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知识杂志

《语文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3-6210
  • 国内刊号:41-1041/H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6-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8
  • 综合影响因子:0.1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知识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名师在线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实录与点评

摘要: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由花及人、再谈人生、最后照应开头看花的行文思路;体会文章作者由期望到伤感再到困惑无奈并最终释然、乐观的情感轨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立意技巧。2.品味文章极具内蕴的语言,体会“拖磨”“畏惧”“蜿蜒”等词语意蕴,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对话。
3-7

课堂教学中的“常”与“变”——兼评陈广团的《可以预约的雪》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设计建构生成课堂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便处于动态生成的关系中。这里面有教师智慧的变与不变,有学生生成与提升的快与慢。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充满了诗意的辩证。林清玄在散文《可以预约的雪》中提出应该正确看待生活中“常”与“变”。这应该给我们以启示。
8-10

让语文回归语文——陈广团《可以预约的雪》教学实例浅析

摘要:新课改进入了深水区,语文教师开始对课程改革进行全面反思。对于课堂教学,他们已经不再热衷于好听、好看和热闹,而是摈弃浮躁的花样噱头,回归语文的本质,努力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陈广团老师是近几年我省比较活跃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是一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就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他的教学理念是“把语文当语文来教”。
11-11

《劝学》课堂实录

摘要:师:大家坐到盐城中学的课堂上已经24天了,对中考仍然记忆犹新吧?中考既是一次无情的分别,也是一次残酷的分流。很多同学没有你们幸运——实现“盐中梦”。为此,我再次祝贺你们!(众鼓掌)现在请你拿起笔,写一句赠言送给你当年的同学,好不好?(众议论)大家不要紧张,不需要你用白话文来表达,而是用文言文来表达。(众惊讶)不要紧张嘛!
12-18

“教学引擎”的设计师 生成资源的开发者

摘要:特级教师李仁甫在其《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一书中提出了“教学引擎”与“课堂启动模式”的概念。所谓“教学引擎”,就是指用来启动课堂其他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先行性环节,它相当于一台发动机。“课堂启动模式”,就是指课前设置好的、用来启动课堂的范式,它相当于发动机的型号。仁甫老师认为,“生成课堂”在教师简单检查和导入之后。
18-20

文言教学巧切入 互联聚焦大智慧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偏向于讲字词,讲语法和翻译,类似大学课程中的古代汉语;一是偏向于讲人文,大讲特讲人文道理方面的内容,将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抛之脑后。而特级教师李仁甫执教的《劝学》,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感的洗礼中生成智慧”[1],让文言教学不再枯燥。
21-22

“文”“言”相生“ 劝”“学”自成——生成艺术在《劝学》课例中的运用

摘要:传统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常规课一般注重“言”,逐字逐句串讲,害怕错过知识点;公开课一般注重“文”,内容分析细致到位,担心过于常规。教学路径,基本都是固定的设置,从字到句,由句到段,连段成篇,这样存在的意义是推动教学路径的完整演绎,对于机械记忆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这样的方式势必会错过许多沿途的风景。
23-26
语文知识杂志教材解读

《项脊轩志》里的“百年老屋”

摘要:《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归有光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后人称为“明文第一”。《项脊轩志》中对“项脊轩”是这样定位的:“百年老屋”。文章开首这样说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7-28

老舍“特殊”在哪里——重读老舍的《想北平》

摘要: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不是一般意义的思念北平,而是在特殊经历中、特殊年代里生发的特殊情感。要真正理解老舍的《想北平》,需要弄清楚那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时代。一、“想北平”的特殊经历老舍的《想北平》,表达了对北平浓得化不开的深厚情感。苏教版《教学参考书》认为,《想北平》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北平。
29-32

必须添加的注释和无须添加的结尾——《蒲公英的岁月》一文的两点释疑

摘要:苏教版必修二语文读本选取了余光中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中的一篇文章《蒲公英的岁月》,本文和苏教版必修二课本《听听那冷雨》可谓姊妹篇,思乡的主题相同,诗化的语言相似。课本和读本内容相互映衬,选编者用心良苦。在教授《蒲公英的岁月》一文时,笔者认为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揣摩,便拿出来和学生讨论研究。
33-34

以“我”为镜——探究《品质》中“我”的文本价值

摘要:《品质》的主角毫无疑问是格斯拉兄弟,其主题指向也显而易见,因此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自然聚焦于格斯拉兄弟及其制靴手艺背后的美好品质。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小说对格斯拉兄弟及其制靴手艺的叙述都是通过“我”而展开的,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并挖掘“我”身上的文本价值。
35-36

《后赤壁赋》:苏轼的又一次精神突围

摘要:《后赤壁赋》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重要作品,可以作为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心理状态的重要资料。此文与《前赤壁赋》为姊妹篇,两文的写作仅隔三月。前赋中“苏轼把人生的解脱归之于理,从理性上论证物我皆可无尽,短暂的生命融入自然即可永恒”。[1]那写于三月之后的此文又意欲何为呢?历代方家对这一问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求索不已。
37-38

做生活的“鉴赏家”——汪曾祺小说《鉴赏家》赏读

摘要:《鉴赏家》一文被选入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之中,位于“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模块。汪曾祺在《鉴赏家》中塑造了一个懂得鉴赏的果贩叶三的形象。《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鉴赏”一词的解释是“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一位卖水果的能成为“全县第一个鉴赏家”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作者在文章的前面花了不少笔墨来铺设这件事情的合理性。首先,叶三聪明,脑筋活络。
38-39

再谈《拿来主义》语言的讽刺性

摘要:不少人都谈过《拿来主义》语言的讽刺性,大都将笔力集中在反语、比喻、细节描写等方面。这些研究都抓住了重点,分析细致、深入,让读者受益匪浅。比如使用反语手法的词语就不少。“发扬国光”原文加了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表明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投降媚外,丢国家的脸;“进步”是变本加厉的卖国行为。
40-42

人物立场:解读《鸿门宴》的关键

摘要:《鸿门宴》作为文言名篇,既是文言学习的蓝本、文学写作的典范,也一直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文本切入和解读的方式各有千秋。笔者以为,从人物的立场变化来探究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从而客观地评价人物,是解读文本比较省力的角度。发生在秦都咸阳郊外鸿门的这次特殊宴会,与其说是一场宴会,不如说是一场角力赛。
43-45

自我解脱的四个层面——解读《归去来兮辞》

摘要:“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这样评价《归去来兮辞》。其不事雕琢的文字、潇洒出尘的意象、通脱自然的审美,让许多文人赞叹不已。尤其是陶渊明生命意识的觉醒,对“心”的推崇坚守,自动自觉放弃官场、回归自然的行为,连苏轼都觉得难以“师范其万一”。《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仕”与“归”的分水岭。
45-46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

横镶竖嵌总相宜——校本课程《漫话“嵌名联”》教学实录及点评

摘要:2015年元旦刚过,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和南大附中一行客人来到部级楹联教育基地——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考察楹联教育。其间,笔者和初二(207)班的同学们代表学校,为来宾展示了一节校本楹联课,课题为《漫话“嵌名联”》,反响不错。以下为实录。课前事:1.PPT显示欢迎辞:部级楹联教育基地——怀文中学欢迎您!2.教室里循环播放张瑜演唱的《笠翁对韵歌》。
47-51

留些土地种“联”花——《漫话“嵌名联”》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摘要:对联,亦称属对、对对子,是一种古老的文学艺术。短短的两个句子,却能尺水兴波,芥纳须弥,带给人们古典文化的意境熏陶与美感享受。唐宋以降,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塾,对对联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也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高雅游戏,凡有点文字功底的人大多能即兴对上几句。可惜,现代学校的语文课堂已远离对联教学很久了。所幸有像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这样的学校将对联教学引进了校园。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