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知识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Knowledge

  • 41-1041/H 国内刊号
  • 1003-6210 国际刊号
  • 0.0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知识是郑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郑州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语文知识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语文知识 201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名师在线
“写育语文”的内涵及其实践3-6

摘要:一切教育理念、教学主张无论采用怎样的个性化表达,无论采取怎样的个体性实践,都离不开教育的宗旨、学科的特质,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究竟为了谁?基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亟须突破的关键问题,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持续受益的语文学习习惯,笔者提出并实践着“写育语文”的教育理念。

语文教材情景与语文教学内容7-9

摘要:一篇文章被选入课本后,就成为教材课文。教材课文是用来教学的。既然是用来教学的,那么必然会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教学的指向性就是教学内容的问题。一篇课文教什么或不教什么,并不是完全由执教者确定的,教材的编者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在执行编者的意图,是在选择用怎样的一种方法切入或组织,从而更好地执行编者的意图。从学理上说,教材是有其知识体系和内容体系的,

语感积淀的特性与培养10-11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叶老的论述明确了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语感训练,积淀语感,不断提高语感品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知识杂志教材解读
李将军悲剧原因探究——读《李将军列传》12-13

摘要:《李将军列传》出自司马迁《史记》,讲述的是李广生平事迹及后代家人的故事。甘肃天水李广墓区的门头上高悬“李广墓”三个大字,门两边有联:“勇无敌,忠无双,列传一篇为英雄千古绝唱;生不侯,死不葬,佳城半亩壮桑梓万姓豪情”。这副对联概括了李广戎马生涯的悲剧一生。我读《李将军列传》,并没有生成对李广逐狼北疆的羡慕与景仰,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物形象塑造别具新格14-16

摘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神来之笔塑造了周郎这一光照千古的英雄形象。其手法之高超,用笔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一、先行造势显妙构首先,作者以“海报”的形式,向人们预告,他即将讲述的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十分年轻的英雄的故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他特意使用了“周郎”这一称呼,让人感到这位英雄是那样的年轻。这位年轻的英雄才俊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中。那么,他在这场大战中,有何出色表现?

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微探《永州八记》中柳宗元的贬谪情怀16-18

摘要:作家林语堂曾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人生的低谷,不甘沉沦,而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湖南永州的那些荒寒地僻、无人问津的山山水水。当我们细细品读《永州八记》,跟随作者一起踏寻美景时,不禁慨叹作者的不幸遭遇,亦惊叹于作者把生命中的痛转化为美的伟大智慧和情怀。诚如瑞典哲学家阿米尔所说,一片自然的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母性光辉下的成长记忆——《阿长与〈山海经〉》细读19-20

摘要:鲁迅文学世界里的人物,多是悲剧式的,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鲁迅对这些人物有无奈的同情,也有“怒其不争”的愤怒,更有对其愚昧的无情讽刺,还有对不可救药的国民性的绝望。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却对一个保姆——阿长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在鲁迅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由此足以看出鲁迅对阿长的感情之深。很多人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可能这样分析鲁迅(迅哥儿)对阿长的情感:

芦花年年开,唯美似故人——浅析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的美21-22

摘要:德富芦花,日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常以一种静观自然的态度来写作。敏感细微的观察,极富美感的文字表达,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朴素而富有诗意。在实际的散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留意了德富芦花描摹的自然美,却没有关注到他文中独特的音韵美、色彩美。本文将以《晚秋初冬》为例,分别从自然之美、音韵之美、色彩之美等方面探究德富芦花散文中的美。一、行文中的自然之美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热烈歌颂的传统,

语文知识杂志语言文学
季节词“春”“秋”与“夏”“冬”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探析23-25

摘要:同是季节词,汉语中的“春”“夏”“秋”“冬”在词义和构词能力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和揭示。一、季节词“春”“秋”与“夏”“冬”不对称的具体表现(一)词义功能上,“春”“秋”的词义功能大于“夏”“冬”“春”的词义内涵:1.春季,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如春景、温暖如春、一年四季春为首等,这是“春”最基本的义项。

《红楼梦》的女奴主人公25-28

摘要:《红楼梦》中讲述的故事千头万绪,但主要是借贾母、凤姐“理家”与宝玉、黛玉、宝钗婚姻爱情悲剧这两条线索,来表达贵族世家的盛衰主题。由于小说将贵族主子与奴才这贾府内两大等级皆写及,并且是接近于均衡地写及,所以这两条主线中还活跃着平儿、袭人、紫鹃、鸳鸯、晴雯等女奴,她们作为主子的贴身仆役,活跃于前台,参与家族管理与宝黛钗婚恋事件,影响其情节进程,形象刻画精细,艺术上与其主子同处重要角色位置。

论《诗经·国风》中情歌的自然质朴之美29-31

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中的十五“国风”,以鲜明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篇的开端,显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是《诗经》中的精华。而国风中的情歌,以健康、乐观的基调,表现出自然质朴之美,堪称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的珠宝。歌咏爱情这一亘古不衰的主题源之于《诗经》。《诗经》“国风”中的情歌,或表达内心的思慕,或表现自由恋爱,或表现伤心离别……虽然十五“国风”存在地域的差异,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
细咂慢品,在诵读中领会诗意的绵远悠长——《乡愁》课堂实录31-34

摘要:一、说“愁”导课师:很高兴今天我们能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是哪一首呢?请看大屏幕,读出来!(屏显:《乡愁》)生(齐读):乡愁。师:想想这个词的意思,再读一遍。(生齐读)师:老师发现,这次读啊,大家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些,为什么呢?生1:因为“乡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有一点忧愁,所以要低沉些。师:那老师还想问问,“乡愁”这个词你怎么理解?生2:就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师:那同学们有这种乡愁吗?

反复吟诵悟出情感 细细品读激发共鸣——张永娟老师执教《乡愁》点评35-37

摘要:对现在的初中生来说,“乡愁”是什么,他们是很难有具体真切的感受的。虽然他们读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诗句,但特定的时代、低龄化的现实、当下的成长环境,学生一般只有“乡愁”的概念,而无具体形象的可感。张永娟老师执教的《乡愁》,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样一种“学情”,在充分占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女教师的优势,带着孩子们反复朗读作品,细细品味诗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诗意与理性的水乳交融——张永娟老师《乡愁》实录研读37-39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让语文教师很为难,这一点首先是由诗歌自身的特征决定的。诗本身就是一瞬间灵感的显现,又是情感长期的酝酿。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丰富而隽永的画面,余音绕梁的音韵,既要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和理解,又不能生硬地讲析,因为情感、形象是直达心灵的路。只有通过巧妙无痕的引导,让充满意味的形象,瞬间与学生的情感对接,从而补充情感经验的不足,体验到某种人生情致。这一切决定了现代诗歌的教学必须是诗意的、无痕的引导。但引导的背后,

五疑导学 文言融合 读写结合——《秋水》(节选)课堂实录40-42

摘要:一、导入新课师:盲目自大者,自古以来,一直有之。古有夜郎,今有同学们刚读到的必修三读本上毕飞宇《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的王家庄人,他们一直以为地球是以王家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看了“我”神经病的父亲带回的世界地图,转变了一点看法,发现地球原来是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才有了七大洲、四大洋。其实,这还是错的。为什么会错?因为目光短浅、盲目自大。人如此,神也不能幸免,古代有一个神,

五疑导学 让语文课堂因生态而高效——庞培刚老师执教《秋水》点评43-43

摘要:我市塘桥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文言“同课异构”活动,三位老师同教《秋水》。一位老师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一位老师采用学生自学、教师适当辅导的模式,还有一位老师运用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模式。三位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执教《秋水》,让听课老师在比较中来感受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是很好的校本研究方式。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

五疑导学:文言融合的应然之道——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文言文教学44-46

摘要:在处理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问题时,传统文言文教学大多采用“串讲”形式,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等的分析和理解,课堂关注文言文中“言”的部分;新教学理念下的文言课堂特别是公开课又往往重视和“文”相关的文学内容、文化信息,注重“文”的因素。笔者认为两者都不是很妥当,应该文言融合。文言如何融合?在参加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生态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后,

高中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探索与反思47-50

摘要:一、高中语文海量阅读教学提出的背景(一)时展的需要陈平原教授说:“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1])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也说:“一个仅给孩子一个满意的高考语文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