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述评
充分发挥各向同性扫描的优势,开拓多层CT新的应用领域1-3

摘要:1 什么是各向同性扫描 CT像素实际上是一个立方体,当像素的X、Y、Z三个方向的边长处于相等的状态,也就是像素成为正立方体的时候,我们把这种扫描称为各向同性(isotmpy)扫描。各向同性扫描的意义就在于所有方向的图像在空间分辨力上完全相等。即无论冠状MPR图像、还是矢状MPR图像,还是任意角度的斜位MPR图像,质量将与直接扫描出来的横断图像完全相同。重建出的三维图像,无论是轴位观,还是冠状位或矢状位观,图像质量也完全一样,可以在保持同样高分辨力的前提下,从任意角度立体观察三维结构。

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技术
仰卧股骨颈内侧位CR摄影在急诊中的应用3-3

摘要:股骨颈常规摄影取髋关节前后位及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片,但发现在急诊检查中股骨颈仰卧水平外侧位经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顺利完成,或不能得到满意的照片X线。我院采用股骨颈内侧位水平投照的方法结合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图像处理技术得到较满意的结果,介绍如下.

医学影像学杂志64层螺旋CT专题
64层螺旋CT脑动脉造影方法研究4-6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脑动脉造影(crA)检查扫描的最佳时相和方法.优化图像后处理,为脑动脉畸形及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病变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工作站,应用相应的4D后处理软件及血管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软件(BOLUS软件)。选取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脑血管畸形的患者38例,采用Bolus跟踪与目测颈动脉对比剂浓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脑动脉CT造影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达到诊断标准34例.扫描失败3例,经延迟补救扫描后成功1例,其中6例行DSA造影,5例符合,1例行DSA造影时未发现动脉瘤,再行CTA检查确切检出动脉瘤。符合率83.3%。结论:使用64层螺旋CT,采用BOLUS跟踪与目测颈动脉对比剂浓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脑动脉CT造影检查可准确区分脑动-静脉血管,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可以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7-10

摘要:目的:与DSA相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和DSA检查,使用GE64层Lightspeed VCT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mc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thin-alab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S MIP)。后处理图像及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DSA证实25例共27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与DSA结果相对照,CTA共检出25例26个动脉瘤,漏诊了1个颈出动脉瘤。CTA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3例动脉瘤瘤颈DSA未显示,CTA显示了全部动脉瘤的瘤颈。结论: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特别在显示动脉瘤瘤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11-13

摘要: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4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支架及其支架血管和非支架血管的通畅性。结果:支架通畅43例,支架内狭窄3个、闭塞1个,支架前后血管狭窄25支(包括两近端狭窄4例),非支架血管狭窄26支。结论:64层螺旋CT比16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优越,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随访观察和了解原有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14-18

摘要:目的:评价64层螺旋口对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组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50mgl/m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VR、MPR、MIP重建。结果:①11例患者的血管成像扫描时间为7—10s;②DeBackcv Ⅰ型主动脉夹层3例,De Backey Ⅲ型8例;③11例患者在VR、MPR重建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④11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及内膜瓣的情况;⑤3例肠系膜上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有夹层表现;5例患者一侧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伴明显肾血供障碍;⑥11例患者均可以清晰显示真、假腔,4例患者假腔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⑦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膨胀良好,其位置大小形态良好,原内膜破口被封闭,无渗漏现象.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摘要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价值18-18

摘要:脐带绕颈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约占分娩总数的20%-25%,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繁、胎位变化有关。缠绕较紧或在临产时因胎儿下降可导致脐带血运障碍,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产前筛查以来,提高了产前脐带绕颈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5月诊断为脐带绕颈者112例与产后随访结果对照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64层螺旋CT专题
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19-22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小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小腺癌26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VR)技术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①64层CT薄层重建、MPR及VR在显示肺小腺癌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②MPR及VR对于空泡征、支气管气相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判别有优势。结论:64层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更加细微、准确、立体、完整地显示肺小腺癌的基本征象,为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DT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23-27

摘要:目的:利用DTI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受损与肌力的关系。方法:对9例正常被试和9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 T1WI、T2WI和DTI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Ⅱ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DEC)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3D纤维束图。结果:在正常组双侧白质纤维束FA值无明显差异.重建FA值图与方向编码彩色图可显示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在脑卒中病人组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有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DTI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分布,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DTI FA值图及DEC图可以显示卒中病人梗死区白质纤维的方向与各向异性程度。3D纤维束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有利于探讨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肌力的关系,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环状阑尾并急性阑尾炎1例27-27

摘要:患者,男,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8h入院。入院时进行体查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血象升高。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增粗,直径约0.8cm,呈环状,周长约8cm,阑尾两端均下盲肠相近,无游离端(图1)。超声诊断为环状阑尾并急性阑尾炎。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亚急性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28-31

摘要:目的:通过双b值DWI对比(b=1000s/mm^2,2000s/mm^2),研究高b值对亚急性早期脑梗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发病时间3~6天30例患者(平均年龄67岁),1.5MR进行传统MR序列及双b值DWI,然后在工作站上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定为病灶中心与对侧正常部位。测量并计算ADC与相对ADC(rADC)。结果:和b=1000s/mm^2,DWI(DWI b1000)相比,b=2000s/mm^2 DWI(DWI b2000)脑灰白质对比度增加,也能发现新病灶,原有病灶更加显著:随着b值增加,正常脑组织和病变的信号强度、ADC均出现降低;不同b值比较下,同侧ADC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侧与对侧平均信号强度、相对信号强度及对侧ADCP〈0.005,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对梗塞灶的检测明显优于T2 flair,能发现T2 flair不明显的病灶,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对比度增加,能进一步发现新病灶。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诊断32-34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腿表现及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14例,小脑蚓部4例,颈髓2例,延髓1例,小脑合并颈髓病灶1例。囊腔结节型14例,囊肿型2例,实质型6例。增强扫描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明显强化。6例腿表现有血管流空影。瘤周轻或中度水肿。结论:MR对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分析35-37

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血肿多位于大脑突面,多累及2—3个部位。急性期4例,亚急性期6例,慢性期6例,均表现为颅内板下弧形,“3”字形,新月状不同密度影,最大血肿厚度大于10mm有8例,不同程度的脑中线移位。临床表现:除1例快速进入昏迷外,其余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易疲劳,智力衰退、模糊,继而出现偏瘫,意识障碍,昏迷等.1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和4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和痊愈。结论: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CT表现以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多见,且出血量大而范围广,脑中线移位明显。临床起病隐袭,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加重时往往出血量大,早期易延误诊断,及时治疗临床效果好。

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技术
利尿药物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探讨37-37

摘要:静脉肾盂造影(MP)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是临床最常用的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结合腹部平片它不仅可能明确有元泌尿系统阳性结石,还可以发现肾脏肿瘤所引起的肾盏,肾盂受压或破坏,输尿管结石等所引起的输尿管梗阻,膀胱内充盈缺损以及部分先天性发育畸形等。我们使用利尿药物促使对比剂排泄加快,进而达到缩短造影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电减少了因腹部加压给患者增加的痛苦。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既不影响造影检查的质量,又可缩短造影检查时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38-41

摘要: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6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6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88.5%)。其中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30.7%)。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5例(57.7%)。仅见肺部浸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1例(3.8%),肺纤维性改变2例(7.7%)。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5例。支气管血管柬增粗7例。小叶间隔增厚4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影1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DWI及ADC值在肝脏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2-45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常见弥漫性疾病的ADC值及DWI上信号强度与相应血供相关性。方法:共110例(19例肝硬化癌变结节、20例肝转移性肿瘤、35例海绵状血管瘤和36例肝囊肿)弥漫性肝占位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感兴趣区ADC值、信号强度及增强率。结果:癌变结节与DN及正常肝组织间ADC值相比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癌变结节及转移性肝癌在DWI上均为明显高信号。结论:DWI及ADC值对于鉴别弥漫分布的肝脏恶性实质肿块与肝硬化再生结节及良性富水肿块(血管瘤及囊肿)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弥漫分布的肝硬化再生结节中发现癌变结节,有其重大的临床意义。

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分析46-48

摘要:目的:探讨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cm的肝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多层CT表现。结果:13例病灶CT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呈中等强化,3例未见强化;门脉期13例病灶均表现为中等强化,其中见8例肿瘤邻近层面的胆管壁呈不规则的环形强化,其厚度均超过2mm。结论:多层CT对诊断肝门小胆管癌有很大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样滑膜炎术后复发1例48-48

摘要:患者 女,15岁。于2005年7月拟诊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样滑模炎。行手术切除滑膜,术后右膝关节肿胀消退,病理诊断为绒毛结节性滑模炎。2006年初右膝关节再次出现肿胀,逐渐加重,查体右膝关节前侧见纵行手术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