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Knowledge

  • 41-1041/H 国内刊号
  • 1003-6210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知识是郑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郑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语文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名师在线
十里桃花,须君向更深处漫溯──浅谈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多走一步的路径3-6

摘要:"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每每读到此处,我总是想,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也是一次探索桃花源的心灵体验、智慧建构和精神熏陶吗?学生学习的文本又何尝不是桃花源呢?

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与误区诊疗6-10

摘要:上课犹如写文章,起承转合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紧凑连贯。写文章的败笔之一,是入题过慢。要么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抒情议论,要么是与题无关的闲言碎语,云山雾罩中,看起来五彩缤纷,实则鲜有价值。导入新课同样如此。"导"与"入"之间,"紧凑连贯"属于最基本的要求。导入新课固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知识杂志教材解读
唐多令10-10

摘要:过巩义,临河洛,适梅子、春哺有《唐多令》唱和,其词风流蕴藉,江南名胜尤其令人神往,因以为寄。

探讨小说教学内容适切性的策略11-12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适切性教学就是指对教学内容抓得准,不偏离,有效地实现教师原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及学生所学的内容相一致,且这些内容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实现教学的适切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在初中小说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实际内容选择最适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触及作品的内在意蕴,实现小说教学的适切性。一、对比分析,

建构“比翼齐飞”的语文生态课堂——以《苏州园林》为例13-14

摘要:"比翼"一是取其本义。"比翼"的意思是"飞时翅膀挨着翅膀"。如《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韩诗外传》卷五:"南方有鸟名曰鹣,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隋书·儒林传·刘炫》:"齐镳骥騄,比翼鵷鸿……厚礼殊恩,增荣改价,其幸三也。"后引申出"齐头并进"义。如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意识与潜意识博弈15-16

摘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主要情节是证实"我"受了伤被运到的临时医院是"我"的母校,且确定"我"失去双臂和右腿这一事实的过程。而"我"的证实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否定、不愿意承认的过程,甚至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过程。这样,小说在客观上有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即在主人公"我"意识流动的"河流"中,一直在寻找"到底受了什么伤","现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这两个问题在"我"的心里被思来想去,

语文知识杂志课堂在线
基于“学力发展”的诗词教学课例——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17-20

摘要:教学设想: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专题共选入四首词:李煜《虞美人》、晏殊《蝶恋花》、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晏殊《蝶恋花》、柳永《雨霖铃》两词都写分别之痛、相思之苦。晏殊词有强烈的时空意识,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生命忧思;柳永词具体捕捉景、事、情,触及生活的本真,不流于浮泛的吟弄。可以将这两词作整合设计《自古多情伤别离,一点一滴总关情:细读〈蝶恋花〉〈雨霖铃〉》,引导学生对两词作点点滴滴的理解和感悟,

“学力发展”:课堂学习智慧形成的“关键节点”──卓立子老师《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课例评析21-23

摘要:江苏卓立子老师正在开展一项基于学生"学力发展"的语文教学研究,我有幸看到卓老师近期执教的一个精彩课例实录,感受颇深,认为这一课例对突破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彰显了智慧教学的本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通俗地说,就是给"智慧"找一条出路:把"学力发展"作为形成学习智慧的"关键节点"。现代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智慧,他们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在日常交际中,

“教是为了不教”:探索构建“学力发展”课堂范式──评卓立子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24-25

摘要: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主张通过适当教学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成长。近日围绕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高中"语文学力发展"研究》,

“板块框架”式教学助推学生诗词阅读的学力发展——评析卓立子老师基于“学力发展”的诗词教学课例26-27

摘要:卓立子老师围绕江苏省"十三五"教科研规划课题《"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高中"语文学力发展"研究》开设的基于"学力发展"的诗词教学课例——《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整合教学》试验课采用了"板块框架"式结构组织教学,"板块框架"式结构给学生学力发展以纵横时空,使学生学力充分发展,较好地将诗词阅读的目标落在了实处。一、在画点滴、

以“三重文本重构”走进诗人的生命——《离骚》(节选)课堂教学实录28-30

摘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离骚》。在正式走入文本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屈原在你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生:一个伟大的、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师:看来没学这首诗歌也能基本了解屈原的情怀!但对屈原的情怀只认识到这个层面就够了吗?其实,当历史和时代给一个人贴上一个固有的标签的时候,这个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妨碍我们的认知,

重构:“复活”屈原的形象31-31

摘要:《离骚》是一篇拥有丰厚人文底蕴和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它以情感激荡的自传回忆和纷至沓来、倏忽生灭的幻境交织来展开全诗。由于时代、思想、文化和语言的渺远距离,学生不易走近这篇"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的抒情作品。如何让具有缤纷"内美"的作品为学生所感知所欣赏?借用《离骚》中的词语来说,就是需要语文教师拥有多方面的"修能"。语文教师的"修能",我想很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沿波讨源,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并将自己的解读心得、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研究
透视“课程性质”变化的四个维度32-34

摘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近15年来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等角度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方方面面。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面世。将新老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进行对比性阅读,我们可以窥见当今语文教育改革的新趋势。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素养”——关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35-36

摘要:倾听是课堂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礼貌行为。"倾听素养"是师生在生活中获得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学过程中,倾听素养也是重要的发展性素养之一。事实上,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因为学生正是在倾听中思考表达与体验,而善于倾听又会使得学生们获得更多的阅读之外的信息。作为一种学习技能,我们并没有认真地在课堂上培育学生如何倾听、懂得倾听。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倾听能力"呢?

诗歌类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及教学路径初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37-39

摘要:"文学在本质上是人学",诗歌的生命或者说文学的生命,即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也发生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不断唤醒的生命意识、被逐渐丰盈的精神世界。按照接受美学的说法,"一首诗、词,如果没有人阅读,没有人反应,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没有美学的意义和价值。当读者阅读的时候,它才有美学的感受,才有了美学的作用。"[1](P.97)阅读一首诗歌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嵌入的过程:一方面,

切中肯綮,高效设计“主问题”40-41

摘要:阅读是中学生认识世界,体察人生的一扇明窗,也是中学生培养思维、提升能力的康庄大道。"发明有千万种,究其起点,归结为问题。"问题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阅读呼唤切中肯綮的课堂问题,如何在中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对话的桥梁,引领学生于深度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养料,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课堂问题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主要探索了"主问题"设计的最佳角度,在此将浅见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二。

文本阅读的三种境界——初中教师专业阅读思考42-43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专业阅读有三种境界。阅读的第一种境界,是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读出了自己的发现,读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样的阅读,无疑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认知的深刻,思维的跟进,是审美鉴赏素养的丰富与提升。许多老师读书,喜欢一本一本从书店买来读。这样读的结果,无非是心中装了一本又一本书,或者是收获了"这本书我读过了"的感受。这样的读书,过不了多久就会忘掉。因为基本没有读出自己的问题,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
回归原点 追寻诗词鉴赏的原生之美——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为例44-47

摘要:诗词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长河中那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是我们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对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朱光潜说:"诗歌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正好给了高中学生一个传承和弘扬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