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3.0T磁共振脑转移瘤IVIM与MR灌注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ntrovoxel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评价脑转移瘤的灌注,并与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指标进行相关性评价.方法 收集在本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间26例经手术证实的不同类型癌症发生脑转移的患者行MRI增强检查.扫描序列包括IVIM及PWI.选取颅内转移病灶共60个,应用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定瘤体及对侧Slow ADC(SADC)、Fast ADC (FADC)、Fraction of FastADC(FFADC)和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并计算出各个参数的相对值(r),即:r值=(实质病灶值/对侧正常值)×100%.将瘤体与正常侧的IVIM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将IVIM与PWI的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IVIM和PWI的参数进行转移瘤诊断的ROC分析.结果 转移瘤的SADC为(0.437±0.023)×10-3 mm2/s),其对侧脑组织的SADC为(0.223±0.010)×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1);转移瘤的FADC为(3.65±0.11)×10-3 mm2/s),其对侧脑组织的FADC为(2.27±0.12)×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36,P<0.05);转移瘤的FFADC为441.67×10-3±21.19×10-3,其对侧脑组织的FFADC为276.5×10-3±8.07×10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8,P<0.01).转移瘤的rFADC为5.57士31.66,rCBV为2.79±1.27,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FADC与rBV呈弱相关(r=0.274,P<0.05),而rFFADC、rSADC与rCBF、rCBV无明显相关性.FADC、FFADC、SADC、CBF、CBV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FADC=0.924(P=0.025);AUCFFADC=0.860(P=0.034);AUCSADC=0.896(P=0.030);AUCCBF=0.849(P =0.035);AUCCBV=0.865(P=0.034).FADC的ROC曲线的AUC最大,诊断准确性更高.结论 IVIM的参数测量能反映转移瘤的灌注特性,但是由于与PWI的技术原理不同,灌注的测量指标之间只具有弱相关性.
337-341

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摘要:目的 采用静息态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技术结合精神运动警觉性实验(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探讨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的神经活动变化及意义.方法 20名被试按随机交叉顺序先进行生理参数(心率、呼吸率、血压、直肠温度)测量,再进行PVT测试,之后在高温(50℃)与常温(25℃)下暴露1h,并采集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扫描结束后继续监测生理数据,待恢复到正常时再次进行PVT测试.fMRI数据采用fALFF分析,分别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fALFF有显著变化的区域与PVT测试反应时做相关分析.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高温组实验后的PVT测试反应时较常温组显著延长.fALFF分析显示双侧丘脑、右尾状核、左壳核、左侧岛叶、左侧海马回等脑区fALFF值显著增高而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显著降低,其中右侧额中回、右侧扣带回与热暴露后的组间PVT反应时差值显著相关.结论 高温后PVT测试反应时的增加,反映了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现象的存在,而静息态成像模式变化,进一步揭示了高温下人脑脑力疲劳神经学基础.
342-346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右旋心伴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罕见冠状动脉畸形1例

摘要:患者男,58岁.主因活动后或饭后胸闷、心慌9年就诊.查体:血压145/85mmHg,心率67次/min,律齐,口唇无紫绀;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侧第五肋间,胸骨右缘4~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心电轴右偏,ST-T异常改变,QRS波群V1-V3振幅增大.
346-34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针刺穴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再研究

摘要: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针刺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多次脑fMRI,探讨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在不同时间进行4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每次扫描间隔至少间隔两周.结果 针刺太溪穴及非穴位点均可以观察到脑功能的活动.针刺两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次实验中及同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BOLD信号均有较大变异,但同一次实验中所有志愿者组分析结果相对恒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太溪与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有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fMRI来研究针刺脑功能活动,为了解针刺某特定穴位点特定个体脑激活模式,需行多个时相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获得精确的脑激活模式图像.
347-350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烟雾病颞浅-大脑中动脉塔桥术(STA-MCA)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 22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行CTP及CTA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术侧/对侧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MT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序符号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术后CTA检查显示桥血管均通畅.22例患者术前手术侧与对比侧CTP参数值比较,患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延长;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手术侧与手术前比较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rCBF增加,rCBV不变,rMT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技术,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和血容量改变.对烟雾病STA-MCA搭桥术后桥血管再通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进行评价,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51-354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HOD的MRI表现以及导致该病产生的病因,这些病例多继发于脑干或小脑病变.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局部肿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够显示出下橄榄核的这一特异性的退变,是诊断HOD的最佳方法.
355-357

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358-361

磁共振3D-FIESTA在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面肌痉挛(HF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怀疑HFS的患者行3D-FIESTA序列成像并多平面重建,以临床表现为诊断标准,同时检查每一例的每一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 面神经血管接触分别为真阳性20侧,假阴性3侧,假阳性11侧;真阴性12侧,3D-FIESTA诊断有无H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362-364

多层螺旋CT在泪腺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泪腺脱垂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45眼)泪腺脱垂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分别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泪腺脱垂的CT图像特点.结果 24例中有21例为双侧泪腺脱垂,其横断位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13例(26眼)呈结节样,8例(16眼)呈分叶状;冠状位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矢状位亦可见相似表现.另有3例为单侧泪腺脱垂(均为部分脱垂).结论 泪腺脱垂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365-367

X-Strain技术评价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 应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X-Strain)检测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早期影响.方法 应用X-Strain技术检测30例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前后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变化.结果 ①使用低钙透析液后MHD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IMT、RI降低,ED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X-Strain参数,S1、S2、S3、S4、S6、Sr1、Sr2、Sr3、Sr4、Sr5、Sr6、CS、CS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CS、CSr与血钙、钙磷乘积、IMT、RI有明显相关性;⑤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钙、钙磷乘积、IMT、RI对CS、CSr有显著影响,其中血钙对CS及CSr的独立影响力最大.结论 应用X-Strain技术能检测出低钙透析液对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影响,为预防血管异位钙化问题提供新的治疗佐证.
368-372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主动脉缩窄并发颅内动脉瘤1例

摘要:患者女性,32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上肢血压为90/165mmHg,双下肢血压为40/6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部略抵抗,股动脉及足背动脉博动明显减弱.头颅CT检查: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DSA显示主动脉缩窄(图2),前交通动脉瘤样改变(图3),即在全身麻醉下,给予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成功将动脉瘤瘤腔闭塞(图4).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
372-372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二维超声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声脉冲辐射力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136个结节分析,所有患者接受二维超声和VTI检查,绘制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构建ROC曲线获得两种方法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57、0.884,VTI成像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二维超声(P<0.004);以≥4分、≥Ⅳ级分别为良、恶性肿块二维超声和VTI的最佳截断点,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2.8%、81.3%、76.4%和86.3%、83.8%、83.8%.结论 声触诊组织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373-376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94例持续房颤患者,47例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另外47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设备采用第二代双源CT.以冠状动脉段为基础评价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前瞻组可诊断的血管段为99.5%(604/607),回顾组为97.7%(570/584),前瞻组显著高于回顾组(P<0.001).以患者为基础,前瞻组43例(92%)为可诊断,回顾组29例(62%)为可诊断病例.有效辐射剂量在前瞻和回顾组分别为(4.15±1.78)mSv和(12.15±5.38)mSv,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序列扫描降低辐射剂量66 %.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于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
377-381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MSCTA诊断

摘要: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所经MSCTA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75岁,平均(58.5±11.3)岁.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后,对病变的部位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共42处病灶,位于升主动脉1例(4.3%),主动脉弓17例(73.9%),降主动脉3例(13.0%),腹主动脉2例(8.7%).溃疡可表现为蘑菇形、半圆形,可见“狭颈征”.结论 MSCTA对于诊断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
382-384

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5例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由两名放射学医师共同分析.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肺门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直径为3.0~5.5cm,2例患者病灶中心可见放射状或颗粒样高密度钙化灶,病灶周围支气管受压狭窄.5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并且可见对比剂早进晚出的特征.结论 肺门边界清晰明显持续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要考虑局灶型Castleman病的诊断,确诊需要病理.
389-391

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HCC的46例患者在TACE治疗前1~3天、6h、24h、1个月、3个月采用平扫T1WI、FST2 WI、DWI扫描,术前诊断及术后1~3个月复查均行FST1WI动态增强扫描,DWI序列中弥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600、800、1 000s/mm2,测量ADC值,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 肿瘤的ADC值在TACE术后较术前升高,术前与术后1个月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良好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明显减低,术后24h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上升趋势;疗效中等的癌灶术后6h ADC值不均匀减低,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上升趋势;疗效差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无明显变化,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轻度降低.结论 动态DWI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95-398

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确诊的27例肝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CT定位下穿刺置管,对肝脓肿行持续引流及抗生素冲洗,随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7例肝脓肿患者经过置管引流冲洗后,1月内症状消失,治愈率达100%,疗效满意.结论 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399-401

术中CEUS与MRI评价肝肿瘤微波消融早期疗效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同期MRI在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早期(术后24h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41例患者49个病灶微波消融后行术中CEUS及同期(6~24h)MRI检查,明确消融范围,发现肿瘤残存及时补救消融,与随访结果对照观察评价准确性.结果 术中CEUS及同期MRI判断消融疗效符合率分别为91.8% (45/49)和95.9% (47/49),对肝肿瘤消融早期疗效评价及消融后病灶变化范围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CEUS及同期MRI均可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及微波消融范围,二者联合应用是微波消融术后早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4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