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社
分享到: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论著摘要、综述、经验介绍、短篇幅报告、会讯、短篇报告、消息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9011
  • 国内刊号:37-142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134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0.81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医学影像学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

摘要:目的: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特征性体位性头痛;特征性MRI表现为7(7/8)例显示硬脑膜增厚,8(8/8)例显示窦汇扩张(后下缘后凸呈弧形),7(7/8)例显示双侧硬脑膜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强化,10(10/14)例MRM示脊膜憩室、囊肿、脑脊液漏。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样,体位性头痛是其特征性症状;头颅MRI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MRM可较为明确的显示脑脊液漏的部位;MRI检查在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149-152

数字减影和常规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153-155

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诊断(附6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DWS)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半球部分发育不全伴分离、移位;第四脑室囊状扩大与后颅窝囊腔相通;后颅窝扩张伴有横窦、窦汇和小脑幕上移;常伴有幕上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及其他颅内畸形。结论: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的最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156-158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CT和MRI资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显著强化。结论:CT、MRI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位及分期。术前行DS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59-161

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的胸部病变的MDCT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的胸部病变的多层CT(MDCT)表现特点,用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以声音嘶哑为主诉患者的胸部CT,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胸部病变类型、发生部位、良恶性与喉返神经走行区的关系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电子喉镜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CT平扫和增强检查,排除喉部原发病变。其中经手术或支气管镜活检及纵隔镜活检病理证实18例,19例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7例胸部病变中,恶性33例,包括肺癌23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和肺外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良性4例,包括肺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左气管食管沟神经鞘瘤1例和主动脉弓前下壁假性动脉瘤2例。33例恶性肿瘤中,肿瘤直接侵犯喉返神经走行区6例,淋巴结转移侵犯或压迫27例。12例声带麻痹记录者显示左侧声带麻痹10例侧,全部有左喉返神经走行区明显病变存在,右侧声带麻痹4例侧,均无对应右喉返神经胸内走行区明显病变。结论:多种胸部病变可以引起声音嘶哑,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原因,MDCT可以很好地显示其相关性,帮助确认病因。
162-165

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定位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经曲面断层X线片已确诊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其中年龄为5-21岁,平均为11.6岁。将64层螺旋CT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64层螺旋CT技术全方位有目的立体的展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本身状况及与颌骨与邻牙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够弥补一般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对于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准确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166-168

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影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结果:10例甲状旁腺腺瘤,6例起源于下甲状旁腺,3例起源于上甲状旁腺,均位于气管食管旁沟内,1例起源于异位甲状旁腺。肿瘤最大径为1.0-4.0cm,平均2.8cm。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或肿块影,6例CT表现为等密度,4例MR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8例轻至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6例强化均匀,4例强化不均匀。7例有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其中3例合并棕色瘤。结论:CT和MR易于检出甲状旁腺腺瘤,可准确显示其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对多数腺瘤作出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169-171

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CT有3种影像表现:①结节或肿块;②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③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9例中出现空洞6例,伴肺段实变1例,伴少量胸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PC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发,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与病程及免疫力有关,确诊尚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
172-175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超声诊断输卵管系膜囊腺瘤1例

摘要:患者女,23岁。半年前婚检时发现右附件包块,直径约4cm,要求来我院手术治疗。妇科检查:子宫右后方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鸡卵大囊性包块,形态规则,活动良好,触痛(-)。超声所见:子宫前倾位,正常大小,
175-17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T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6例COP患者的CT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含气实变影6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胸膜下区和沿支气管束走行,6例有磨玻璃样变,2例伴有肺结节,4例伴有肺间质改变,常多种表现混合存在。结论:COP最常见的CT表现是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的分布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176-178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第十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年会暨胸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高级学习班征文通知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主办、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第十届全国年会暨胸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高级学习班(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901093),定于2010年6月11~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宾馆举办。现开始征文,欢迎广大影像工作者踊跃投稿。
178-17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MSCT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SCT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共64例,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3例畸胎瘤,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53例畸胎瘤CT显示都含有脂肪,位于前纵膈。11例恶性生殖细胞瘤,肿瘤直径范围为7.0-28.0cm,均偏于纵隔一侧生长,位于中上前纵隔,平扫密度较低,CT值约20-30HU,增强扫描呈斑片状、边缘轻度强化;与周围大血管分界不清,肿瘤具有钻隙生长的趋势,肿瘤内部多发囊变。结论:CT对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79-181

成人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防护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成人胸部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35例近期(2周内)80mAs胸部常规剂量CT检查病例复查者,使用本机设置最低剂量(2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mAs从常规剂量80减低到20时,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8.64mGy降低到2.16mGy,为原来剂量的25%。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一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降低扫描剂量后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疾病的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成人胸部低剂量扫描,对于胸部复查病例,既不影响胸部疾病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182-184

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M型超声心动图(MME)、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LVSF)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ME、2DE、RT-3DE测量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并在三种方法间进行比较。结果:MME和2DE两种方法测定的LVEDV、LVESV、SV大于RT-3DE测值,而EF小于RT-3DE测值,MME和2DE两种方法与RT-3DE各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E、2DE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能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LVSF状况;MME和2DE高估LVEDV、LVESV、SV,低估EF。
185-188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股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

摘要:患者男,2岁。因右大腿疼痛20余天入院。查体:右大腿根部轻度肿胀,质软,局部触痛明显,拒按,皮温稍高。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稍高。X线平片见右股骨干上段椭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病变长轴与股骨干长轴一致,边缘较清晰,未见骨膜反应(图1,2)。拟诊:骨肿瘤样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
188-188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并发症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因以及CTA对其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A证实存在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A检查,用VRT、MIP多方位显示感兴趣血管腔的形态、走行以及肝总动脉与上级血管之间的夹角。DSA造影排除解剖变异情况后,判断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结果:2例患者CTA示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形态正常,而肝总动脉与腹腔干呈夹角狭小。3例术前CTA提示腹腔干起始端重度狭窄;另外3例腹腔动脉明显迂曲延长,肝总动脉起点距离增大,CTA与DSA所见一致。结论: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是一种罕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多次介入操作以及解剖变异是可能的诱因,术前CTA能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术中选择合适器材轻柔操作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189-191

对比分析肝癌患者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三维成像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间接门静脉DSA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SCTP)的门静脉成像差异。方法:收集的40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和SCT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不同程度肝硬化肝癌的4~5级门静脉显示率SCTP(85%)明显高于间接门静脉DSA(32%),门静脉分支瘤栓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48%)略高于SCTP(16%、40%),门静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均为80%),而动静脉瘘的显示率间接门静脉DSA(85%)要明显优于SCTP(32.5%)。结论:间接门静脉DSA及SCTP检查对门静脉显示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192-194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14例均有延迟强化;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