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皮层下脑梗死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MRI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测量皮层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体积变化,及其对于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40例首次单发皮层下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1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在症状出现后〈7天、〈15天、1月、3月、6月进行五次MRI检查。患者每次MRI检查前或检查后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应用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内不同时间点脑梗死灶体积、NIH-SS评分的差异;对腔隙性脑梗死组及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组病灶体积与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体积,虽然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但不同时间点的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NIHSS评分,随检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的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的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非腔隙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第1次检查的病灶体积,与随访第4次和第5次的NIHS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对监测皮层下脑梗死灶体积演变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1251-1255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1例

摘要:患者女,63岁。间断性下腹部胀痛1年余。体检:右侧附件区可触及大小约10cm的包块,囊实性,与子宫关系不清,活动差,无压痛。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CA-125(137.9U/m1)及CA19—9(386.9U/m1)明显升高。B超:子宫质地欠均,宫腔内混合型团块并宫腔积液。
1255-125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大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束成像与临床体征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与患者的临床体征,探究皮质脊髓束纤维束成像的精确性。方法:2006年8月~2008年9月,16例脑深部占位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磁共振序列及DTI序列扫描。在FA图上,以一侧大脑脚为种子兴趣区(ROI)以及同侧的内囊后肢为第二兴趣区,FA阈值设置为0.2,采用连续追踪法对双侧的大脑皮质脊髓束进行重建,分析其走行及完整性,对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状态进行评估,并与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大脑胶质瘤相毗邻皮质脊髓束的纤维束成像分析发现:皮质脊髓束仅有移位的3例;受浸润9例;完全破坏4例。皮质脊髓束移位3例,患者对侧肢体肌力均正常或者轻度的下降。皮质脊髓束受浸润9例,其中对侧上肢轻度偏瘫2例,中度偏瘫4例,重度偏瘫3例;对侧下肢轻度偏瘫4例,中度偏瘫3例,重度偏瘫2例。皮质脊髓束破坏4例,对侧上下肢肌力均重度偏瘫。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出皮质脊髓束状态的改变,可用于临床手术计划系统的制定。
1256-1259

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确诊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两者DAI病灶的检出率,分析信号特征。结果:联合常规序列和SWI共发现DAI病灶378个;其中SWI检出病灶341个,敏感度为90.2%,在磁敏感图(SWI image)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且不规则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晰,在相位图(Phase image)测病灶较正常脑组织相位位移量明显大(P〈0.05);在FLAIR检出病灶197个,敏感度为52.1%,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大小不等点片状高或稍高信号影,SWI对于DA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FLAIR(P〈0.01)。结论:对于急性期DAI病灶的显示,SWI比常规序列敏感,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1260-1262

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成像评价筛前动脉的初步探讨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对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关系的价值,为FESS准确识别筛前动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后行选择性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术(DSA)及320排CTA成像,利用原始数据重组出筛前动脉,并分别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对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及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在CTA三维VR图像上测量筛前动脉与Dacryon点的距离。结果:两种方法筛前动脉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种方法测量筛前动脉与额隐窝后壁、前颅底的距离无显著差异。结论:DSA Innova CT重组与320排CTA均可以识别筛前动脉的走行,320排CTA基本可以代替有创性DSA检查对筛前动脉进行术前评价。
1263-1267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MSCT诊断双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1例

摘要:患者男.56岁。胸闷,活动后乏力,气短1年,加重1周来诊。心电图示频发早搏,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左偏。临床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在AW4.3工作站,行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重组,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增强CT示双心室游离壁分两层,内层心肌可见粗大肌小梁及多发深陷的隐窝,呈海绵状.隐窝内可见对比剂充填,外层正常致密心肌较薄。
1267-1267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坏死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坏死的磁共振表现。方法:搜集2002年~2009年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后MRI复查出现放射性坏死患者共13例,评价其磁共振表现。结果:放射性坏死出现时间9~67个月,平均时间为26.2个月。放射性坏死的MRI表现:照射侧颞叶内部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静脉注射Gd-DTPA病灶中心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周围大片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强化灶大于照射野,治疗后病灶可缩小。结论:原发性颞叶内侧癫痫伽玛刀治疗后放射性坏死的出现时间及其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放射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1268-127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显示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技术判定脊髓Adamkiewicz动脉的异常起源,指导临床实施主动脉病变手术,从而预防截瘫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8月对37例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修补术及支架植入的术前影像评估,采用多平面立体成像技术,以清晰显示脊髓Adamkiewicz动脉解剖细节。结果:此技术可以清楚显示脊髓damkiewicz动脉异常起源及其与周围动脉之间的微细解剖关系。脊髓Adamkiewicz动脉成功显示率为75.68%,67.65%起源于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结论:该技术(MDCTA)无创是评价Adamkiewicz动脉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对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减少脊髓缺血性损害,降低术后脊髓截瘫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271-127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与~1H-MRS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方法: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共检出24个病灶,其MRI及1H-MRS表现如下:①PCNSL的MRI表现: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②PCNSL的1H-MRS表现:肿瘤实质区及瘤周近侧水肿区Cho峰升高及NAA、Cr峰降低,肿瘤实质区可见升高的Lip峰。4例病灶在正常组织区可见异常谱线。结论:传统MRI结合1H-MRS表现能够显著提高PCNS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1H-MRS对于肿瘤浸润及多发病灶的显示优于传统MR检查。
1274-1277

脑血管病变115例CT血管成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例,使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得到VR、MIP图像,原始图像重建得到MPR、CPR图像,综合四种图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并与DSA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5例脑血管病变中,动脉瘤62例(53.91%)、动静脉畸形(AVM)6例(5.21%)、脑静脉畸形(CVM)3例(2.6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38例(33.04%)、烟雾病3例(2.61%)、海绵窦动静脉瘘2例(1.74%)、海绵状血管瘤1例(0.87%)。其中46例DSA检查结果均与MSCTA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检查技术。
1278-1281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幼儿胆总管结石1例

摘要:患儿女性,2岁。主诉:十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抗炎治疗效果欠佳,五天前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体检: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未触及包块。腹痛时拒按。实验室检查:WBC10.4×10^9/L,总胆红素114.18umol/L,直接胆红素64.6umol/L。病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一般情况良好,混合喂养,居住环境内饮用水高钙高氟。
1281-1281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1282-1284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影像学特征表现,探讨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与垂体其它肿瘤,炎症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我院诊断及诊断性治疗后确诊患者。结果: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影像学表现为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1例垂体内信号不均匀,呈局限性坏死信号。结论: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与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285-1288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MRI诊断阔韧带平滑肌瘤1例

摘要:患者女性,38岁。腹部逐渐隆起1年,增长较快2个月,伴下腹痛1月。近半年出现尿频伴尿痛1月,偶伴有腰痛,月经正常。妇科检查:阴道后壁前凸,窥器暴露困难,触诊未触及宫颈。盆腹腔巨大包块下缘距阴道口约3cm,偏于阴道左后方,直肠粘膜柔软,与包块分界清.无出血。
1288-128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CT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患者的CT诊断价值及可能的病因分析。方法:收集120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高分辨率CT图像,对内耳结构行MPR重组最佳显示层面,观察其形态结构、大小、位置有无异常。结果:120例患者中有21例(33耳)内耳发育畸形,其中共同腔畸形2例(3耳),耳蜗发育不全3例(4耳),耳蜗不完全分隔Ⅱ型9例(17耳),半规管畸形7例(10耳)。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先天性骨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289-1291

64层CT心电门控血管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层CT心电门控CTPA且影像质量良好的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了常规CTPA。对常规CTPA患者,测量横断位、四腔心左右室最大短轴内径。对心电门控CTPA患者,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最大内径,并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然后对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右心功能各组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中央型、周围型及阴性组之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阳性30例,其中中央型20例、周围型10例。对于阴性组与阳性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P=0.02)、每搏输出量(P=0.015)及射血分数(P=0.01)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左室(RV/LV)收缩末期容积比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对于中央型、周围型与阴性组,右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周围型与阴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RV/LV容积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以及收缩末期中央型与周围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内径及RV/LV内径比在阴性与阳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RV/LV内径比在中央型与阴性组之间(P〈0.05)或周围型之间(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心电门控肺动脉造影对评价右室功能有一定的价值。
1292-1296

肺隐球菌病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隐球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9例平扫,2例直接增强,11例行细针抽吸及切割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T显示单发肺结节4例,多发肺结节5例,2例呈实变样表现,11例经细针抽吸活检2例可疑隐球菌病,切割活检11例均确诊为隐球菌病,发生少量气胸1例。结论:对于肺部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例,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297-1299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特征

摘要:目的:研究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17例肺淋巴瘤样肉芽肿的CT表现分为4种类型:①类肺炎型3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含支气管的气象;②肿块型5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肿块;③结节型4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小于3cm);④混合型5例,表现为两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及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影。17例中3例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CT对各种类型的肺淋巴瘤样肉芽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活检病理。
13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