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CT多平面重组在镫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265-267

摘要: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显示镫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148耳)镫骨异常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行听骨链重建术60例(66耳),术中观察镫骨的形态、结构和破坏情况,并与MPR CT图像对照.结果: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71例(100耳);先天性镫骨异常35例(48耳),其中砧、镫骨分离6例(8耳),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10例(14耳),镫骨足弓不完整、一侧足弓缺如4例(5耳),镫骨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5例(21耳).与术中所见比较,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形态、结构异常的符合率为95.45%.结论:冠状位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足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了解镫骨的破坏情况有重要价值,可准确做出镫骨病变的CT诊断.

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的X线平片与CT对照观察268-27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X线平片在诊断慢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33例,术前同时行CT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分析其CT和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3例中,肉芽肿型中耳炎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27例,X线平片和CT发现乳突骨质破坏分别为18例和3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鼓窦入口扩大分别为13例和20例,破坏区边缘硬化分别为10例和17例,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CT发现7例外耳道软组织病灶和24例听小骨破坏中的23例,而X线平征均不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中耳炎的初选检查方法,CT是中耳炎的重要检查手段.

脑肿瘤治疗后磁共振质子波谱评价271-273

摘要:目的:评估脑肿瘤手术后、放疗后的多体素1H 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肿瘤手术后、放疗后行多体素1H MRS检查.结果:1H MRS显示脑肿瘤内Cho升高5例,其中4例手术证实为肿瘤复发,1例为胶质增生.放射治疗后肿瘤生长抑制,1H MRS表现为Cho降低,NAA、Cr明显下降.放射性坏死1H MRS表现为肿瘤坏死区出现乳酸-脂质峰.结论:1H MRS可评估脑肿瘤术后复发和监测肿瘤放疗后的病理变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开设2005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273-273

螺旋CT容积测量在眼眶发育中的应用274-276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螺旋CT(SCT)扫描及重建技术测量123例正常眼眶容积,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内眶距的关系,并观察21例筛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眶容积的差异.结果:14岁前眼眶容积增长迅速,正常成人眼眶容积男性大于女性,平均眼眶容积男女分别为25.04±2.37ml,22.89± 2.67ml.眼眶容积与内眶距无相关,筛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眶容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CT可用于眼眶容积的测量,眼眶容积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

肺大细胞癌的CT征象分析(附11例分析)277-279

摘要: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大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肺大细胞癌的CT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或肿块影,界限清晰(72.7%),伴有分叶(72.7%).病灶内部无脂肪密度,1例有点状钙化,2例有厚壁空洞,1例有薄壁空洞.结论:肺大细胞癌是肺内较少见的肿瘤,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

“超声彩色成像新进展”及“超声造影临床应用”部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开班通知279-279

周围型肺癌的大小与CT增强幅度的相关性研究280-281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大小与CT增强幅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7例周围型肺癌,测量其直径和CT增强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肺癌增强幅度是30.2±3.7HU.依病灶直径大小分为4组,增强幅度分别是29.3±3.7HU、31.2±4.1HU、30.8±2.9HU及28.4±5.1HU.结论:周围型肺癌CT增强幅度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

CT引导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对肺内疑难病变诊断的研究282-285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定位导引下使用槽式切割活检针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10例病变中,12例肺内弥漫性病变,98例肺内局灶性病变.在局灶性病变中,邻近胸膜的病灶36例,邻近肺门的病灶6例,距穿刺点胸膜最远8.5cm.病灶靶区刺中率98.18%(108/110),切割取材成功率92.72%(102/110),病理确诊率96.36%(106/110),并发症19.09(21/110).结论:①让患者保持相对固定的呼吸屏气相位,精确控制进针深度、角度及穿刺路径是刺中病灶靶区、减少并发症的关键;②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技术是肺内疑难病变定性诊断的理想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286-287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利用仿真内镜技术显示憩室.结果:80个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检查出15个,均大于1.0cm,小于1.0cm的憩室未检出.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与胰头交界部边缘锐利.仿真内镜技术(CTVE)可显示憩室口及憩室内壁.结论: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查敏感性较低,尽管三维仿真内镜对诊断憩室有一定作用,多层螺旋CT仍然不适宜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食管上段狭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附47例报告)288-29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上段良、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食管上段恶性狭窄44例,良性狭窄3例行食管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以食管钡餐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随访.结果:44例食管上段术后狭窄位于颈段食管21例,胸段食管23例行球囊扩张并行食管内支架,随访1~38个月,术后生存时间平均7~8个月.3例食管上段化学灼伤良性狭窄,狭窄均位于胸段,随访1~3年,患者进食无异常.结论:食管上段良、恶性狭窄行球囊扩张并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291-29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病变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有肝脏病变和/或经CT及超声检查后诊断为肝脏病变的94例患者进行人工注射法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94例中,肝硬化7例,肝血管瘤16例,肝脏囊肿4例,肝脓肿3例,肝炎性假瘤2例,肝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肝癌52例.结论:肝脏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使用人工注射法可以较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要.

脂肪肝CT、MRI定量诊断的对照实验研究294-297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肌肉CT值比、肝脏CT值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强度.方法:对正常组和随机抽取的23只实验组家兔行肝脏CT平扫及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前后肝脏MRI(SE序列,T1WI),测得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计算肝脏、肌肉CT值比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对实验动物的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肝中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v值).结果:肝脏肌肉CT值比值与Vv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高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0.896,t=-10.289,P<0.001);肝脏CT值与Vv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0.818,t=-7.249,P<0.001);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与Vv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正相关关系(r=0.556,t=3.407,P=0.002).结论:肝脏肌肉CT值比值较肝脏CT值绝对值、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具有与Vv值更高的相关强度,该指标可望用于活体无创估计肝脏脂肪含量.

原发性上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的CT分析298-3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上腹部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腹部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均可发生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癌肿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部位可不同.结论:CT对上腹部癌肿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脊柱结核的比较影像学研究301-304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的MRI、ECT、SCT、BUS、X线平片表现.结果:16例脊柱结核MRI发现37个椎骨异常、11处椎管受累、19处冷脓肿、16处椎间盘受累;CT发现7处附件受累、26处死骨形成.ECT检出的41处病灶表现为多处放射性浓聚或单发放射性浓聚,其中6处为假阳性;BUS检出9处冷脓肿、7处椎体破坏、2处附件异常.X线平片显示27个椎骨受累.本组 MRI、ECT、SCT、BUS、X线平片诊断脊柱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4.6%,83.8%,24.3%,73.0%;特异性分别为100%,83.8%,97.3%,97.3%,94.6%.结论:MRI是一种诊断脊柱结核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脊柱结核临床首选X线检查,B超可作为补充手段;CT检查是必须的;ECT仅在与脊柱转移瘤或多发性骨髓瘤鉴别困难时应用.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305-308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或三维成像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骨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十六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处理.结果:60例骨外伤均有骨折,其中X片确定骨折的有35例,CT平扫片确定骨折的有41例,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6例,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骨折的有59例.经χ2检验,X线平片与CT平扫在确定有无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处理图像或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结合与X线平片或CT平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骨的解剖结构,并能确定有无骨折和骨折的类型.骨的二维或三维成像是CT平扫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对骨外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309-312

CT导引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护理313-314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CT-PLDD)中相关的护理问题.方法:对156例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规范化的护理,156例患者均配合良好,顺利完成治疗,无并发症的发生.33例术后2~6天腰痛明显加重,经心理护理及服消炎镇痛药1周后恢复正常.结论:细致、周到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工作,是CT-PLDD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