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 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采用 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析脑梗死灶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DTT显示19例左侧内囊周围区梗死患者,根据患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3型,Ⅰ型5例,皮质脊髓束位于梗死灶外,FM评分96.46±7.68;Ⅱ型6例,皮质脊髓束部分位于梗死灶内,但受侵范围<1/3;或受压、迂曲、推移改变,FM评分94.20±6.84;Ⅲ型8例,皮质脊髓束>1/3位于梗死灶内,FM评分82.37±22.14。19例患者发病<7天,皮质脊髓束损伤分型与 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0.490,P =0.033)。 DTT对患者皮质脊髓束的动态观察显示,8例Ⅲ型患者中4例90天皮质脊髓束显示良好,患者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皮质脊髓束自身发生再生修复,90天后仅遗留部分运动功能障碍;2例未发现纤维再生修复,90天仍遗留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结论DTT能够直观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价其运动功能恢复提供重要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893-896

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下窝原发肿瘤的CT及MR资料。结果颞下窝肿瘤形态多不规则。神经鞘瘤多边界清楚(5/6),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物伴线状分隔样低信号,2例通过卵圆孔伸入中颅窝呈哑铃状生长。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边界多不清楚(4/5),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病变可侵犯邻近肌肉及骨质。横纹肌肉瘤MR 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楚,MR T1 WI等信号,T2 WI为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沿神经浸润生长。侵袭性多形性腺瘤MR T1 WI为等、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侵犯邻近肌肉。淋巴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MR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轻度强化,内有线样血管影穿行。结论熟悉颞下窝原发肿瘤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该部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897-901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心包结核合并淋巴结核 PET/CT 显像1例

摘要:患者男,38岁。因咳嗽和心包积液3天入院,咳少量白色黏痰,无发热、寒战等。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皮肤粘膜无黄染。叩诊心脏浊音界稍扩大,左锁骨上窝可触及两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胸片示: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二三尖瓣少量积液,心包积液(中等)。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ESR 25mm/h ,PPD弱阳性,ENA阴性,TbAb阴性,TSPOT-TB阴性。痰涂片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未找到霉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两天无致病菌生长。心包积液深红色,
901-901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的颅脑M RI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4月经临床证实为 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的4例患者颅脑MRI资料。结果 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颅脑M RI表现为:双侧苍白球、黑质T2 WI像对称性低信号,苍白球低信号的前内侧出现斑点状高信号,即典型的“虎眼征”。SWI像上病灶呈低信号,MRS检查可见NAA、NAA/Cr及Cho/Cr下降。结论 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检查在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902-905

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的HRCT和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患儿的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及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10耳)经临床诊断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10耳)双侧内听道底“球茎状”扩大,以下壁扩大明显;5例(10耳)内听道底与耳蜗底圈骨性间隔缺失;4例(7耳)蜗神经孔扩大;5例(10耳)蜗轴缺失;2例(2耳)前庭水管扩大;2例(4耳)半规管发育异常;1例(2耳)Mondini畸形;1例(2耳)前庭扩大;4例(4耳)颈静脉窝高位。结论 POU3F4基因突变致耳聋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诊断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
906-908

脑室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脑室脑膜瘤的M RI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结果脑室脑膜瘤以纤维型为主;DWI多呈高信号;肿瘤多数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位于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边界清晰,多数为实性分叶状肿块,1例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有脑室的扩大;瘤周水肿以轻度为主。结论脑室脑膜瘤的M 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909-912

MRI在诊断退变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同小转移瘤的鉴别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鉴别退变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与小病灶环形强化转移瘤。方法回顾29例脑囊虫病患者与30例多发小病灶转移瘤患者的M R检查,观察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测量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T2 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小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环的比例分别为91.9%和9.1%,诊断敏感性为90.7%(78/86)、特异性90.9%(60/66)、准确性90.8%(138/152);D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所占比例分别为95.4%和69.7%,诊断敏感性95.4%(82/86)、特异性30.3%(20/66)、准确性67.1%(102/152)。退变期脑囊虫组病灶ADC值(1.54±0.42)×10^-3 s/mm^2,脑转移瘤病灶组ADC值(1.12±0.36)×10^-3 s/mm^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 T2 WI病灶周围连续的低信号和完整规则的环形强化是退变期脑囊虫病的特殊表现。DWI序列对退变期脑囊虫病和小病灶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913-916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

摘要:目的:掌握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MR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CT 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分布为主的斑片状低密度影;2例MRI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 FLAIR呈高信号, DWI呈等信号,增强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表现可对其作出准确的诊断。
917-919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颈椎棘突骨巨细胞瘤1例

摘要:患者男,36岁。因颈椎疼痛不适6个月而到本院骨伤科就诊,查体:颈椎皮肤略肿胀,颈部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碱性磷酸梅、酸性磷酸酶、血脂、血糖均正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均未见异常。
919-919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 T磁共振扫描仪对24例听觉障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进行扫描,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的水信号,并送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内耳形态正常18例,耳蜗发育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张1例,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张3例,半规管异常1例,Mondini畸形1例。结论 M R内耳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内耳膜迷路以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对于内耳病变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920-923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解剖部位及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征象。结果颈部囊性病变多形状规则,边界清晰。20例甲状舌管囊肿位于正中线舌骨水平或略偏,与甲状软骨关系密切,MRI征象为长 T1长 T2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1例第二腮裂囊肿位多于胸锁乳突肌前内侧,MRI为囊性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囊肿内CT值为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位于颈中线舌骨水平、颈后部,CT扫描密度均匀,增强未见明显强化;4例会厌囊肿位于会厌前间隙内,MRI影像为囊性长T1长T2信号肿块,信号均匀,CT影像为囊性薄壁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4例淋巴管瘤主要位于颈后三角区,MRI肿块呈等T1长T2信号,内部可见分隔,囊腔大小不等,增强扫描其分隔可见强化。结论颈部不同囊性病变的解剖位置和影像学征象有一定的特点,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924-928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肩胛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摘要:患者男,10岁。父母偶然发现其左肩部肿块,质软,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查体:左肩胛部肿物大小约5cm ×5cm ,柔软固定,边界清楚,未闻及血管杂音。左肩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片:左肩胛骨见椭圆形膨胀性囊样骨破坏(图1);CT片:左侧肩胛骨局部见椭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缺损,最大截面约4cm ×3cm ,其内填充略低密度灶(图2),边缘见骨壳包裹,边界清楚;MR片(图3A~3C)示:左侧肩胛骨区呈膨胀性不规则的混杂信号,T1呈低信号,低层局部见略高信号,T2呈高信号,低层呈相对低信号,可见“液-液”平面;肿块边界清楚,其内可见长T1、短T2的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内分隔明显强化,诊断: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理活检(图4)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928-92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双低”扫描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双低”)扫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疾病于本院行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双低扫描(管电压80kV ,对比剂用量0.8ml/kg)的患者资料(A组),均采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 5进行图像重建;50例行64层螺旋CT常规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G )检查。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按照15段分段法采用4级图像质量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记录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以CCG为准,评估两组冠状动脉C T成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256层CT及64层CT 冠状动脉成像。A组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677节段,以CCG为标准,敏感度为94.5%,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8.0%,诊断准确率为96.6%。B组冠脉成像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631节段,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96.4%,阳性预测值为89.9%,阴性预测值为96.1%,诊断准确率为94.5%。两组患者的平均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6.8ml和82.2ml ,辐射剂量分别为1.46mSv和8.37mSv。结论256层螺旋CT低管电压冠脉成像技术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及迭代重建算法可实现冠状动脉成像的“双低”扫描,与CAG对比有很好的一致性。
929-933

^18F-FDG PET/CT 结合 HRCT 对肺微浸润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18 F-FDG PET/CT结合 HRCT 对肺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肺 MIA 患者的^18 F-FDG PET/CT 及 HRCT 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 F-FDG PET/CT显像,后行HR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SUVmax值,分析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三者的准确率。结果28例患者中,18 F-FDG PET 显像有19例出现高于肺本底的局灶性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影,以SUVmax>2.5为标准,诊断MIA的灵敏度为32.1%(9/28)。HRCT 病灶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27例(96.4%),其中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17例,单纯实性密度结节1例;病灶出现边缘分叶征18例(64.3%),毛刺征20例(71.4%),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21例(75%),胸膜凹陷征12例(42.9%),血管集束征10例(35.7%),圆形结节征13例(46.4%)。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 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71.4%、82.1%和96.4%。结论^18 F-FDG PET/CT诊断MIA易出现假阴性,PET/CT结合HRCT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934-937

能谱CT 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应用于低浓度碘对比剂支气管动脉成像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对比剂追踪智能触发技术在低浓度等渗碘对比剂模式下支气管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胸部增强患者20例,行能谱CT GSI扫描模式下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CTA)。经留置针注入碘克沙醇(270mgI/ml),剂量1.2ml/kg ,流速4.0 ml/s ,采用对比剂追踪智能法触发扫描。数据均传入工作站,通过GSI viewer软件获得混合能量图像(Quality Check ,QC ,140 kVp )、最佳单能量图像,测定以上两组图像支气管动脉的CNR、SNR ,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进行独立评分。支气管动脉CTA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①本研究患者支气管动脉C T A图像在最佳单能量和混合能量组均显示共55支。最佳单能量组优质支气管动脉共46支(84%),平均主观评分:3.63±0.92;混合能量组优质支气管动脉共28支(51%),平均主观评分:2.57±0.90;两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t=13.608,P<0.001);两名医师评分结果具有较强一致性( r =0.745, P <0.01)。最佳单能量组图像(CNR:35.1±21.23;S N R:45.10±23.32)CNR、SNR均明显优于140kVp混合能量组(CNR :12.23±9.30;SNR:31.95±17.62)( t =9.865,8.268,P <0.001);②使用低浓度对比剂,患者碘对比剂的碘含量值均低于根据常规对比剂的每公斤体重测量值。结论采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可以在能谱CT 单能量技术优化条件下获得更多优质的支气管动脉图像,提高了支气管动脉的显示率和清晰度。
938-941

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 诊断及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 )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SFT的CT特征。结果5例患者中,胸部3例(肺内1例,胸膜1例,前纵隔1例),腹部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肿瘤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4例呈分叶状,1例带蒂,最大径6.1~12.7cm ,平扫为软组织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4例显著强化,强化幅度(45~90)HU ,瘤内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C 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部分腹部SFT病例可由腹主动脉直接参与供血,这与生殖系统肿瘤多由生殖动脉供血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942-945

单纯食管裂孔网膜疝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食管裂孔网膜疝(simple esophageal hiatus omental hernia ,SEHOH)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的SEHOH ,均作了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MIP。结果横断位7例均显示食管裂孔(EH)膈上大小不等纯脂肪血管囊,其中呈椭圆形和类圆形各3例,分叶形1例,多位于食管右前方;矢状位表现为心后区铸型脂肪密度影,形态由正中矢状位的半月形或三角形逐渐过渡到旁中央矢状位的三角形或半圆形;冠状位呈椭圆形3例、倒梨形2例和分叶状2例。脂肪血管囊下部呈“狭颈样”与腹腔网膜脂肪连续,上极被撑开的膈食管膜与食管相连成角状。MIP均显示胃左动脉(GL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形穿越EH。贲门均位于膈下。结论心后纯脂肪血管囊膨胀性和可塑性形态,紧贴食管并与腹腔网膜相连;GLA主干僵直,食管支附近呈对称“∩”形并穿越EH是SEHOH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946-950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超声误诊囊性肾癌3例

摘要:病例一:患者女,57岁。体检发现左肾囊肿5年。患者2007年经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囊肿(直径2.7cm ),每年复查有所增大,3年后增至3.0cm ×3.4cm ,又2年后复查增至3.6cm ×3.8cm。专科查体:双侧肾区轻叩痛。超声所见:左肾上极显示约3.6cm ×3.8cm囊性无回声区(图1);诊断左肾囊肿。CT 表现:左肾下极见直径约3.6cm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增强后无强化,病变突向肾外,CT 诊断:左肾囊肿。于2013年4月10日在本院行腹腔镜常规左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提示囊性透明细胞癌,又行左肾肿瘤病灶切除术。病理诊断:左肾囊性病变,内壁衬覆及间质散在透明样细胞,详细结果待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结果:左肾囊性透明细胞癌。
95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