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 13-1393/R 国内刊号
  • 1674-490X 国际刊号
  • 1.2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是河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医学研究与教育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安宁疗护、护理学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基础医学
川芎嗪对兔失血性休克中脑的保护效应1-4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失血性休克过程脑保护作用的效应。方法建立兔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休克组),休克+回输血+等量NS组(灌注组)和休克+回输血+等量NS+川芎嗪(80mg/kg)组(灌注+川芎嗪组)4组,每组8只。失血休克组于休克2h时,灌注组、灌注+川芎嗪组在干预2h时检测脑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ATP酶活性、血浆和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组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脑组织中SDH、ATP酶活性在休克组、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川芎嗪组与休克组、灌注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和血浆中NO含量在休克组、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川芎嗪组与休克组、灌注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和血浆中MDA含量、MPO活性在休克组、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川芎嗪组与休克组、灌注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对失血性休克代谢障碍及脑组织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及休克再灌注损伤有关。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4-4

皮层扩布性抑制大鼠模型的一氧化氮含量变化5-6

摘要:目的利用KC1滴注大鼠大脑皮质制作皮层扩布性抑制模型,研究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皮层扩布性抑制模型组,取颈静脉血,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量血清NO含量,组间进行方差分析,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NO含量为(58.75±5.96)μmol/L,假手术组,两者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CSD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皮层扩布性抑制可以诱导血清NO含量的增加,对于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临床医学
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56例临床分析7-9

摘要: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对56例行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56例,46例仅使用1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6例使用2支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4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6、11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再次行腔内治疗,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查。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zrin和Paxill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10-13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Ezrin和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4例,观察肿瘤相关基因Ezrin、Paxillin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组织中,Ezrin、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50/84)、61.9%(52/84)。(2)Ezrin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比较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时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侵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的Ezrin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两者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3)paxillin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比较、侵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Ezrin、Paxillin的表达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2)Ezrin蛋白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3)paxillin蛋白是预后的标志物。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短篇与个案
脑科专用手术贴膜在多科手术中的应用13-13

摘要:脑科专用手术贴膜是根据脑科手术的特点设计制成的,并在脑科手术中广泛应用,其实用性得到了手术医生、护士一致认可。其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科手术切皮时出血较多,应用了脑科专用手术贴膜,可以比较准确的测定出血量。(2)应用了脑科专用手术贴膜,血液及冲洗液不再渗入敷料及流到病人的颜面部,而是通过脑科专用手术贴膜的漏斗端导流管流入容器内。(3)血液及冲洗液沿脑科专用手术贴膜的漏斗端、导管端流入容器中,避免污染手术医生,医护人员得到了良好的保护。(4)洁净部手术间的地面,避免了被大量血污冲洗液污染,防止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临床医学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CM-2和Grp-94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研究14-17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MCM-2和Grp9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0例,,观察肿瘤相关基因MCM-2和Grp94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M-2和Grp94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40/80)、68.8%(55/80)。(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比较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时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未侵及肌层和侵及肌层的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比较,Р〉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比较与侵及粘膜下层和侵及肌层的Grp-94蛋白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有、无淋巴结转移时,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比较,Р〉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提示MCM-2和Grp-94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提示MCM-2蛋白与转移密切相关。(3)Grp-9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进展相关。

关于缩略语使用的要求17-17

通心络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TXB2的干预研究18-20

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通心络组,C组氯吡格雷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XB2;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通心络和氯吡格雷均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氯吡格雷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更明显;(2)通心络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均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XB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尽管氯吡格雷组使TXB2下降更明显,但与通心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ACS患者的AR。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和单鼻孔经蝶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21-23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直径≤1.0cm)的早期诊断及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垂体微腺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结果35例达到镜下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并通过术后MRI增强扫描得到证实,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2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垂体微腺瘤治疗的可靠方法,具有切除彻底、创伤小、危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的用法23-23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24-2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径路(经改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自然口)治疗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方法对本科2005年-2007年6例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经改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自然口双径路进行鼻内镜下手术。结果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再复发,1年后复查CT片上颌窦均无真菌和炎症。结论复发性变应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可以通过双径路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且疗效满意。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外周静脉血气改变的分析研究26-27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外周静脉血气的方法,判断动脉缺血患者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方法入选人员共96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2例,实验组64例,分为功能性缺血组和临界性缺血组。观察外周静脉血PH值、PCO2、SO2、PO2的改变并用上肢/下肢的SO2、PO2作为局部灌注指数。检测治疗前后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功能性缺血组肢体与临界性缺血肢体相比较上肢PO2/下肢PO2与上肢SO2/下肢SO2两项有效期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外周静脉血气分析可有效的判断肢体缺血程度及疾病预后。采用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血压、血糖变化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28-29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血糖变化对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后连续1周动态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连续1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进展组患者发病7d内,平均收缩压(126.25±15.33)mmHg、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83.52±9.36)mmHg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平均收缩压(160.61±18.36)mmHg、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110.20±13.28)mmHg,以上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7天内进展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12.20±4.16)mmol/L,稳定组平均空腹血糖(6.97±3.10)m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降低、高血糖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脑疝15例分析30-31

摘要:大面积脑梗塞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由于一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栓塞或急性梗塞所导致的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的大面积缺血、坏死。本病继发严重脑水肿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和中线结构移位,形成颞叶钩回疝。此类患者内科治疗效果差,死亡率极高,但经手术去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DCH)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科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附379例报告)32-33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在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的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传统方法主要有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本科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更正33-33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34-34

摘要: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因其操作精细,定位准确,患者绝对无体动,要求术中及术后麻醉稳定,循环稳定,避免呛咳,且为了防止误吸要在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较长,往往手术结束后不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都是超短效麻醉药物,其药理特性适合静脉输注。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苏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