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差异研究433-436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人不同年龄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的差异.方法:6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包括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结果:胼胝体膝部(F=3.113,P=0.024)和豆状核(F=3.229,P=0.020),在各年龄组之间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内囊前肢(F:3.093,P=0.024)和豆状核(F=3.824,P=0.009),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A值呈正相关的部位有内囊前肢(r=0.293,P=0.0349)、胼胝体膝部(r=0.322,P=0.0202),ADC值呈现正相关的部位只有外囊(r=0.365,P=0.00925).结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的FA值和ADC值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下降趋势,ADC值则有增高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第十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暨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学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通知436-436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437-439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MRI诊断440-442

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静脉窦密度略高信号增高、窦腔增宽(n=5/12),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征(n=3/3);随着病程的改变,MR/可表现为静脉窦T1WI(n=15/17),T2WI(n=13/17)流空效应消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增强MRV可显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n=17/17;n=4/4);CT及MRI还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多发、散在的出血性脑梗塞(n=7/12;n=13/17),基底节区脑梗塞(n=3/12;n=4/17)等间接征象.结论:CT增强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MPT、MRV及增强MRV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MRI优于CT平扫.

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443-445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行导管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后再手术的结果.结果:13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本组栓塞后2~5天手术.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的应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书讯445-44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动态增强MRI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446-449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26例为恶性病变,20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MRI征象,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ime曲线).结果:良性淋巴结多为椭圆形,淋巴结周围水肿,脂肪边缘模糊,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68.23±117.89)%,Tmax为(70.17±8.75)s,Slopemax为(2.96±2.03)%/s;而恶性淋巴结则呈类圆形或球形,轮廓较清晰,动态强化参数Emax为(192.74±106.84)%,Tmax为(61.92±21.37)s,Slopemax为(3.37±1.83)%/s.良、恶性淋巴结病变动态增强MRI的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及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良性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工型,而恶性淋巴结病变多为Ⅲ型,Ⅱ型曲线均可见于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结论:淋巴结MRI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血管阻力450-452

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最大反流速度(PIV)、肺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PA),计算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将病例组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与导管所测的PVR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的TRV/VTIRVOT、PIV/VTIPA及TRV/VTIP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例组的PIV/VTIPA值和TRV/VTIPA值与心导管所测PVR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47,P<0.05);当PIV/VTIPA>1.069或TRV/VTIPA>1.407时,提示PVR>2 Wood单位.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估测肺血管阻力.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与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453-456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与负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20例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LDDSE检查及采集IBS、DTI图像,术后(3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LDDSE过程中,以IBS参数背向散射积分变异幅度(CVIB)最大变化率(K)>13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以负荷下DTI最大Vs与静息时Vs的差值(T)>2.0cm/s定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结果:LDDSE结合DTI或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提高(P<0.05~0.01);LDDSE结合DTI较LDDSE结合IBS技术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降低(依次为78.9%,79.1%Vs 86.7%,87.1%)(P<0.05),尽管LDDSE结合DTI诊断存活心肌的特异性(81.25%)较LDDSE结合IBS(87.5%)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DDSE结合IBS较LDDSE结合DTI评估存活心肌灵敏性稍高.

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异位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初步实验研究457-461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颈部异位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测量17只同种异体移植及6只同系移植心脏测量左室内径、心肌厚度、左室重量和心功能等.6只同系移植大鼠和9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5天,采用高频超声对上述指标进行测量,第五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并做病理检查.另8只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3天各测量一次,第3天测量完毕后处死做病理学检查,超声指标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①同种异体移植术后,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左室心肌厚度和左室重量逐渐增加,左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无显著性改变;②术后第3天,组织学检查表明已有排斥反应发生,超声检查显示室壁厚度与左室重量明显增加,而常规心脏触诊未能及时发现排斥反应;③随着组织学分级加重显示的排斥,左室心肌厚度与左室重量有显著的增加.结论: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为超声评价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准确指标.高频超声为心脏移植实验研究评价排斥反应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观察方法,为临床上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的超声评价提供了依据.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461-461

摘要:患者 女,68岁,以阴道流血半年收入院.查体:腹部膨隆,阴道内有暗红色血迹.整个盆腹腔被巨大囊性包块占据,表面光滑,无触痛及压痛,活动度差.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家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的制备及其影像学表现462-464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家兔自体血凝块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及表现.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下经家兔左颈外静脉插管,注入兔自体血凝块,建立肺栓塞模型,栓塞前后分别作肺动脉造影和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并处死动物以病理证实.结果:采用本方法成功建立9只肺栓塞模型,病理解剖证实大多数栓塞于肺动脉的第4级分支(段动脉).肺动脉造影图像表现为肺动脉分支出现充盈缺损或截断改变,肺灌注显像表现为多发的呈肺段分布的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结论:经家兔左颈外静脉插管注入自体血凝块的方法制备的急性肺栓塞模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CT Pinpoint系统在胸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465-468

摘要:目的:探讨Pinpoint系统在CT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35例中139例应用Pinpoint系统活检,196例应用非Pinpoint系统,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确诊.比较pinpoint组与非Pinpoint组在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为90.6%,非Pinpoint组的诊断正确率82.7%(χ^2=4.31,P=0.037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于直径>3cm的病灶,Pinpoint组和非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3%和89.7%(χ^2=0.60,P=0.44),但对≤3cm的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为88.6%,非Pinpoint组77.1%(χ^2=4.12,P=0.0423)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对于紧贴胸膜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94.6%,略高于非Pinpoint组91.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30,P=0.5833),对于非紧贴胸膜病灶,Pinpoint组诊断正确率89.2%,非Pinpoint组79.9%(χ^2=3.87,P=0.0490)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inpoint组和非Pinpoint组气胸发生率分别12.2%和12.8%(χ^2=0.01,P=0.927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inpoint系统在胸部病变CT导引下活检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6例分析)469-471

摘要: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结果:6例胸内Castleman病均为局限型;透明细胞型5例,浆细胞型1例.病灶位于中纵隔2例,其中1例同时累及前纵隔;肺门1例;后纵隔3例.CT表现为纵隔及肺门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光整伴分叶状1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2例,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不规则坏死1例为浆细胞型;2例行MRI检查的表现T1WI像中纵隔病灶为稍高信号,右肺门为高信号,T2WI像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CT与MRI表现相似,病灶显著强化,CT值增加40HU左右,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在T1WI增强上呈均匀高信号.结论:Castleman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被膜支架在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及继发瘘中的临床应用472-473

摘要:目的:探讨被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继发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X线监视下对18例吻合口瘘及继发瘘成功实施被膜食管支架治疗.结果:16例吻合口瘘及2例食管癌继发食管气管瘘患者手术成功,共置入19枚支架,仅1例为重新置人特制支架,瘘口闭塞,纵隔及肺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被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的吻合瘘及继发瘘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食管癌治疗后带膜食管支架应用的中远期疗效评价474-477

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带膜食管支架应用的中远期疗效.方法:36例食管癌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出现食管或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或纵隔瘘的患者行带膜食管支架置入术,并进行21~86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均行食管点片,复发性食管狭窄患者行内窥镜检查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21例患者随访中死亡,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是1月~53个月.其中10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3例死于食管大出血,2例死于肺部炎症,4例死于不明原因.随访中仍然健在15例,生存时间为支架置入术后21个月~74个月.结论:带膜食管支架在食管癌治疗后的应用近期疗效满意,而中长期疗效较差,多种并发症所导致的患者的最终死亡是食管支架治疗应用的不足.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1例477-477

摘要:患者 女,55岁.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后5年.3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夜间出现鲜红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无尿痛、腰痛、发热等症状,潜血(++),蛋白≥3g/L,WBC 4~6个/Hp,抗感染治疗后血尿消失,但多次复查尿常规尿蛋白≥3g/L,肾功:Scr 151umol/L,Ccr 67.78ml/L,24h尿蛋白0.71~1.49g.腹部B超:下腔静脉中段腔内低回声灶,累及肾静脉水平以上分支,右肾静脉起始部受累,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CT在囊型肝包虫活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478-481

摘要: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型的包虫囊内其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变钙化组未见活性原头蚴的存在;CT显示囊内容物液态时囊内原头节活力明显高于胶冻性组(P<0.05),包虫母囊内原头蚴的活性随CT值的增大而减小;包虫内囊组织结构损害随内囊的剥离,塌陷而加重.结论:CT在包虫囊的活性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