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分叶征与P7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1分叶征与P73因子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用抗P73抗体对3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及27例血管瘤型脑膜瘤、6例正常脑膜组织标本进行标记并分析,对肿瘤MRI图像上分叶征情况进行评分,对照做相关分析。结果3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P73均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血管瘤型脑膜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肿瘤MR1分叶征评分的增高,P73阳性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分叶征与肿瘤P73蛋白的表达程度相关,可做为临床分析肿瘤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1147-1150

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全部病例3~7天内复查CT及临床随访。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常规CT平扫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15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9例未见异常,后经复查CT及临床随访证实,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为急性脑梗死。脑CTP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T平扫的敏感度44.11%,特异度71.42%;CTP的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结论脑CTP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1151-1154

第13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在杭州胜利召开

摘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在杭州胜利召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海外华人磁共振2013年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论坛于今天,2013年6月28日在杭州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张敏鸣教授和YipingDu教授共同主持下隆重开幕,有来自海内外近千人参加。
1154-1154

神经梅毒颞叶内侧损害的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颞叶内侧损害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5例表现为颞叶内侧损害的、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本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5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长T2及FLAIR高信号,2例DWI像呈高信号,4例伴不同程度脑萎缩。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MRI表现为颞叶内侧损害是神经梅毒影像学特征表现之一,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
1155-1157

视网膜脱离的超声诊断及术后观察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的B超超声诊断及手术后观察、护理,探讨B超检查在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经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B超超声图像分析,提供精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100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20例视力无改善。结论B超超声诊断对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简便、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术后观察准确、护理到位,提高了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
1158-1160

炫速CT双能量与常规减影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血管病变显示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对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Dual—EnergyCTA)与常规减影法(Neuro—DSA)在脑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及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减影方法的差异。方法根据投照技师操作习惯不同,将连续120名接受头颅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能量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采用SIMENss0MATOMDefinitionFlashCT机分别以双能量模式及常规模式进行扫描。结果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降低率为44%,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Pd0.01)。结论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具有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清晰,图像处理快,检查成功率高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1161-1164

ESWAN结合FA值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e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GE称为ESWAN)结合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FA值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行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ESWAN、DTI检查,同时选择同期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病例组常规MRI及ESWAN各序列对颅内出血灶的检出个数,比较检出率有无差异;进一步测量两组新生儿放射冠区脑白质、内囊前肢、后肢、胼胝膝部、压部及豆状核FA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WAN对颅内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病例组与对照组放射冠区脑白质、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豆状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AN在检出HIE患儿颅内出血灶方面较常规序列敏感且准确,同时,DTI在检测脑白质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能通过FA值定量测量对其量化,两者结合是对常规MRI检查的有力补充,可提高HIE诊断能力,对临床早期确诊HIE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1165-1169

CT与MR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或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CT和MRI资料,比较CT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FLAIR)、MRA及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的影像表现、检出率,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25例病例中动静脉畸形16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和静脉畸形2例。16例动静脉畸形中3例CT平扫未见异常,13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和迂曲扩张的血管影。而常规MRI和MRA上均可见扩张迂曲的异常血管团影。在SWI上均可见斑点状、迂曲的条状低信号影。7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检出病灶73个。CT平扫检出5例19个病灶。常规MRI检出51个病灶,“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及“铁环征”较具有特征性。在SWI像上检出病灶73个,其中69个为低信号,4个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静脉畸形均为单发,CT平扫、常规MRI检查均无特异性表现,SWI表现为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呈“水母头”征。结论CT检查对合并急性出血、钙化的病灶敏感,但对无出血、无钙化及微出血的小病灶检出率低,定性困难。MRI常规序列结合SWI序列扫描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为诊断脑血管畸形的最佳检查方法。
1170-1173

第4届亚洲腹部放射医学大会在台湾召开

摘要:第4届亚洲腹部放射医学大会(The4thAsianCongressofAbdominalRadiology,ACAR2013)于2013年3月22~24日在高雄召开。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倡议并组织国内从事腹部影像学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同仁,以组团形式参加了这次大会。
1173-117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新生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临床确诊为HIE共72例,对其进行常规T1W、T2W和DWI扫描,并对影像学进行分析,评价DWI在早期HIE的诊断优势。结果DWI出现高信号病灶53例,T1W信号异常25例,T2W信号异常4例,其中DWI高信号病灶多见于大脑皮层、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前后角周围白质区、半卵圆中心,T1W高信号以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多见,出血性病变在T1W呈高信号而T2W和DWI表现为低或无信号。结论DWI可作为HIE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在显示病灶范围、数目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T1W、T2W,能对临床HIE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1174-1176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DWI表现及与其可逆性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LS)的DWI表现及其可逆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P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2例均行MRI检查和复查,包括常规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DWI信号表现分为高信号、非高信号组,再根据ADC值是否降低为弥散受限和弥散不受限2类。结果DWI高信号病灶的可复性与DWI呈等/低信号病灶的可复性经卡方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ADC图,弥散受限组与弥散不受限组之间病灶的可复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DWI结合ADC图能更可靠地判断PLS的预后。
1177-1179

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54例,共102条面动脉,根据面动脉的走行进行解剖分型,并测量面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及阻力指数等。结果①103条面动脉中,其中101条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2例起源于颈总动脉;②左侧面动脉主干管径宽约(2.83±0.77)mm,右侧面动脉管径宽约(2.93±0.79)mm,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③面动脉频谱为高阻的双相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方便的评价面动脉,有利于外科皮瓣设计和显微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价。
1180-1182

面肌痉挛的3.0T3D—TOFMRA表现分析及病因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3.0T3D-TOF-MRA表现及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3D-TOF—MRA图像,观察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判明责任血管,并与术中所见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患者术中均找到责任血管:术前3D-TOF-MRA判明责任血管46例(95.8%),与术中所见相一致;2例(4.2%)责任血管来源不明;面神经受压位置在神经根出脑干处(REZ)44例(91.7%),在面神经中1/3段1例(2%),在外1/3段3例(6.3%);患侧与健侧均有血管压迫者31例,邻近血管的粗细和血管是否成袢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因素,对是否产生症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发现有血管与面神经毗邻未必一定产生面肌痉挛的症状,只有将MRA所见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同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对显微外科血管解压术(MVD)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1183-1185

腮腺Warthin’S瘤的MRI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MRI特征,提高MRI对腮腺Warthin’S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完整MRI影像学资料的13例腮腺Warthin’S瘤患者共17个病灶的MRI影像学特征。13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59岁。结果13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病灶(9个病灶),4例为双侧病灶(8个病灶)。17个病灶中,位于浅叶者14个,其中13个位于腮腺后下极者,同时累及浅叶深叶者3个,无单独发生于深叶的病灶;病灶直径1~4cm,平均2.25cm;16个病灶边界清楚,2个病灶有分叶、呈结节状,1个病灶边界欠清,病理证实为炎症浸润;16个病灶个病灶包膜完整,1个病灶因炎症浸润包膜显示不完整;与肌肉信号比较,TtwI病灶呈等低信号,压脂Tzwl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信号均匀,其余14个病灶内因含囊性区而信号明显不均匀;17个病灶内均未见钙化灶。增强后扫描,17个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4个病灶内囊性区无强化,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其余3个病灶呈均匀强化;17个病灶均出现对比剂注射后2min明显强化,4~5.5min后肿瘤信号明显减低。结论腮腺Warthin’S瘤具有其特征性MRI影像学表现,如果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腮腺出现长T1、长T2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的占位灶,瘤灶内出现囊变区,增强后扫描病灶早期强化明显,无延迟强化特征,特别是当出现双侧腮腺发病或一侧腮腺多发占位灶时,应首先考虑到Warthin’S瘤的可能。
1186-118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容积-时间曲线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TR-3DE)容积一时间曲线(VTC)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TR-3DE的左室VTC测量104例心力衰竭患者和74例正常人的左室峰值充盈率(PFR),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PFR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O.001)。结论TR-3DEVTC可以准确测量左室PFR,能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状况。
1190-1192

心力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室Tei指数,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LVESV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左心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和LVESV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34,P=0.000;r=0.788,P=0.000),与LVEF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0.758,P=0.000)。结论左心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为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为准确评价左心衰患者左室整体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193-1195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右宫角妊娠超声误诊为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

摘要:患者女,27岁。3年前曾有过一次宫外孕病史,现停经7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少量流血伴剧烈腹痛来我院就诊,临床疑宫外孕而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宫体略增大,肌层回声均,子宫体腔内近中轴未见孕囊,内膜厚0.5cm,子宫形态异常,纵切官底部向外膨隆,内见一完整孕囊,
1195-119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HD)诊断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2例疑似CHD患者,以上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同时对冠状动脉病变不同部位和狭窄程度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述52例疑似CHD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准确性94.2%(49/53),敏感性95.3%(41/43),特异性88.9%(8/9),阳性预测值97.6%(41/42)和阴性预测值80.0%(8/10);冠状动脉近端血管的检查结果好于冠状动脉远端血管的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的血管其检查结果好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的血管的检查结果。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无创、安全、快捷和费用低廉,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特点,可作为CHD高危人群的普查及CHD治疗后的动态随访的检查方法。
12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