE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3T-SWI成像技术简单,无创,安全可重复,易于检出异常SHF,可用于MCI的早期诊断和AD进展期的预测。
381-385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一过性减低1例

摘要:患者男,24岁。入院前2天突发腹痛、恶心、纳差,来院就诊,既往有胰腺炎和糖尿病病史。查体:上腹部及脐周局部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皮肤及黏膜无黄染;移动性浊音(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0.2mmol/L,甘油三酯59.82mmol/L,尿淀粉酶正常(370U/L),血淀粉酶1100U/L。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高脂血症。
385-38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双源CT去钙成像评价椎体骨髓水肿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去钙成像用于评价外伤性椎体骨髓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源CT对42例胸腰椎外伤患者进行双能去钙成像,以MRI图像作为参照标准。由2名医师使用4分法分别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独立评价,使用Kappa检验评价二者间的一致性。由另一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测量椎体骨髓密度(CT值)。使用ROC分析检验主观评分和骨髓密度值,使用t检验比较正常骨髓和水肿骨髓的密度值。结果在138个椎体中,MRI图像发现42个有骨髓水肿,2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分别诊断44个和48个椎体有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2),主观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0.94%和0.91%、87.5%和85.0%、94.7%和85.7%、79.5%和70.8%、94.7%和93.3%、89.9%和85.5%。水肿骨髓的密度值较正常骨髓高(57.6±23.1)HU vs(4.1±28.4)HU,(P〈0.01)。骨髓密度的AUC为0.92,截断点为35HU。结论双源CT双能去钙图像可用于检测外伤性椎体骨髓水肿。
386-390

^1H-MRS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 ^1H-MRS)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接受了2D ^1H-MRS检查,观察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2D ^1H-MRS胆碱峰(Cho)、肌酸峰(Cr)、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A)及乳酸峰(Lac)的变化,并统计分析Cho/Cr、NAA/Cr、NAA/Cho比值。结果与对侧或邻近相对正常脑组织比较,亚急性脑梗死病例Cho峰呈轻度降低或升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病例Cho峰升高,两组病例NAA峰均不同程度降低,Cho/Cr、NAA/Cr、NAA/Cho三个比值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 ^1H-MRS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91-393

双能量减影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A(DE-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价值,了解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表现、检出率及好发部位。方法 2009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3148例经头颈部DE-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征及合并症。结果 ①在3148例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24个窗(218例),检出率为7.12%,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32个(4.19%),椎动脉45个(1.43%),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3个(1.37%),大脑中动脉4个(0.13%)。5例为基底动脉与椎动脉2个窗式变异,1例为基底动脉与前交通动脉2个窗式变异;②基底动脉中,128个窗位于中下1/2段,4个窗位于中上1/2段;椎动脉中,V3段27个窗(左侧16个,右侧11个),V4段18个窗(左侧8个,右侧10个);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中,A1段9个窗(左侧4个,右侧5个),A2段6个窗(左侧2个,右侧4个),A1与A1交界区3个窗(左侧2个,右侧1个),前交通25个窗;大脑中动脉4个窗均位于M1段;③根据血管变异形态分型:裂隙型126个,凸透镜型72个,重复型26个。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结论双能量减影CTA能清楚、直观、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窗式变异及所合并的其他血管病变。
394-397

MRI DTI联合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三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T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三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98-402

低血糖脑病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鉴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临床确诊的9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最终确诊9例中5例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病程3~16年,1例脑挫裂伤术后半年,1例有节食瘦身行为,1例长期大量饮酒,1例原因不明;突发偏瘫、失语5例,局灶性抽搐4例,躁动、情绪激越1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视物模糊1例,昏迷1例;本组9例患者颅脑MRI检查均发现异常信号,8例表现为额、顶、枕叶皮层异常信号,1例胼胝体压部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经治疗2周后4例复查MRI,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临床上有脑卒中样表现的患者,需注意低血糖性脑病的可能,常规检测血糖及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正确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低血糖脑病发病部位及颅脑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呈高信号。
403-406

苯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苯中毒性脑病的CT、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苯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和MR表现。结果行CT检查7例,病灶均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大脑皮层下白质区低密度影,并有不同程度的脑肿胀。行MR检查8例,病灶均累及两侧额颞顶枕叶脑白质、外囊及两侧齿状核,其中6例病灶累及苍白球;2例病灶累及丘脑。病灶于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呈低信号,其中5例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3例DWI高信号,ADC图高信号。2例MR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苯中毒性脑病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MRI检查对苯中毒性脑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07-410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五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海外华人磁共振2015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湖北省2015年放射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年会征文通知(第一轮)

摘要:为推动磁共振影像学的发展,及时了解磁共振影像发展现状及发展动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五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海外华人磁共振2015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暨湖北省2015年放射学术年会将于2015年6月25日~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欧亚会展国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肿瘤磁共振精准诊断"。
410-410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疗的15例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MRI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MRI示8例肿瘤以囊性为主,囊性占位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4例肿瘤以实性为主,MRI表现为小均匀长或短Tl、长或短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3例肿瘤为囊实性,MRI表现为稍长、长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I级间变型事管膜瘤。MRI增强扫描示15例肿瘤均强化,其中6例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实性强化,其中7例呈典型的环状强化。结论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的病理类型。
411-413

良性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及病理和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良性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病程和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进行治疗良性脑膜瘤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为原发性脑膜瘤为对照组,其余30例患者为复发性脑膜瘤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形态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累及部位及MRI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累及颅内外沟通瘤或颅内重要结构时良性脑膜瘤患者复发风险高。观察组患者有颅内外沟通瘤和颅内重要结构受累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肿瘤位于窦旁和颅底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膜瘤所在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形态、瘤周水肿程度和体积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能在预测良性脑膜瘤的预后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414-416

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的HRCT表现

摘要:目的总结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的HRCT表现,提高对LVA的认识,减少CT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的73例(143耳)LVA HRCT资料,其中13例(15耳)为临界性LVA,分析其HR CT表现,并与其MRI对照。在Carestream10.2PACS系统上行前庭导水管标准轴位、矢状位重建,测量前庭导水管中间径大小。结果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占同期LVA的10.5%(15/143),其中双侧2例、单侧11例。在前庭导水管HRCT轴位图像、矢状位图像上其后肢中段宽度位于0.95~1.30mm(均值1.21mm),0.97~1.29mm(1.19mm),其近段与前庭相通。在MRI积极干预稳态序列(CISS)序列上前庭导水管及骨内外内淋巴囊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以骨外明显。其中1耳内淋巴囊内呈均匀高信号,其余14耳内淋巴囊内信号不均匀,其中3耳合并耳蜗Mondini及前庭扩大畸形。结论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并非少见,HRCT上表现为前庭导水管轻度扩张。MRI检查可弥补HRCT的不足,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417-421

多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的CT资料,将病理结果与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CT显示孤立结节型21例,诊断准确率85.7%(18/21),CT显示多发结节型13例,诊断准确率76.9%(10/13),CT显示弥漫结节型5例,诊断准确率60%(3/5)。结论64层螺旋CT有助于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和分型。
422-424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TI-RADS(4-6)类合并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鉴别诊断甲状腺TI-RADS(4-6)类合并钙化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观察303例患者(共324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合并钙化、纵横比、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等,依据甲状腺影像数据评分与报告系统(TI-RADS)对相应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记录弹性应变率比值,绘制ROC曲线,获得弹性应变率比值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界值。其中TI-RADS 4-6类患者137例(137个结节)分钙化组(Ⅰ组)和无钙化组(Ⅱ组),钙化组又以钙化大小分为微钙化组(≤2mm)和粗钙化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弹性应变率比值在Ⅰ、Ⅱ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弹性应变率界值为0.55。微钙化组和Ⅱ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71.4%、86.5%、95.2%和82.4%、78.9%、81.1%、87.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31;粗钙化组ROC曲线AUC为0.655。结论应用TI-RADS分类标准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可提高鉴别诊断Ⅱ组和微钙化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指导临床对甲状腺合并钙化结节采取正确的处理,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
425-428

20例心血管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3±7.9岁)。20例患者均有心血管手术史,其中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AVAR 8例(包括烟囱术2例),主动脉替换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先天弓部瘤修补术1例,双瓣替换术2例,心包穿刺术1例。结果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6例,弓部4例,降主动脉9例,腹主动脉1例,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单发。瘤体偏于一侧、形状不规则,瘤壁较厚,瘤体大小10.8~98cm^2,平均(48.5±9.3)cm^2。20例均可见破口与瘤腔相通,破口直径5.0~24.0mm,平均直径(12.3±4.2)mm。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CTA测量假性动脉瘤瘤体和破口大小与术中所见无明显差异,P〉0.05。1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18/20,平均随访时间146天,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20。结论心血管手术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原因,破裂以致死亡的风险较大,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心血管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可及时准确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适用于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
429-433

320排CT在评价左心功能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320排CT在评价患者左心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采用320排CT评价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20排CT测定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与超声心动图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76~0.9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20排CT在评价左心功能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所得各项指标相关性高,还可以同时进行冠脉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34-436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内径是否存在相关性,并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否为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90例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和心外膜脂肪厚度,包括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组45例和升主动脉扩张组45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升主动脉内径的相关关系。结果升主动脉扩张组心外膜脂肪厚度(5.6±0.9)mm与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组(4.5±0.6)mm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内径存在强相关性(r=0.51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T和年龄是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心外膜脂肪增厚是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可以作为升主动脉扩张的新的评价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模式。
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