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影像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 37-1426/R 国内刊号
  • 1006-9011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影像学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Pж(AJ) 文摘杂志(俄)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医学影像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短篇报告、综述、短篇论著

医学影像学 200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影像学杂志论著
红斑狼疮性脑病的MRI诊断787-789

摘要: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性脑病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损害患者的MRI图像.全部病例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临床有神经、精神异常而行颅脑MRI检查.结果:红斑狼疮性脑病的MRI检查阳性率为88.2%(15/17).主要MRI表现包括:弥漫性白质或灰质异常信号(13/17);局灶性异常信号(2/17);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微强化;基底节脑梗塞;病灶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带,亦无占位效应,全部病例无脑萎缩表现.结论:MRI检查可显示红斑狼疮性脑病患者脑内病变的位置、数目、大小、范围,对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无癫痫发作的颞叶内侧硬化的MRI分析790-792

摘要:目的:评价颞叶癫痫颞叶切除的关键是MRI确认颞叶内侧硬化(MTS).本文目的是评价无颞叶癫痫发作个体出现MTS的几率.方法:回顾性复习了我院2年间进行头颅MRI检查的病人,要求病人满足下列标准:①年龄从5岁~50岁;②没有癫痫发作史、精神性疾病、滥用酒精史,③没有癫痫家族史.所作MRI检查需满足下列标准:①因非特异性症状(头疼、眩晕等)或因除外脑转移瘤或因脑动脉瘤等进行检查;②在非特异性地检查颞叶内侧结构时,MRI常规读片为"正常".所有病人在1.5T MR机进行了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T1WI和T2WI MRI检查.MTS的MRI诊断标准需满足下列标准:①海马萎缩;②T2WI海马信号增高.结果:在212例中,148例(70%)内侧颞叶结构正常,64例(30%)内侧颞叶结构异常.其中30例(14.1%)表现为双侧颞叶内侧不对称或T2WI海马高信号的病人中,19例(8.9%)只有海马萎缩,3例(1.4%)只有T2WI海马高信号,8例(3.8%)既有海马萎缩又有T2WI海马高信号,符合MTS 的MRI诊断标准.结论:MRI显示MTS存在‘假阳性',只有与临床其他检查相结合才有意义.

脑脂肪栓塞的MRI诊断价值793-795

摘要:目的:研究MRI对脑脂肪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临床诊断为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脑部MRI资料.MRI检查采用0.3T、0.5T低场强设备,行常规SE T1WI、FSE T2WI和FI FLAIR,16例病人在发病后1~3月内行MRI复查,CT检查22例.结果:脑脂肪栓塞(CFE)的MRI表现为散在多发、对称分布的点、片状等或长T1长T2信号灶,边缘多较模糊,主要位于基底节区、脑干深部、深部白质及分水岭区白质.MRI复查示随脑内病灶的吸收,病人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MRI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论:MRI可为CFE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应作为诊断CFE的常规手段.

颅脑转移瘤的CT特征796-798

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中脑转移瘤周围低密度区的特征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45例脑转移瘤分析,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年龄21~69岁;临床有症状38例,无症状7例;头颅常规法扫描,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脑转移瘤CT瘤周低密度表现分为:肿瘤结节伴肿瘤水肿型多见(21例),肿瘤环状强化伴肿瘤周围水肿型次之(17例),混合型较少(7例).结论:根据CT图像中肿瘤周围低密度水肿的特征中水肿产生多少的反映,在脑转移瘤诊断、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骨髓硬化症1例798-798

摘要:患者女性,57岁.主诉乏力,易倦,体重减轻,并伴有腹胀和左上腹隐痛.体格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肝脏略大,体温:39℃.实验室检查:WBC:12.2×109/L.RBC:2.1×1212/L,HGB:50g/L.PLT:70×109.骨穿干抽二次,第三次抽出极少量骨髓液,发现核细胞极少,增生低下.临床诊断:原发性骨髓硬化症.

颅底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21例分析)799-802

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颅底肿瘤的常见病变及其MR、CT表现.方法:对121例MR检查颅底肿瘤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肿瘤的发病率如下:①垂体瘤最多见(27/121);②鼻咽、副鼻窦恶性肿瘤浸润(16/121),三叉神经瘤(15/121)和脑膜瘤(14/121)为次好发肿瘤;③转移性肿瘤(7/121),神经纤维瘤(7/121),骨纤维异常增殖(6/121)和脊索瘤(6/121)为第三位好发肿瘤;④其它少见病例有颈静脉球瘤,软骨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和鼻咽纤维肉瘤.他们分别有其相应的CT、MR表现.结论:CT、MR不仅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临床决定手术或放疗前对肿瘤的局部和进展范围及其周围关系的正确判定中CT、MR检查是必要的.

MR对声门上型喉癌分期的价值803-805

摘要:目的:探讨MR对声门上型喉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手术切除的 48例声门上型喉癌的MR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肿瘤侵犯范围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按双盲法根据MR表现进行T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术前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为89.5%(43/48),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准确性在85%~100%之间,诊断颈部淋巴结的准确性为89%(24/27).结论:MR能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准确判断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孤立性肺结节CT与HRCT表现的对照评价806-808

摘要:目的:评价CT与HRCT在检出和显示弧立性肺结节微细表现的价值.方法:35例中,36个孤立性结节经普通CT检查后对兴趣区行HRCT扫描.比较常规CT与HRCT显示结节的大小、位置、轮廓边缘、胸膜相邻关系的差异.结果:HRCT能充分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内的细微结构:①结节内钙化;②脂肪成份;③密度变化;④空洞;⑤肿瘤样坏死.6例炎块中4例钙化,3例结核瘤中3例钙化,1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21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2例,空洞6例,密度不均坏死10例.4个转移瘤中无以上表现.结论:HRCT在显示弧立性肺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CT、是区分良恶性弧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809-811

低场强磁共振在肺门区及纵隔肿块术前评估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812-814

摘要:目的:通过与螺旋CT检查对比,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在肺门区及纵隔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其中17例手术,肿块21个)用低场强磁共振机检查;对照组33例(其中25例手术,肿块31个)行CT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例,按病灶与邻近的组织器官之间关系分为贴邻、粘连、包绕三种类型,MRI与CT对三种类型肿块(个数)检出的正确率分别为100%(10/10)、61.5%(8/13),P=0.046;100%(8/8)、50%(6/12),P=0.042;100%(3/3)、66.7%(4/6),P=0.417.MRI与CT的术前评估正确率分别为100%(17/17)、64%(16/25),P=0.006.实验组与对照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88%(31/32)、81.82%(27/33),经χ2检验P=0.098.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在对肿块切除的术前评估方面优于CT,MRI平扫可以取代CT平扫加增强扫描.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与CT特征分析815-817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和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PAP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X线平片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雾状阴影,CT呈"碎石路"样表现13例,伴有不规则实变2例,边缘部分清晰和直角征阳性者8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者8例、中央分布为主者3例、周围分布为主者2例.其他表现包括13例均可见少而细小的支气管充气征,8例于气管血管之间可见2~3个1cm大小的淋巴结影.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碎石路"征是HRCT典型表现,明确诊断需依赖肺泡灌洗和开胸或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

三期螺旋CT扫描对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818-820

摘要:目的:分析肝转移瘤三期螺旋CT扫描的影像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患者365个肝转移瘤病灶的三期螺旋CT扫描图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肝转移瘤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数分别为86%、95%和88%.强化方式呈多样性,以边缘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强化为主要特征,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更易发现病灶.结论:三期螺旋CT扫描可提高肝转移瘤的检出率,有利于肝转移瘤特征的显示,可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胰腺癌可切除性螺旋CT双期扫描征象与手术结果对比研究821-823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1例CT诊断胰腺癌患者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并回顾性分析胰腺肿瘤导致胰周器官侵犯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37例为胰腺癌,手术切除14例,其中胰头癌7例(包括1例胆管远端癌),体尾癌7例.所切除的14例中有Ⅰ期8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即7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器官侵犯和转移.结论:①对手术切除性评估不能局限于肿块大小和周围器官是否侵犯,而应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形态具体分析;②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高,但胰头癌与壶腹部癌及胰头慢性炎症的鉴别有时仍存在一定困难.

急性胆道穿孔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824-825

摘要:目的:分析CT在急性胆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病例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局部层厚、层距5mm薄层扫描.结果:15例中14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胆总管壁皱缩;胆囊壁增厚12例、明显增厚2例;1例表现为胆囊增大;15例均可见胆囊窝周围蜂窝织炎2例.结论:急性胆道穿孔临床体征与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较难,CT可根据胆道外型缩小、张力明显减低、壁皱缩,腹腔积液于胆道周围为主等典型征象,作出明确诊断.

彩色多普勒对腹壁下动脉的检查及其临床价值的探讨826-827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腹壁下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四个组,A组为健康对照人群86例,男女比例为79:7,共172根腹壁下动脉.B组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者258例(均为单侧发病)中的258根健侧腹壁下动脉,其中男241例,女17例,斜疝246例,直疝12例.C组为24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患侧腹壁下动脉.D组为1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患侧腹壁下动脉.测量A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各组腹壁下动脉与髂外动脉间的距离.结果:A组与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测值显著大于A组(P<0.05),D组测值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应用CDFI探测腹壁下动脉是可行的,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或直疝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胰腺炎并发脾门区及脾脏假性囊肿的CT诊断(附8例报告)828-830

摘要:目的:探讨脾门区及脾脏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解剖学机制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脾及脾门区胰源性假性囊肿8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胰尾或胰体尾部发现囊肿,其中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脾内囊肿形成,2例发现脾间囊肿形成;1例单纯发现脾门区囊肿.7例早期均有明确的胰腺炎病史,发病部位以胰体尾为主,囊肿密度早期较高,后期CT值在12HU左右.壁厚薄不一,较大者壁薄,随着囊液的吸收,壁逐渐变厚.脾内囊肿初期表现边界欠清,平均7周左右出现较清晰的边界,结合增强及薄层扫描,有4例脾内囊肿与脾被囊间有明确的裂隙相连通.结论:脾肾韧带及胃脾韧带是脾门区及脾脏内胰源性假性囊肿形成的重要解剖学基础;CT检查对胰腺假性囊肿诊断及其动态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邻关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831-832

摘要:目的:探讨邻关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邻关节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病变部位为髋臼附近4例,胫骨上端2例,距骨3例,内踝、肩胛盂和股骨头各1例.9例经X线平片检查,7例经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为圆形或类圆形溶骨病变,3例呈分叶状,2例长椭圆形. 4例轻度膨胀,均有轻度的硬化边, 6例囊腔内有不完全分隔或小的骨嵴.4例骨皮质有中断或细微裂缝, CT显示囊内密度差别较大, 1例为-720HU ,其余为22~55HU.MRI显示1例囊内有液-液平.1例在CT和MRI上显示囊肿与关节腔之间有一小管状裂隙存在.结论:综合X线平片、CT和MRI所见,可发现邻关节囊肿的特征表现,对本病能够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