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MCI患者数字推理能力的海马fMRI研究785-788

摘要:目的:比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完成高级认知任务(数字推理)时海马的BOLD信号的差异,探讨MCI患者海马功能的改变和基于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诊断MCI的方法。方法:使用Siemens3.0T磁共振扫描仪对9例MCI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在完成两种数列完形任务(规则归纳和规则应用)时进行功能像扫描,并对海马区BOLD信号进行R01分析。结果:不论是在规则归纳任务还是在规则应用任务中,MCI患者双侧海马的激活强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I患者在完成数字推理任务时海马激活强度的减低对于MC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789-792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r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BF与C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BF下降,CBV增高,并MTT延长7处。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y。结论:320层容积Cr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793-797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和脑脓肿6例,均行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NAA/Cho-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rCho)值的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个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之间Cho/Cr值分别为3.1709±2.197和4.3520±2.509,NAA/Cho-n值分别为0.3312±0.301和0.3843±0.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A/Cho值分别为0.2436±0.220和0.4550±0.240,rCho值分别为1.5426±0.808和0.9129±0.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边缘区之间上述比值分别为Cho/Cr1.6208±0.230和0.9105±0.414,NAA/Cho-n 0.5357±0.250和0.8015±0.374,NAA/Cho 0.4762±0.278和2.4434±1.636,rCho1.1761±0.423和0.5405±0.497,除NAA/Cho-n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脑脓肿出现特征性波谱。结论: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国第八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征文通知797-797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主办的全国第八届头颈部影像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8月7-1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养马岛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头颈部影像诊断进展、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并组织病例讨论,每个病例讨论前由参会代表进行竞猜,讨论时专家与代表互动,最后进行专家讲解、点评。同时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头颈部影像学进展学习班,

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磁共振成像定量对比研究798-800

摘要:目的:测量磁共振正中矢状位上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探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可能的差异。方法:磁共振检查286例正常成人,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59例,年龄由20岁至81岁,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共5组;其中20-29岁组男25例、女26例;30-39岁组男26例、女33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2例、女36冽;60岁以上组男11冽、女14例。测量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正中矢状位上胼胝体面积及颅内大脑面积,进行标准化。经统计学处理研究分析。结果:286例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平均值为(619.01±90.61)mm^2;其中男性127例面积平均值为(635.99±85.62)mm^2;女性158例面积平均值为(605.37±92.46)mm^2;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各年龄组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分别为(627,52±83.34)mm^2、(622.13±123.68)mm^2、(615.84±85.53)mm^2、(621.34±74.32)mm^2、(605.81±77.53)mm^2。结论:胼胝体面积标准化平均值在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在50岁后逐渐缩小,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女性大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P〈0.05)。

三维DSA距离测量准确性的模体定量评价研究801-804

摘要:目的:运用模体定量评估三维DSA距离测量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应用模拟动脉瘤模体和动脉狭窄模体,改变不同的扫描野、重建矩阵、模体方向来研究三维空间距离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对模体中球体和圆柱体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尺寸测量与模体实际尺寸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在三维图像重建中不同的扫描野、重建矩阵、模体方向均能清晰显示圆柱体、球体影像及模拟狭窄的程度。随着扫描野的缩小,对球体直径和狭窄直径的测量精度提高,对于圆柱体长度测量元变化。重建矩阵加大,球体直径测量误差减少(1283最大为0.36mm,2563最大为0.12mm)。圆柱体狭窄百分率测量误差大约为3%。结论:当选用合适的图像成像参数和后处理方法时,利用重建后的三维图像测量动脉瘤的大小和动脉狭窄的程度是相当可靠的。

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805-808

摘要:目的:介绍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方法并且探讨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用3例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的志愿者,进行功能像扫描和T1WI的轴位、三维结构像的扫描;采用FreeSurfer软件对图像重建并将皮层展开,应用枷软件进行视网膜定位功能像分析,最后绘制视网膜定位图。结果:经过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得到完整的展开的皮层,并用此方法划分视皮层功能区。结论:皮层重建展开的方法在临床可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809-811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岁。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在眩晕发作后的1-7天内行MRI检查。对阳性发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MRI检查异常发现共33例,占24.3%。其中包括腔隙性脑梗死19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4例,脑萎缩2例,听神经瘤2例,小脑出血1例。在以单纯眩晕为表现的28例患者中,5例(17.9%)患者MR/可发现异常,包括小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例。结论:老年急性眩晕患者颅脑MRI约1/4患者可发现异常。MRI能够提高老年眩晕患者中枢性眩晕的识别率,尤其对以单纯眩晕发作为临床表现的患者,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MRI诊断812-815

摘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9月-2008年5月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121例,其中颅内结核111例、椎管内结核10例。对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平扫,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并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脑膜结核60例、脑实质结核33例、脑膜并脑实质结核18例,脊膜结核4例、结核性脊髓炎4例、脊膜并脊髓结核2例,合并脑梗死24例、脑积水22例,合并室管膜炎3例、硬膜下积液1例、脊髓空洞4例。结论:MRI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重要和可靠方法。

中华放射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学术大会征文通知815-815

摘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决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放射学会第十六届全国会议”拟定于二ОО九年十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届时将有众多的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到会作专题学术报告,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人选论文将编人会议《论文汇编》,优秀论文将推荐在《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放射学杂志》刊用。所有与会者将获部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积极参与。

平山病MRI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816-819

摘要:目的:探讨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加深对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为平山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常规仰卧位和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仰卧位MPA显示5例患者中3例低位颈髓(C5-C7)萎缩,变扁平,髓内出现信号异常(主要位于灰质前角内);屈颈位砌平扫5例均可见下段颈髓前移、变扁平加剧;4例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增强MRI 3例患者可见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异常增粗并明显强化的静脉丛。结论:平山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对平山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高频超声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819-819

摘要:现就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经彩超诊断的涎腺结石患者31例,经手术证实涎腺结石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与诊断820-822

摘要: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囊肿均呈类圆形或梭形。多数肠源性囊肿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无强化。结论: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缺乏特异性,结合肠源性囊肿的发生部位、形态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可减少肠源性囊肿的误诊率。

GDPA增强MRI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823-825

摘要:目的:探讨增强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在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4.34岁,全部行MRI增强检查。结果:MR增强扫描有31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14例、结核性室管膜炎2例。2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增强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神经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第六届学术大会征文通知825-825

摘要: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神经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会神经学组第六届学术大会拟定于2009年9月25-27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由德州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承办。大会将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到会进行专题学术讲座,同时进行“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授予部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的授课工作。现征集有关神经影像学方面的文章,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826-828

摘要: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T1WI踟呈等信号,T2砌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829-83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8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122例,排除鼻骨骨折6例。122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5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832-834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凹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动激发扫描、22例采用常规12s扫描、23例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最佳扫描时间三种扫描方式。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比较这三种扫描方法肺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22例自动激发扫描患者中12例肺动脉显影清晰而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8例,扫描失败2例;22例固定12s进行扫描,14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5例,扫描失败3例;23例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法进行扫描,21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强化,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2例,无扫描失败。结论: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是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