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MRI与解剖对比研究:视神经-眼平面脑外段视神经的表现821-824

摘要:目的:评价正常成人视神经—眼平面(NOP)视交叉以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并与尸解测量结果对照,建立正常标准。方法: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100例,采用GE1.5TMRIecho speed plus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E-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fs-TSE-T2WI);扫描方位以NOP平面为基准扫描。对20例无眼部疾患的成年尸体以NOP平面为中心进行轴位断层解锯。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结果:NOP平面上,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4.2±0.56mm,眶内段直径为3.1±0.45mm、长度为24.6±2.88mm,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2±0.49mm,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18.7±2.40mm,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43.3±3.83mm;尸解上述部位指标依次为3.9±0.30mm、3.8±0.40mm、23.9±3.00mm、3.4±0.39mm、17.4±1.37mm、41.2±3.00mm。统计分析,正常成人组内性别和年龄、双侧视神经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人组和尸解组眶内段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存在差异(P=0.000和P=0.021,均小于0.05)。正常成人组与尸解组的其余四项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OP平面评价视神经有很大优势,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但是MRI的部分视神经数据与尸解数据还存在差异。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婴幼儿大量气腹1例824-824

摘要:患儿,男,3月。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以嗜睡、拒奶和呕吐入院。体格检查:患儿发育中等,营养可,体温36℃,心率135次/min,听诊心肺无异常,腹胀,腹部平片见肠道内大量积气,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及气液平面。由于患儿拒奶给予鼻饲,插鼻饲管后,患儿症状渐加重。查体有呼吸加速、腹胀加剧、肠鸣音明显减弱、腹壁发亮、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膜炎体征,另肝浊音界消失。此时急行X光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CT、MR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825-827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CT显示眼球内软组织肿块21例,其中眼球内单发肿块14例,多发肿块7例;肿块突破眼环进入球外5例,视神经增粗2例;颅内侵犯1例;视网膜脱离1例;伴钙化24例。MRI显示眼球内肿块5例;眼球内外肿块3例,视神经增粗3例;沿视神经侵犯颅内1例;伴视网膜脱离2例;钙化灶4例。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期及显示视网膜脱离较好。

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观察828-831

摘要:目的:晚期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化学减容术联合眼肿瘤局部加强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方法:对10例15只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采用化学减容术联合眼肿瘤局部冷冻和(或)经瞳孔温热疗法(TTT)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化学减容术采用VEC方案即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和卡铂。平均随访时间16.4个月。结果:15只患眼均对化学减容术显示出良好初始反应。经第一疗程化疗后,肿瘤基地最大直径平均缩小37.2%;肿瘤厚度平均缩小46.7%。6只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或完全吸收,11只眼视网膜下肿瘤种植明显减少、消失或钙化。11只眼玻璃体内肿瘤种植明显减少、消失或钙化。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期间共有9只眼出现了肿瘤和(或)肿瘤种植的复发和(或)新发,经补充冷冻和(或)TTT治疗后,最终3只眼(3/15)摘除,12只眼得以保留,其中10只眼恢复或保持较好有用视力。10例患者均未发生白血病、肝肾功能及听力损害等严重化学治疗毒性反应。结论:对高度进展的晚期RB,化学减容术在治疗初期显示了良好的初始反应。化学减容术联合眼肿瘤局部加强疗法近期内可有效控制视网膜肿瘤、视网膜下种植及玻璃体内种植;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MRI特点832-835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颅内结节分布特征;比较磁共振T2WI与FLAIR序列对颅内结节的显示能力。方法:计数40例患者各个脑叶结节数量,用SPSS11.5软件比较颅内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差异;Siemens Trio3.0T核磁共振仪扫描其中16例,测量T2WI和FLAIR未钙化结节总体积,比较二者差异。结果:CT和MRI显示本组患者均存在室管膜下结节,MRI显示85%患者存在皮层及皮层下结节;χ^2检验P(双侧)=0.49,表明结节在各脑叶数量无差异;配对T检验P(双侧)=0.001,表明T2WI与FLAIR测得结节总体积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结节在各脑叶的数量无差异;FLAIR比T2WI更能敏感检出结节。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835-835

摘要: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乳腺肿块的血流情况,并测定其阻力指数;再随访相应患者的手术病理加以分析总结。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836-838

摘要:目的:提高甲状腺癌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复习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甲状腺癌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病理上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甲状腺癌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界线不清,密度不均匀,彩超表现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后方回声衰减。CT示甲状腺病灶实性区不均匀的低密度,边缘不光整。增强CT后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境界模糊。结论:甲状腺癌具有某些共同的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手术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839-841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同期187例良性结节的患者资料。结果: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特点为:①形态呈圆形、不规则形,纵/横比≥1;②边界模糊、不光整;③结节内多呈低回声;④结节内钙化多为微小钙化;⑤结节内血流方法、紊乱,血流速度增高;⑥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具有特异性表现。结论: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842-844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s瘤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特征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5例Warthin’s瘤中,12例年龄大于50岁,男性11例,单侧8例,发生囊变坏死9例,瘤灶内点状钙化2例。结论:腮腺边界清楚的肿瘤,如为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内部伴有囊变坏死,有不均匀强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Warthin’s瘤可能。

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845-847

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8例淋巴管瘤。MSCT平扫18例,其中5例增强。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3组,即疏松的间隙组,11例;内脏组,1例;体表软组织组,6例。最常见的MSCT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常为多囊,内有分隔,病变大,占位不明显,沿疏松的间隙生长,壁与分隔可强化。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原发性肺部淀粉样变性的CT诊断(附4例分析)848-850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淀粉样变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气管支气管型2例,CT表现为管壁不均质增厚,可见斑块状钙化灶,管腔内壁不光滑性狭窄;肺实质型2例,CT表现为多发单发或多发团块,可见粟粒状高密度灶及结节状高密度灶,1例合并胸膜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结论:实质型CT表现单发或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气管支气管型CT表现为管壁增厚,可见颗粒或不规则钙化或“骨化岛”,具有一定特征。CT对肺部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第九届全国心胸学组影像学会议暨广东省放射学会心胸学组第二届年会征文通知850-850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851-854

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CT、MR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导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病例,7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医师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灶境界、大小、密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cm,〈5cm1例,5~10cm3例,〉10cm4例,平均9.3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梭形3例;5例肿瘤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内可见两种明显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3例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很小。较小病灶形态规则,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CT增强病灶呈地图样强化和匐形线条样强化,动脉期轻微强化-显著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SFT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密度相对均匀,境界清楚,瘤内常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MR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动态增强强化差异大。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855-858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并对病灶区域薄层重建及MPR多层面重建观察,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具体是:薄层MPR显示分叶征12例,常规扫描显示10例(12/10)、薄层MPR显示空泡征3例,常规扫描2例(3/2)、薄层MPR显示小结节堆砌征5例,常规扫描3例(5/3)、薄层MPR显示支气管通气征4例,常规扫描显示1例(4/1)、薄层MPR显示毛刺征9例,常规扫描显示5例(9/5)、薄层MPR显示胸膜凹陷征5例,常规扫描发现2例(5/2)。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高,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858-858

摘要:患者女性,年龄40岁。因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胸憋、胸痛3月,曾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入院。查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胸廓稍塌陷,右后胸壁、侧胸壁及前下胸壁广泛压痛阳性,第3—6胸椎压痛阳性,右肺叩浊音,右肺呼吸间明显减弱,余未见明确异常。因患者胸痛剧烈,无法进行肺功能测定,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肺霉菌球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859-860

摘要:目的:探讨肺霉菌球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肺霉菌球的CT表现。结果:肺霉菌球发生在右上肺2例,左上肺1例,右下肺1例,左下肺1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肺结核,具有典型的“空气半月征”3例。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霉菌球的形态、大小、周围组织关系等,动态显示空腔内霉菌球的位置变化,对霉菌球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老年患者二尖瓣腱索断裂的临床和超声特征861-86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二尖瓣腱索断裂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方法:对22例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与12例非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21例(93.5%),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81.8%),合并冠心病13例(59.1%),而非老年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例(50.0%),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例(50.0%),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构成有显著差异(P〈0.05);老年组发生急性左心衰16例(72.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老年组10例(45.5%)发生全心扩大,12例(54.5%)出现肺动脉高压,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容易出现全心扩大,肺动脉高压,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的关系。

三维CT重建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864-868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在辅助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皮肤软组织血管性疾病的患者26例,均利用双源CT进行三维CT重建的检查。根据三维CT重建的检查结果制订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都经过手术治疗,术中直视下记录病变情况,验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验证诊断结果。随访半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术后病理结果与三维CT重建诊断完全符合。其中8例患者为静脉畸形,8例为动静脉畸形,10例为血管瘤。根据三维CT重建的诊断及病变结构的信息制订治疗方案。26例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且随访半年无复发。根据术中直视结果与三维CT重建的影像表现,三维CT重建显示病变的准确率高,显示血管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准确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结构,对它们的诊断及治疗很有意义。这种技术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皮肤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