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血液病骨髓MR磁化转移成像初步研究649-652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MR磁化转移成像技术(magnetic transfer,MT)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微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MR磁化转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磁化转移率(mag-netic transfer ratio,MTR),细胞构成(cellularity)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umor fraction,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髂骨的磁化转移成像及MT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MTR为0.105±0.034,对照组MTR为0.103±0.059,MTR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病组中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MT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组与肿瘤缓解组组间MTR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细胞构成比MT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骨髓磁化转移的变化可能与骨髓有形细胞数目变化有关。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652-652

摘要:超声检查作为有价值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腹部脏器损伤的常规检查。本文通过对我院2000年6月~2006年10月因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住院患者声像图及手术病理对比或住院保守治疗并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的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声像图特征。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1H MRS与eADC值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653-656

摘要:目的: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扩散加权成像的指数表观弥散系数相结合分析急性脑梗死的脑内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方法:4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6h后至48h内),以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升高区及对侧分别为感兴趣区测定^1H MRS,观察脑梗死病灶内化合物含量,进一步分析急性脑梗死的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结果:27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eADC值明显升高区氮—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eADC值升高在50%以上的病例中乳酸检出率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20例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eADC值明显升高区氮-乙酰天冬氨酸(NAA)降低,eADC值升高在50%以上的病例中乳酸检出率明显增高,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脑梗死中联合应用1H MRS与DWI的eADC值能无创性的评价脑梗死局部代谢和形态的动态演变过程,eADC值升高,Lac升高,NAA下降是反映缺血的敏感指标;当eADC值升高超过50%时,1H MRS所能测到Lac敏感性提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657-659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病变表现为等或稍长T1信号,等或稍长T2信号,松果体区7例,下丘脑区5例,二者同时受累者5例,基底节区5例,单纯发生于四脑室室管膜下1例。增强扫描除囊性部分未强化外,实性部分呈均匀一致性强化。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0TMR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FA值测量的影响660-663

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场强MR下弥散张量成像中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6、13和21个)在3.0T MRI上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两侧内囊、丘脑及桥脑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压部FA值最高,其次为胼胝体膝部、内囊和桥脑,丘脑FA值最低。随着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增加,FA图质量提高,对白质纤维束细节的显示也更清楚,尤其是对脑干结构的分辨,但成像时间延长;3种不同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DTI扫描方案所观察到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丘脑及桥脑的FA值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超高场MRI弥散梯度编码方向数目对脑组织FA值的测量无显著性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弥散梯度编码方向,以提高DTI检查的成功率。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诊断和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664-666

摘要: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CT证实的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8例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均有脑皮层不同程度的脑回样或条带状钙化,4例伴病侧大脑萎缩,3例伴病侧颅板增厚,1例合并眼部脉络膜血管瘤和侧脑室脉络丛增大。8例均出现与CT表现相对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CT能准确诊断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CT检查病人的护患沟通技巧666-666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和CT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CT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许多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病人来CT检查前往往经过门诊就医过程身心疲惫,加之对疾病的猜疑、恐惧、焦虑,容易把就医过程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因此护士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态度冷漠、机械化工作现象,建立良好的护患交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这既是护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应用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44例临床分析667-670

摘要:目的:探讨用新型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临床疗效。方法:额顶叶15例、顶枕叶11例、颞顶叶9例、基底节区4例、小脑半球5例。畸形团直径小于3cm的14例,3-6cm的21例,大于6cm的9例。均采用Seldingor技术在股动脉内置入6F鞘,6F导引导管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Marathon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采用“阻断和前推技术”长时间缓慢注射Onyx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44例脑动静脉畸形都得到了有效的栓塞。畸形团完全栓塞4例,畸形团栓塞80%以上7例,畸形团栓塞50%-80%21例,畸形团栓塞50%以下12例。1例栓塞术后发生粘管,2例栓塞术后出现肢体偏瘫,经解痉、促进微循环供血等治疗明显好转,1例术后脑内出血,急症开颅清除血肿,肢体留有偏瘫。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Onyx由于有良好的非粘附性,可以向畸形团内注入更多的量,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效果,但需注意掌握栓塞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对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671-67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FFE)对急性脑出血及微量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在行CT及常规MRI检查后,均进行FFE序列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CT上清晰显示的28个血肿,在FFE序列均能清晰显示;另外2例脑干小血肿显示较CT清晰:有7例在FFE发现的多个直径2~5mm的圆形、斑点状的极低信号,在CT及常规T2WI上为阴性。结论:FFE序列对颅内的早期出血及微量出血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18F-FDGPET-CT显像在鼻咽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674-676

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摄影(PET)与CT(PET-CT)显像在鼻咽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经我院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病人,随访中可疑复发或有临床症状。使用PET-CT对以上病人进行疗效随访观察。以上病人均经过放射治疗,其中28例经化学治疗、6例手术治疗。将PET-CT显像的结果与随访结果比较得出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PET-CT显像结果中复发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值为5.69,其周围纤维灶SUV平均值为1.56。与随访结果比较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85.5%,特异性87.5%;对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88.9%,特异性85.7%。结论:PET-CT将结构和功能影像结合,在鼻咽癌治疗后随访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运动试验诱发Ptfv1异常与经颅多普勒关系的临床分析677-678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诱发Ptfv1异常与经颅多普勒之间的关系。方法:128例运动实验与经颅多普勒做比较。结果:Ptfv1异常合并ST异常组与正常组、与单纯ST异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5.530,P〈0.01);单纯ST段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3.261,P〉0.05)。结论:Ptfv1异常是诊断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指标。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主要征象探讨679-682

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采用螺旋CT增强17例,平扫13例。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单发结节型18例,实变型9例,弥漫小结节型3例。单发结节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9例(50%),磨玻璃征16例(88.8%),支气管征10例(55.5%),空泡征14例(77.7%)。实变型主要征象:枯树枝征6例(66.6%),蜂房征4例(44.4%),碎路石征3例(33.3%),血管造影征2例(22.2%),弥漫小结节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伴有母瘤2例(66.6%)。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对各型的征象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医学影像学杂志经验介绍
日立DR-150型X线机故障检修682-682

摘要:我院1997年使用日立工频500mA拍片机,近期出现故障。故障现象:开机后控制面板技术选择、工作状态、曝光参数等无任何显示。半小时左右控制面板显示恢复正常。但大多数情况下机器不曝光。即使偶尔曝光。显示的曝光量mAs值也偏高且不稳定。曝光几次后再曝光时显示故障代码“E08”,示为摄影过电流。调节kV选择自耦变压器碳轮及控制面板显示无反应。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683-686

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的HRCT表现及与普通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和7例正常对照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其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表现的关系。结果:ILD的HRCT基本征象及分期有其相应镜下病理表现,bFGF、TGF-β1、TNF-α与肺小叶间隔增粗、肺内渗出毛玻璃影、小叶核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及肺内小结节等HRCT征象中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HRCT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肺小叶间隔增粗、肺内渗出毛玻璃影、小叶核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及肺内小结节是间质性肺疾病较为可靠的HRCT征象。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686-68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687-691

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方法:对89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pitch值与心率的关系,替代(override)功能的应用价值,从而优化扫描参数。结果:①心率及心率波动与冠脉成像质量成负相关;②心率与扫描/重建方式及pitch值存在相互对应关系;③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结论:通过控制心率及心率波动,选择心率替代功能,采取适当的扇区扫描/重建模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诊断的可靠性。

更正691-691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附52例分析)692-694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CT和MRI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超声、CT和MRI资料。结果:52例胆囊癌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38/52),CT诊断符合率为75%(39/52),MRI符合率为83.3%(15/18)。其中合并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21例(40.4%)。影像表现为4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16例),乳头结节型(15例),混合型(壁厚和结节8例),实体型(13例)。结论:超声、CT和MRI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合理的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