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专家讲座
肝内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研究进展1019-1023

摘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或MR动态增强成像、高分辩力DSA和彩色Doppler超声扫描(CDUS)等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广泛应用,不仅明显提高了伴发于肝脏疾病和累及门脉血流的肝外病变中的肝内器质性或功能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ial portal venous shunt,APVS)的检出率,而且可以显示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局部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强度增高(即局部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甚至还可辨别肝内APVS对门静脉血流方向的影响[1~18].于此文中,笔者主要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肝内APVS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以供同道参考讨论.

医学影像学杂志消息
《肿瘤防治杂志》更名及2006年征订启事1023-1023

2005年PACS应用专题会议在沪召开1026-1026

摘要:作为第27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年会(IEEE)卫星会议之一的“2005年PACS应用专题会议”于2005年8月31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IEEE国际年会的展览委员会主席、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陈克敏教授组织。会议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李坤成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杨立教授、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宋志坚教授及影像技术学专家王福生高级工程师等11位专家分别就有关数字化影像设备及PACS应用方面进行专题报告。会议由潘自来教授主持并邀请著名影像技术学家、从早期就参与我国PACS建设的曹厚德教授对专题报告进行点评。

第7届全国儿科放射年会征文通知1041-1041

2006年《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征订启示1055-1055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1024-1026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比分析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的MRI表现及其术后病理标本.结果:1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11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下颈段脊髓内,均为单发,病灶处脊髓增粗9例,萎缩2例,正常2例.病灶呈爆米花状或桑椹状,瘤巢较小,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且T2WI上病灶周围呈低信号环10例,占76.92%;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7例病灶中心有中等强化.MRI信号改变与瘤巢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密切相关.结论:MRI能反映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对术前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1027-1029

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全脑血管造影及10例螺旋CT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为颅内杂音、不同程度的搏动性突眼、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或伴有复视、结膜水肿和充血.CT表现为眼球突出、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眼球边缘模糊、眼睑肿胀.全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对比剂自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分支溢入海绵窦,形成一团浓密的不规则阴影,海绵窦及眼静脉等早期显影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前、中动脉不易充盈,并且可观察到瘘口位置、大小及侧支循环情况.结论:根据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可以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脑血管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并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1030-1033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应用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头颈部动脉狭窄35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经长鞘或导引导管将导丝或动脉保护伞越过狭窄段至远端正常管径动脉内,之后于狭窄段放置自膨式支架或球扩式支架,其中9例应用脑保护装置.自膨式支架置入病例中狭窄严重者选择球囊预扩张8例,后扩张3例.结果:本组均成功行头颈部动脉狭窄腔内支架成形术.本组无脑梗塞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恢复良好.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颅内疑难肿瘤的MRI多序列图像分析1034-1037

摘要:目的:提高MRI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疑难病例13例,回顾性分析肿瘤的MRI图像特征.结果:13例中脑转移瘤7例,胶质母细胞瘤、胚胎发育障碍型神经上皮瘤、颅内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丘脑脑膜瘤及蝶窦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结论:要提高MRI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需要了解转移瘤的发生部位及MRI表现的多样性,同时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

核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脑内疾患的临床应用研究1038-1041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67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的病例,探讨该技术在脑内疾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采用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定位技术,获得单体素波谱,并对67例患有各种脑内疾患的病例,将NAA/Cr、Cho/Cr、及NAA/Cho等指标按病理类型,分组进行技术分析.所有病例均以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作为自身对照.结果:脑肿瘤的1H-MRS表现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不同(P<0.05),表现为Cho/Cr比值升高,NAA/Cr和NAA/Cho比值下降,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脑肿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结论:1H-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软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042-1045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质软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软脑膜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其中软脑膜转移17例,感染性脑膜炎15例,脑梗塞5例,Sturge-Weber综合症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软脑膜转移中结节样强化12例、弥漫对称性细线样强化12例,其中7例二者并存,未见粗线样或局灶性强化,除5例脑内伴转移瘤所致脑实质异常外,其余1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感染性脑膜炎中线样强化14例,其中细线样及粗线样强化各7例,1例粗线样强化伴结节样强化,局限性、弥漫性强化分别为8例和7例,软脑膜邻近脑实质单纯性水肿者8例;脑梗塞中5例均表现为梗塞灶邻近软脑膜细线样强化,1例Sturge-Weber综合症表现为软脑膜粗线样强化,邻近脑实质萎缩.结论:MRI是检出软脑膜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不同性质病变的软脑膜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对三叉神经痛诊断价值的研究1046-104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20例经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120例症状侧MRTA检查有血管压迫者为79侧,接触者为28侧,共107侧,敏感性为89.17%.120例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76侧,MRTA检查诊断神经血管压迫和接触的特异性分别为96.2%和82.14%.结论:MRTA成像作为一项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较好地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颞骨平行枕眶线多层螺旋CT扫描法及其价值1049-1052

摘要:目的:探讨以平行枕眶线扫描图像为基础的常规轴位和冠状位MPR图像是否能够取代直接轴位和冠状位图像.方法:三位医师分别观察50例颞骨CT扫描图像,分析直接常规轴位(25例)、冠状位(25例)CT扫描图像和其相应的常规轴位、冠状位MPR图像显示颞骨结构的差异.结果:所有观察者均认为直接常规轴位、冠状位CT扫描图像略优于相应的轴位、冠状位MPR图像.直接轴位、冠状位CT扫描图像和相应的轴位、冠状位MPR图像的质量差异较小.结论:以平行枕眶线扫描图像为基础的常规轴位和冠状位MPR图像可取代直接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图像.

视神经肿瘤的MRI诊断1053-1055

摘要:目的:探讨视神经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了18例经MRI检查并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视神经肿瘤的病例.结果:视神经脑膜瘤8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梭形肿块5例,软组织肿块2例.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胶质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2例,椭圆形肿块4例,MR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视神经转移瘤4例,3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MRI表现为眼球内病变侵犯视神经和视交叉,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为乳腺癌转移至视神经,MRI表现为视神经椭圆形增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是检查和诊断视神经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大多数病变可做出明确诊断.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1056-1057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于颌面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颌面骨外伤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成像.结果:42例中,上颌骨骨折13例,下颌骨骨折18例,颧骨骨折5例,牙槽突骨折2例,鼻骨骨折4例,全部病例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够立体、直观、更加完整地显示骨折的全貌.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1058-106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支架放置对恶性食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食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多卡因行口腔及咽喉部麻醉,置开口器,透视下将超滑导丝与8F大腔导管送入食管内,撤出导丝,经导管行食管造影标记定位病变区.导丝及导管进入胃内,置换不折导丝,部分病人行预扩张选择合适支架,沿导丝送至病变部位,透视监视下缓慢释放.结果:本组326例食管疾病患者共放置369枚食管支架,343枚支架一次放置成功,所有支架释放后即刻位置满意者337枚.放置支架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快得到好转.并发症有疼痛、再狭窄、支架移位、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支架嵌顿填塞、打嗝,其中1例于放置支架后30h因大出血死亡.结论:对于重度吞咽困难而又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放置食管支架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微创、简单易行、见效快、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超声诊断1062-1063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my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EFE 15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二维超声示心内膜回声增强、增厚,厚度一般大于3.5mm,左房室内径增大11例,左右房室均增大3例,房室内径正常1例.二尖瓣轻度返流4例,中度3例,重度5例,无返流3例.11例治疗后房室腔缩小,左室功能(EF)改善,4例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伴左房室腔扩大为EFE二维超声特征性表现,超声心动图对于EFE患儿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1064-1066

摘要: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6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61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9.38%,1例缺损40mm,试封堵未成功放弃,术后1例发生传导阻滞,经治疗护理痊愈.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