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4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875-878

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测量15例正常志愿者(年龄21~47岁,平均31.4岁)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编码速率2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12.67±3.58mm/s和11.58±3.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1.311±0.740ml/min(0.018±0.012ml/心动周期)和1.068±0.568ml/min(0.014±0.009ml/心动周期 ),平均净流量为0.260±0.249ml/min(0.004±0.004ml/心动周期);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18%时间点(心动周期的57ms,平均心动周期857ms),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87%时间点(心动周期的686ms,平均心动周期857ms),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44%~58%时间点(心动周期的343~457ms,平均心动周期857ms).结论: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可较准确地反映中脑导水管脑脊液的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提供了帮助.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枝循环特点分析879-881

摘要:目的: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2000年9月~2004年4月,我们收治了15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其中男109例,女46例;年龄29~73岁,平均47.6±6.24岁,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最常见各种方式的综合代偿,单纯依赖Willis环者较少,但在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中,前交通动脉代偿较多.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多发生狭窄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尤其是后交通动脉代偿可以防止梗死发生, 但前交通动脉代偿时梗死的发生率反而增高.结论: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应该深入分析血管形态学变化,判断其发生缺血事件的危险性,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磁共振诊断系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882-885

摘要:目的:探讨MR对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寻求建立一套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MR诊断系统.方法:选取手术中已经确诊的39例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同期162例非侵袭型垂体瘤做对照,应用计算机分析冠状位MR上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包括海绵窦形态的改变、窦内间隙的改变以及肿瘤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关系等,将相关的各个类型均做为拟诊标准分别计算各自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告值(PV+)、阴性预告值(PV-).依据医学统计学原理中的判别分析法进一步系统分析MR图像对于是否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诊断意义.结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70%确诊侵袭的意义最大(PV+,100%),肿瘤超过颈内动脉外侧连线的诊断意义也较高(PV+,86.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的角度不到20%、肿瘤未超过颈内动脉内侧连线以及海绵窦内侧间隙未出现肿瘤则可以排除海绵窦侵袭的存在.同时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及非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统计学判别计量数值表,从而完善了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MR图像诊断系统.结论:通过系统分析垂体瘤MRI的表现,能够比较准确的确立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诊断.

国人卵圆孔穿刺深度X线解剖测量的研究886-887

摘要:目的:为探讨国人卵圆孔穿刺深度提供X线解剖依据.方法:35例颅骨(70侧)标本,将卵圆孔涂钡后,摄取球管向头侧倾斜20°角度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卵圆孔与内耳门中心点到前床突尖端连线(耳-床线)之间的距离(孔-线距),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各组孔-线距值均不能拒绝总体为正态的假设(P>0.05);左右两侧之间孔-线距值有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孔-线距参考值为(14.71±1.46)mm,右侧为(15.57±1.80)mm.结论:在X线图像上以耳-床线为基线、孔线距参考值为标准,可间接测算卵圆孔的位置,推算卵圆孔穿刺时穿刺针进针的深度.

恶性脑膜瘤的CT、MR及病理研究888-89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 探讨CT、MRI 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结果:11例恶性脑膜瘤中,顶部镰旁4例,额部镰旁3例,颞极1例,大脑凸面3例.边缘光滑者4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者7例;密度及信号均匀者4例,混杂密度及信号者7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灶周无水肿2例,轻度水肿2例 ,中度水肿4 例,重度水肿3 例;增强后见硬膜尾征4例,形态光整1 例,结节状增厚3例;邻近颅骨破坏3例 ;1例胸腰椎多发转移,骨质破坏.结论:恶性脑膜瘤CT、MRI具有较为特殊的影像学特点.术前正确认识其表现 ,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891-89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35例,纤维化者40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研究,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动态增强特点明显不同.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心肌工作指数在评价单心室心功能中的价值893-896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897-9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病情分为三组,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及冷加压后冠状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冠状动脉和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减低,并随着病情加重,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变化高度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可以反应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地反映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

胸部孤立性转移瘤X线表现与临床特点901-903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转移瘤的X线特点,提高对胸部孤立性转移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10年来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观察证实的48例胸部孤立性转移瘤X线胸片,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8例孤立性转移瘤中40例肿瘤X线表现为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阴影.病变边缘呈浅分叶状4例,3例边缘有毛刺、分叶.48例中发现转移瘤最早者为查出原发肿瘤前2年,最迟者是原发肿瘤术后17年,4例在证实原发肿瘤的同时发现肺内病灶,其余均在半年至5年内不等.发生部位包括肺内44例,纵隔内1例,胸膜3例.结论:胸部孤立性转移瘤缺乏临床症状,有时难与原发性肿瘤鉴别,其特点为病变多呈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右肺多于左肺,好发于肺.恶性肿瘤术后应常规定期胸部X线检查.

膈疝的CT诊断价值(附15例分析)904-905

摘要:目的:探讨膈疝的CT诊断及其临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通过以横膈部位为中心行胸腹部螺旋CT扫描,获得理想的CT扫描图像,通过15例膈疝患者的扫描图像,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膈上有疝囊15例,囊内有液平面13例,有小肠及结肠肠型的1例,有脂肪组织1例,胸腔内有积液2例.结论:CT检查对膈疝的诊断应当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其不仅能对膈疝做出正确的诊断,而且,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906-908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S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扫描的胰腺肿块7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胰腺癌53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比较肿瘤与炎症在SCT增强扫描各期中的表现.结果:本组胰腺癌53例,其中胰头癌33例,胰颈癌4例、胰体癌14例,胰尾癌2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头、颈、体、尾分别为17例、2例、2例、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癌低密度43例,等密度10例,胰腺炎低密度2例,等密度20例;胰腺期胰腺癌低密度51例,等密度2例,胰腺炎低密度1例,等密度21例;肝脏期胰腺癌低密度42例,等密度11例;胰腺炎22例均为等密度.结论:胰腺螺旋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909-911

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CHP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CHPS的患儿进行B超检查,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无假阳性,超声测量CHPS患儿幽门管厚度及幽门肌厚度与手术测量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测量幽门管长度较手术测量短(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方法.

小儿淋巴管瘤的CT诊断912-914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管瘤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7例)、穿刺(2例)病理证实的9例小儿淋巴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行平扫加增强CT扫描,4例仅行平扫.结果:9例淋巴管瘤,6例位于颈部,其中1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向肩背部生长,2例位于肠系膜,1例位于后腹膜,CT表现为多房(8例)或单房(1例)、薄壁囊肿,7例囊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2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其中1例是囊状合并海绵状淋巴管瘤伴囊内出血,1例是囊内有出血,CT值4~50HU.5例强增扫描,3例囊壁及间隔有强化.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淋巴管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特征,指导临床治疗.

简易器械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诊疗不孕症的临床应用研究915-916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器械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再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常规输卵管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阻塞者86例,除2例外均成功进行了选择性输卵管造影,63例确诊输卵管阻塞者施行了再通术.结果:本方法插管成功率97.7%,造影证实20例双侧输卵管完全通畅,消除了假阳性.63例中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发现98条输卵管不通,其中84条疏通,再通总成功率85.7%.其中间质部与峡部阻塞复通成功率92.5%,壶腹部阻塞复通成功率83.3%,漏斗部及伞部复通成功率28.6%.术后随访受孕率3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诊疗输卵管阻塞及时、准确、简便,再通率高,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首选的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诊疗方法.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护理917-918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68例施行该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痛苦小、相对安全、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曝光条件、IP尺寸等与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919-921

摘要:目的:探讨曝光条件、IP尺寸等与CR照片影像空间分辨力的关系.方法:依据Siemens点数法曝光条件表,在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换算出摄影部位手的数组曝光条件,选用四种不同尺寸的IP及大小焦点,分别对矩形波测试卡进行摄影.采用无放大和放大2倍的后处理技术,视读并记录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数值,分析其影响CR照片影像空间分辨力的条件.结果:①摄影部位、曝光条件相同,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小焦点大于大焦点;②摄影部位、曝光条件及焦点大小相同,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随IP尺寸的增加而减小;③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放大2倍的照片影像明显高于无放大处理的照片影像;④适宜的曝光条件可提高CR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结论:影响CR照片影像空间分辨力的条件:小尺寸IP大于大尺寸IP;小焦点大于大焦点;适宜的后处理放大倍数大于无放大处理;适宜的曝光条件组合大于其它组合.

医学影像学杂志短篇报告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畸胎瘤1例878-878

摘要:患者女,53岁.1年前感胸部不适,进食有阻挡感,曾疑食道病变,但未做任何检查,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初为阵发性干咳,现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伴胸闷、胸痛,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尤以活动后为著,口服感冒类药物治疗无效.

家族性石骨症病例报道896-896

摘要:石骨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性病变,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以下是本院发现一家族性石骨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