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知识杂志

《语文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3-6210
  • 国内刊号:41-1041/H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6-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8
  • 综合影响因子:0.1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知识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名师在线

多元审视:感受传统的博大精深——语文学科在“传统”中的地位、使命(四)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大量广,进入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每每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潜存于文字中。多领域感受、多元审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语文学科通过课堂阅读、感受与浸润,优秀传统文化才会自然进入学生视野,影响学生的意识与观念,渐渐积淀下来,从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代学生中生根并得以延续。从多元审视层面来看,语文学科应该怎样做好传承工作呢?
3-5

离学生近些,再近些——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点心得

摘要:在平时与语文教育界同仁交流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味索然,上课极不投入,表现出一种"游离"状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即便是一些优秀教师,也偶有如此苦恼:备课时想的很精彩,上课时显得很无奈(特别是一些竞赛性的借班上课)。探究此类现象的根源,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老师未能真正"走近"学生恐怕也是一个致命伤。
6-9

台阶:父亲的精魂——析李森祥《台阶》的文学意象与文学典型

摘要:一次公开教学课中,有位老师让学生质疑《台阶》,学生提出质疑:作者在《台阶》一文中对父亲是有思考的,父亲修建新房,将原有的三级台阶建成了九级台阶,但建好了九级台阶的父亲并没有享受到快乐,这是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互助学习,其中一位同学认为:父亲建起九级台阶就衰老了,这是可悲的。
9-11

知识系统:语文课程亟待完善的内容

摘要: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新课标实施以来的15年,"去语文知识化"已经对语文学科的建设、语文课程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界,诸多有识之士已经屡次呼吁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研究。然而,语文课程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欠缺似乎积重难返,轻视语文知识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此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12-14
语文知识杂志教材解读

《陈情表》“孝”之科学解读及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解读与合理传承孝道文化,是当下语文工作者必须担负的—个职责。本文拟就通过对《陈情表》一文的解读,谈谈笔者对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5-17

“择所适”:《放鹤亭记》的哲理取向

摘要:苏轼的《放鹤亭记》写于谪贬徐州期间,记述了苏轼拜访云龙山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在教授《放鹤亭记》集体备课时,有的老师认为,"放鹤""招鹤"表明作者仍在隐与仕之间的矛盾与徘徊;有的认为,课文表现的是苏轼随遇而安的消极情怀……苏轼的《放鹤亭记》情感取向到底是怎样的?
18-21

《兰亭集序》的崇高之“悲”

摘要: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内容可以用文中的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乐、痛、悲。"乐"与"痛"都不难理解,而对文中的"悲"如何理解,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有价值的话题。文中第一段写诸多名士相聚兰亭的赏心乐事,这里有怡人美景可赏,有高朋相聚之乐,有饮酒赋诗之趣,"信可乐也"。第二段由眼前好景,生发出好景不长,人生苦短之慨,叹言"岂不痛哉"。
21-22

蔺相如与赵王的对话:被忽略的“口舌”

摘要:战国,是崇尚力量、寻求霸业的时代,各国四处征伐、开边扩土,自然名将辈出,灿若星河;战国,又是邦交频繁、重视谋略的时代,各国举贤简能、虚心纳策,于是说士奔走,折冲樽俎:可谓文臣武将,交相辉映。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名将廉颇却和能臣蔺相如有了一次文武交锋:到底是野战之功在上,还是口舌之劳为重?
23-24

找寻解读细节描写的“钥匙”——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例

摘要:细节描写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等进行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在小说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作用。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主题的深刻性"。
25-27

《道德经》里悟大道——读《老子》(五章)有感

摘要:《老子》(五章)被选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然而师生们阅读后普遍感叹晦涩费解,味同嚼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可道之道,不可名之名,便是永恒之道和永恒之名,老子似乎在忽悠我们,"道"犹如水中月,"名"好像镜中花。
27-29

影响《背影》解读的两件事

摘要:《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然而如果要真正读懂《背影》,就不能不关注"姨太太"事件与"代领薪水"事件。 一、《背影》中的"姨太太"事件 语文教材中,《背影》是不衰的时尚话题。有人指责"《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规",有人认为父亲"形象很不潇洒",也有人认为父亲品行上"没有合乎公众价值观的闪光点”,既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也不是合格的父亲……这样的指责与解读,多是因为脱离特定历史情景、虚无历史造成的。
30-31
语文知识杂志语言文学

“相”“见”的指代意义与词性认定

摘要:"相""见"表达"你""我""他""她""它"等指代意义时是什么词?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2010年第9期《语文学习》"语言"栏目刊发的姜燕萍老师的文章《"相""见"是什么词》讨论了这个问题。
32-34

悲莫悲兮生别离——古代离别诗情感意蕴探析

摘要: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34-3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前言》语言失范例析

摘要: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于2014年推出了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6月版)。从2004年初版到去年第3版整10年,该词典以其特殊的规范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尤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6-38

《短歌行》中的“省句比兴”式化用

摘要:曹操在《短歌行》中为了表达人生苦短背景下的贤才难求、王业未就的悲凉、慷慨的意绪,极富创意地运用"省句比兴"的方式,化用了《诗经》中的《郑风·子衿》和《小雅·鹿鸣》。遗憾的是,很多编者在编选《短歌行》的时候,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8-39

《红楼梦》阅读之整体把握角度浅谈

摘要:《红楼梦》内容浩繁,主题深广,头绪众多。初读者如何尽快了解全书内容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读心得,提出了整体把握《红楼梦》的八条线索,姑且称为"八一一"读法。有了"八一一"读法,可使小说阅读有"高屋建瓴"之感,收"抓纲务本"之效。
40-45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灵活性——以《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为例

摘要:教学设计既要体现系统意识,即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该文本在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前后关联,要跳出教材看教材,还要具有灵活的意识,即能根据单篇文本和具体学情灵活设计问题、情境和活动,走进教材,走近学生,多方联动,促进理解。
45-47

智慧设计:让经典“嵌”在学生脑海——用“好玩”的方式读《获得教养的途径》

摘要:经典如何"嵌"在学生脑海?一种思路是,让阅读教学放下严肃的面孔,让课堂学习充满儿童生活的情趣与滋味,使学生处在其中觉得非常"好玩"。 "好玩"即有趣、有意思、能引起兴趣。对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话题,学生尚未触及,尚未思考。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