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知识杂志

《语文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3-6210
  • 国内刊号:41-1041/H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6-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8
  • 综合影响因子:0.1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知识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语言文学研究

再论“辅车相依”之“辅”有“面颊”义

摘要:人们常用"辅车相依"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可见"辅"与"车"必然是两件紧密相连的事物。但是关于"辅车相依"中"辅"字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车上的一个部件,指的是附于车轮外旁的直木;还有学者认为它指的是脸上的一个部位,应当理解为"面颊"之义。一、"辅车相依"的出处及各家对"辅"的理解"辅车相依"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
3-4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摘要:古汉语中有许多近义词,它们可以构成一组,但在释义和使用上有不同之处。"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都是军事术语,虽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分。1."征",从"彳""正"声,声兼义。《说文·辵部》:"征,正行也。"此为其本义。如《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帝王巡行是一种"正行",故用"征"。后引申为远行。如陶潜《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又引申为征战,褒义词,强调施事和受事双方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敌国不相征也。"《尚书·胤征》:"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墨子·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用为进攻,一般指长距离的攻伐。《资治通
5-6

要正确使用“沧海横流”

摘要: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选修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都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此处用"沧海横流"修饰英雄是不对的。无独有偶,《天龙八部》中对义薄云天的真情好汉萧峰的评价:"他行侠仗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是一个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此处这个成语这样用也是不妥的,那么,何谓"沧
6-6

在消长转移中发展 在约定俗成中规范——谈现代汉语词义的继承、发展和规范问题

摘要: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的更新,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在不断的渐变中消长、转移、更新、规范。词义在这消长转移中发展,在约定俗成中更新并规范。现代汉语词义继承着古代汉语(以下简称为现汉、古汉)词义,其继承和发展、渐变和规范主要表现为两大类别:
7-9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研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本也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内容上比原来丰富深刻,形式上也比过去多彩多样。但教学容量的大幅增加、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造成语文教学的紧张急促,浮光掠影,流于肤浅。尤其是文言文,因其难懂,因其量大,很多文言教学最后压缩为功利的翻译和背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近几年的授课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9-10

浅谈高中语文分享式教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分享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分享教师的阅读经历,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并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当下语文教学中,学生总是要问,学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高考能考到吗?老师在讲题的时候也是反复联系高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高考,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高分,考上大学。高考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唯一
11-12

浅谈语文课上板书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多媒体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视听效果、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益等的确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过,笔者在最近观摩不少节语文课以后,认为有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和多媒体和谐共存,而不是厚此薄彼、非此即彼。特别是板书这一教学手段,如果被边缘化甚至淡出课堂,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一,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联络师生感情的桥梁。作为从传统课堂走出来的人,大家一定会很怀念那信手一圈一个标准圆就出现在黑板上的数学老师;也一定不会忘记那粉笔字写得犹如书法作品般的语文老师;还不会忘了眨眼功夫一只猴子、一个桃子、一个西瓜就简洁传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美术老师。
13-14

谈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涉及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目标。关于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传承文化,有人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人认为是学习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有人认为是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7-18

和美润泽 心灵诗意 陶冶性情——郭晓颖《周庄水韵》课堂观感

摘要:有幸观摩郭晓颖老师执教的《周庄水韵》,感触很深。《周庄水韵》是一篇经典的优美散文。"水"是表象,"韵"是内涵。透过"景美"感受"韵美"。从表象出发,触景生情,为常规模式。许多老师上过示范课,出新、出彩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让北方农村孩子去感受江南水乡的恬静闲适,无论运用什么方式,都因缺少水的灵性而感觉不会很到位,中间的阻隔难以言说。郭老师整堂课设计精巧,"语文味"十足。走进文字、文学、文化的交融世界,和谐尚美,给人以诗意的享
19-21

语文教学中板书演示行为研究

摘要:语文教师课堂演示行为包括板书、多媒体应用及范读、角色扮演等。语文课堂中的演示是一类学科特点很强、设计要求很高的教学行为,其教学功能的指向较广,教学绩效亦较为显性。语文教师课堂演示的强学科特点和高学科要求体现为:第一,资料素材的丰富性。如多媒体应用的大量课外信息及各种文化产品;第二,显示的艺术性。如范读对文本声情演绎,角色扮演的演艺色彩,板书的形式感(逻辑构架),书写的书法审美,多媒体的影音效果;第三,内容的重构性(再组织性)。比如板书的内容,要求用文字对文字教本及口语教学材料进行归纳、抽象
21-24

说名解字话语文——以一堂高一语文起始课为例

摘要:每当接高一新生的课,总离不了自我介绍。我是把自我介绍和语文起始课结合起来上的。我的名字容易让学生联想到人们平常吃的食物。每次我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胆大的学生就会笑出声来。我也不责怪他们,继续我以下的介绍。我姓王。这一个"王"字,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之一,易读易认易写。但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学生发言:"帝王""君王""国王""侯王""郡王"。)同学们这些解释不算错,但谁能说说为什么"王"是最高统治者或是爵位最高的或是势力最强的?没人说得出。于是我分析它的字形:最上一横代表天,最下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把天地人三者贯穿起来的人才是"王"。因此,"王"的地位是最高的,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统治一个国家。因
25-26

创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不可忽视的六个问题

摘要:戏法人人会,奥妙各不同。目前,全国比较知名的高效课堂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和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等。透视这些高效课堂,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创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以下几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学生能做
26-29

爱之深,责之切——《高山仰止》(第一课时)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及反思

摘要:【教学设想】《〈论语〉选读》作为浙江省选修I A模块中的必选模块,怎么教?怎么学?如果我们只遵循先梳理文言字词、再读各个章节、最后概括孔子思想的这一思路,不需三个课时,学生就会哑然,原来学习《论语》是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啊!这显然是违背了选修课程开设初衷的。《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巨著,是硬塞给学生一些思想还是与经典展开对话,从而在无形当中获得一些思想上、文化上乃至塑造人品上的一些启示?答案显然是后者。那么如何进行对话?如果我们把《论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我们能把这棵大树的枝枝杈杈、花花叶叶都教给学生吗?显然不能!那么,我
30-33

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原则

摘要: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工作落脚点在课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阐述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内隐的指导性与操作性的要素的落实,教学方式与过程的优化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设计与操作的水平。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基于"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承的工具"。[1]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母语,并能顺利地用以交际。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
33-35

潜心涵泳,深入探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尝试

摘要: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倡导者、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认为,"研究性教学"意味着"教学的本质是研究或知识创造"。在张教授看来,"‘思想'意味着探究、创造与问题解决",而"‘体验'意味着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由此生成兴趣、关心和意义"~[1]。我们注意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36-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摘要: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在于批判封建的教育制度;二是认为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笔者在讲授时发现,这篇课文的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深化,那就是:作者以委婉的笔触否定了自然状态下获得文化知识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以含蓄的笔墨肯定了学校教育的规范和实效。这篇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百草园,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在这两部分中,写了六件事,每
39-40

让语文走在“深度解读”的路上

摘要: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已经渐渐褪去新课改之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但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照本宣科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从而还原语文的本色,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下面笔者想就深度解读文本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41-42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知识问答

论《陈情表》的“反复”

摘要:《陈情表》自问世以来,获赞誉无数。为文中之真情感动者有之,如宋代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1]为文章结构之精妙赞叹者亦有之,如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中说道:"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