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brain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最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3.0T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93-695

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与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胶质瘤(Glioma)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76例胶质瘤中有55例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花环状、花瓣状强化,病灶的边缘可见星芒状强化,以白质侧为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见壁结节及瘤周结节。病理学示瘤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胶质母细胞瘤细胞高度间变、不成熟,伴有出血、坏死明显。边缘可见新生血管结构不良,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结论胶质瘤的MRI环状强化表现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真分析其特征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696-698

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查测量狭窄颈动脉直径,同时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利用ROC曲线对症状和狭窄颈动脉直径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阈值,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症状与狭窄颈动脉直径、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症状组颈动脉直径明显较无症状组小,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20,出现脑缺血症状的最佳预测值为1.6mm,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638。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是脑血管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用MDCTA测量颈动脉直径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缺血症状,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密切相关,这对于MDCTA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99-702

颞颌关节内骨碎片漏诊后内镜下取出1例

摘要:患者男性。66岁。因“颌面部外伤后咬合困难10天”入院。
702-702

正常儿童垂体MIR测量研究

摘要:目的 测量正常儿童垂体体积及各径线的值,为各种导致垂体结构改变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99例自愿者儿童依次采用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3DT1WIFSPGR)序列进行扫描,垂体的体积及各方向径线测量使用MIP和Reformat处理软件的图像。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性别相同组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垂体分型数据采用卡方分析。结果垂体体积在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间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分辨率MRI获得正常人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垂体体积及多方向径线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703-706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史或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或闭塞50例患者分别行CTP和CTA扫描,评价CTP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造影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36例TIA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具有显著性意义,rCBF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34例梗死组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有显著性意义,rCBF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P联合CTA可以同时判断颈内动脉狭窄和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
707-711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MSCTC)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临床诊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选择适当的显示层厚及角度,明确漏口存在,观察漏口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及漏口周围情况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准备。结果全部病例检查后发现漏口存在,漏口大小、形态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反映漏口的位置、形态及漏口的周围情况,为临床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712-714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7例肠源性囊肿,桥前池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6例,3例病变位于颈段,2例位于上段胸段,1例位于腰段。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5例囊肿位于脊髓腹侧,均可见“脊髓嵌入征”。多数囊肿T1w1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6例行MR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715-717

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cognitive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718-720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721-724

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725-727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价值并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3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及早期DSA检查,并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及或手术夹闭,包括GDC34例,手术夹闭4例。38例患者按Hunt—Hess分级:I级30例、Ⅱ级6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行DSA造影及CT扫描。结果CT扫描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DSA造影诊断: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颈内动脉分叉部2例。介入栓塞及手术夹闭成功36例,占94.7%。36例随访3~35个月无再次出血,全部病例CT复查显示弹簧圈形态、位置无改变,30例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2例后交通复杂动脉瘤介入栓塞失败,家属不愿手术治疗,他们分别于术后1周及1月后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需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DSA在诊断,治疗及患者随访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728-730

脑血管成像中减影CTA与常规CTA去骨技术的对照

摘要:目的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DsA的不足。
731-733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病理类型的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合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病灶局限性11例(11/18),弥漫性7例(7/1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类型:B细胞型13例(72%),NK和T细胞型5例(28%)。B细胞型以局限性多见(10/13),扁桃体好发(8/13),密度和信号均匀(12/。13),边界清晰(10/13),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8/13)。NK/T细胞型以弥漫性多见(4/5),易累及鼻咽部(4/5),边界不清(4/5)、密度和信号不均匀多见(3/5),其内可见气泡影(2/5),易侵犯鼻腔并铸形(3/5)和骨质侵蚀破坏(2/5)。结论咽淋巴环不同病理类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734-736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气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比较不同的重建技术对小气道病变显示的差别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结果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发现小气道病变敏感性最高,MinIP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强,VR显示欠佳。结论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小气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737-739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甲状腺淋巴瘤CT图像进行观察,对其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及周围侵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探讨与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3例、单侧叶弥漫性肿大型2例、局灶结节型2例;密度均匀减低4例、不均匀减低3例;界不清6例、界清I例;7例均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颈部淋巴结受累4例、累及颈部周围软组织1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I例、局灶结节3例;界清与界不清各2例;4例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均未见颈部淋巴结或周围软组织受侵。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型表现为:双侧叶、单侧叶各I例均呈弥漫性肿大,界不清;密度均匀减低1例、不均匀减低1例;I例颈部淋巴结受累,2例强化均不明显,未累及周围软组织。结论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界清、平扫呈稍低密度、强化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受累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差异。
740-743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对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方法观察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特点、边界、形状、血流信号、有无侵犯被膜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果9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4例单发结节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尚规则,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稀少;15例多发结节中5例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中等或偏低回声,8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较丰富,2例内部可见粗大或弧形的钙化灶。结论高频超声具有准确、实时、方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744-746

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HRCT表现及病理学对照

摘要:目的 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74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