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知识杂志

《语文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3-6210
  • 国内刊号:41-1041/H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6-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8
  • 综合影响因子:0.1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知识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名师在线

“预设性评价语”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先行组织者

摘要:所谓“预设性评价语”,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在备课阶段预设的关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语。预设性评价语相对于课堂及时性评价语而言,因其生动饱满,更能促进文本理解,激发学生思维,引领情感升华,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进程更加顺畅、灵动。因此,对诸多语文教学的“先行组织者”来说,预设性评价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3-5

从古典诗文看中国传统节日

摘要:中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诗经》到楚辞、汉赋,从建安诗歌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思。作为文学创作喷涌奔流的源泉之一的中国古代节日文化,更是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5-9

同解“只”字,这般不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片段对比及评析

摘要:“教什么”决定着教学目标的方向性,而“怎么教”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两位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学到第1、2自然段时,他们都想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只”这个词语上。
10-12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之作用与魅力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主要包括能奠定课堂基调的导入语、能指明路径的学法指导语、机智巧妙的化解语、多元的评价语等。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具有组织性、指导性、启发性、促进性、调节性、掌控性、艺术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无法替代的作用。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可以黏住一切的是语言。”
12-15

依据文本:实现语文知识实践的价值回归——以《月光启蒙》为例谈散文教学应有的知识诉求

摘要:呼唤语文知识实践的价值回归,就是要摒弃注重知识与文本的表层而进行单纯的符号灌输,就是要突破由知识到知识、由知识到能力的思维范式,就是要走出仅仅关注“是什么”而忽略“怎样是”“为什么是”的课程视野。依据文本的内在构成和知识的逻辑意义,积极倡导和建立关乎人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成长的“知识—精神”的实践价值观,努力实现关于“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知识教育诉求。
16-19

论“经典少年”对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

摘要:“经典少年”是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2013年9月底原创的大型诗词类文化节目,以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诗词为题库主要来源,体现了节目立足学生、服务教育的宗旨。与同类节目相比,“经典少年”不以娱乐张本,让参赛学生本色表现,显得朴实无华,厚重大气。也正因如此,节目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业内高度肯定,被评为“2013—2014年度两岸四地最具创新力社教栏目”。
20-22
语文知识杂志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三部曲

摘要:曾听一位老师执教《大江保卫战》一课,从上课开始一直到下课,这位老师都非常有激情,整节课也都激情澎湃,抗洪视屏的播放更是让学生感动万分。这样的课是否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呢?从教师的状态来说,老师的激情无疑很大程度上感染了孩子,使得整节课都很有激情。这当然是好的,但是静心思考、追问:这“激情”和“感动”是靠什么产生、形成的?是借助老师的激情感染,是靠抗洪视频的播放,还是靠课文语言的力量和魅力?在整节课激情、
23-24

走向《西游记》的林深叶茂处——《西游记》班级读书会活动全记录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精品。关于古典小说,其他三部小说都有各自对应的读者群,而《西游记》却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作品。小学生读《西游记》,是读青少年版还是原著?读《西游记》,究竟读些什么呢?是了解一些角色,知道一些故事,嬉笑怒骂一番?还是走向故事的深处,来探究作者的本意?围绕以上这些问题,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了《西游记》。
25-29

多维观照 重点匹配——《将相和》与《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摘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与《晏子使楚》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晏子使楚》在第三组,单元学习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将相和》在第五组,单元学习主题是学习名著中的历史故事,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这种学习目标上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在教学中只顾及文本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方面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两篇课文在多方面存在的可比性及蕴藏的教学价值。
30-31

超越内容:从形式入手解读《水》

摘要:《水》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由马朝虎的散文名篇《饿水》改编,主要讲述作者故乡极度缺水下人们对水的渴望及感受。从题目和内容上来看,它无疑是一篇非常契合当今社会环保热门话题——节约用水的文章。从一定程度上讲,也许正是缘于紧合时代热门话题,它才得以进入编者的视野,从而被纳入教材。不过遗憾的是,也正因如此,教师们面对这类文本时,往往容易停止深入解读文本的脚步。
32-34

朗读那些事儿——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

摘要:朗读即大声读书,它是一种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更需要朗读。而当下,基础教育中,朗读教学是块“鸡肋”:食之,蜻蜓点水泛泛而为,缺乏目的性与实效性;弃之,教学便失去了“抓手”,语文课行将失去本色。有鉴于此,笔者试以《桂林山水》为例,谈些关乎课文朗读的浅见,以期与同仁探讨。
34-35

课题,有说不完的情趣——《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解读及评析

摘要:《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的状物游记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光。入选人教版教材后,它被赋予了新的教学意义——既要感受文本传递的异国风情,更要体验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异国风情的。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发现在马克·吐温笔下小艇不单单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更是承载威尼斯风情的特殊的文化符号,在小艇里“有说不完的情趣”。
36-37
语文知识杂志教学设计

秋色 秋韵 秋思——以“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设计背景】 九月,秋天踏着欢快的脚步来了。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也充盈着浓浓秋意,与秋天有关的文章、成语、儿歌和古诗等丰富的语言形式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汇集成多彩的秋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秋”为主题,将教材中有关秋天的多种语言表现形式进行重组、综合,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秋色、品味秋韵、感悟秋思,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38-39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

让词语“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摘要: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是将字、句、段与篇章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离开了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在口语、习作中,总有一些学生词语贫乏,滥用近义词,甚至张冠李戴,闹出了笑话。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对词语教学问题的反思。
40-42

语用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走过风风雨雨六十载,我们一直在讨论课文怎么上,语文怎么教。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讲多练,到重内容的理解感悟轻形式的应用表达,再到后来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执不休,到今天的语文教学指向语用,小学语文教学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教学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重头戏。今天在语用背景下我们的阅读课堂又该何去何从呢?
43-45

“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之架构——中、高年段绘本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绘本,图文情景和谐交融,故事叙述明白晓畅,道理寄寓意味深长,是适合学龄前儿童至小学阶段学生的读物。与低幼年段学生凭借图画读懂故事脉络、大胆讲述自己所理解的阅读内容、获取美术信息创编二次美术设计、有兴趣地认读识字的目标不同,中、高年段学生注重将绘本与体验故事意蕴、运用语言相结合。
46-48

可触可感的“朗读”

摘要:吕叔湘先生曾介绍过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一位美国女教师克拉格夫人教莎士比亚戏剧课的例子:上课她和学生一起念,她念一段,学生也念一段,念完了,她就问:“有什么不懂吗?”所有需要解释的地方解释完了,她又问:“你们觉得这一段写得好不好?”学生说:“看不出。”她就说:“再念一遍,再念一遍。”她又和大家一起念。念完了,她又问:“全懂了吗?”可学生反应不那么活跃。她又说:“再念一遍,再念一遍。”
48-49

基于微社交软件的小学语文“微作业”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在《辞海》中,作业被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教育大辞典》则把作业细分成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两类。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与途径,但完成课外作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个艰难而又痛苦的过程。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评价仅以课程标准作为唯一的指标,几乎忽略了学生做作业的心态。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