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知识杂志

《语文知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为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及语言文字爱好者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理论新视野、语言学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研究生论坛等。
  • 主管单位:郑州大学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3-6210
  • 国内刊号:41-1041/H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36-9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8
  • 综合影响因子:0.1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知识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知识杂志古代文学研究

试论《水浒传》的神魔小说情节模式及其意义

摘要:作为英雄传奇长篇小说的《水浒传》,故事框架上有一个庞大的神魔小说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忠义”的主题,并且使得全书更加紧凑圆合。
4-6

新发现清代陇右诗人吴镇诗集一部——《玉芝亭诗草》的内容与文献价值

摘要:清代陇右诗人吴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但其早期诗集《玉芝亭诗草》流传较少,学者多未寓目,相关文献亦未著录。本文通过对《玉芝亭诗草》及《松花庵全集》、《洮阳诗集》的比较研究,详细论述了《玉芝亭诗草》的内容及吴镇早年的诗学成就,并辑补了吴镇佚诗若干首。《洮阳诗集》的编选者将吴镇部分侠诗羼入其祖父和父亲名下,本文亦进行了一一辨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吴镇提供参考。
7-11

小说评点“春秋笔法”理论与中国叙事学

摘要:明清小说评点家对小说叙事“春秋字法”的揭示,对直书、曲笔艺术的探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小说叙事“春秋笔法”理论。这些理论本身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叙事学理论话语,具有巨大的理论活力.亟需我们深入发掘并加以系统、规范地整理。
12-15
语文知识杂志现当代文学研究

写实的、大众的、草根的文学追求——也谈杨逵对文学理论建设的自觉意识

摘要: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杨逵不仅是以《送报侠》而闻名的小说家,还是重要的文学理论评论家。其带有左翼色彩的文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深化,清晰地呈现出写实主义——文学大众化——草根文学的思考轨迹。杨逵在文学理论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他放眼于台湾新文学运动整体构建的自觉意识。
16-21

桃源的发现与缺失——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矛盾心态

摘要:“乡下人”沈从文在都市生活中经历了“无家可归”的遭遇之后,创作上又重返“湘西世界”,试图找回自我的心理皈依——梦中的世外桃源,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逃路。但情感上的眷恋无法阻止现实湘西人性美的缺失,更何况湘西世界所依存的传统文化本身也未必是完美的,所以理性认识使沈从文又不得不在完美之中置放了人事错位的哀伤。其实,这正是沈从文主观意愿和现实体验的分裂,也是沈从文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矛盾心态的体现。
22-24

新时期文学中不同性别视角下的“女强人”形象

摘要:本文从性别叙事的角度,通过男女两性叙事文本中性别意识的流露、叙事策略的不同、审美心态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文学中“女强人”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色。
25-27
语文知识杂志理论新视野

简论丁西林喜剧的艺术价值

摘要:丁西林喜剧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谐、理性的喜剧精神;以幽默为主、讽刺为辅的喜剧手法;风趣、机智、俏皮的喜剧语言。
28-30

以家庭衰落写历史变迁——《思旧赋》与《喧哗与骚动》之比较

摘要:中国作家白先勇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思旧赋》和《喧哗与骚动》来作一比较。这两部作品在主题、切入角度、人物设置及作家的情感倾向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和不同的人生经历,两人的创作又呈现出差异:亲历巨变使白先勇对人世的沧桑和命运的无常有更多的体会,而远距离的观照使福克纳获得了更客观更广阔的视角。
31-34
语文知识杂志语言学研究

论趋向动词“来”、“去”的应用规律

摘要:趋向动词“来”、“去”反映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同一位移,“来”以终点为参照点,“去”以起点为参照点。它们的应用规律如下:说话人位于终点时,只能用“来”;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与终点没有归属关系,或者即使有,在对话当时也位于终点之外,只能用“去”;说话人或者听话人与终点有归属关系,或者即使没有,但在对话时听话人正在终点,“来/去”都可用。
35-38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探讨

摘要: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分为语言本体知识的教学和语言中所含文化因素的教学两部分。本文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包括静态文化因素和动态文化因素,并指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39-41

民事判决书之语篇语义建构资源分析

摘要:法治社会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生活纠纷,而民事判决书是法律意志的体现。因此,本文运用Martin的语篇分析理论对民事判决书进行了基于语篇层面的评价、概念、联结、识别和篇章格律五个维度的分析,揭示建构中国民事判决书语义的语言资源。
42-45

《诗经》“贶”古义新证

摘要:本文通过金文材料,对《诗·小雅·彤弓》中的“贶”的词义进行了研究。“贶”在金文中义为“转赐”,后世典籍用为“赐”。毛亨传训“贶”为“赐”,郑玄笺认为“贶”有“欲加恩惠”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由“欲加恩惠”可知“贶”可训为“善”。本文认为“贶”由“赐”义到“欲加恩惠”,再由“欲加恩惠”导出“善”这一义训,是可以讲通的,不必改读他字。
46-48
语文知识杂志语文教学研究

从实用主义看本科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良

摘要: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理论僵化、教条化。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产生认知价值。文学理论教学要改良,就应该把理论落实到实处,联系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史来讲述文学理论。而这对课堂规模、讲课方式、考查方式、课程关系、教师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9-52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古典小说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说教学肩负着文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双重使命。小说德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德育渗透来完成的。成功的德育渗透离不开道德的外在教化,更离不开个体对理想品德的自我内化,两者应该完美统一。
53-56

浅谈中文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母语教育,然而我们的教育却似乎越来越偏离轨道。我们的中文教育在逆境中举步维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的中文教育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57-58

古文字形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汉字构形有理性的特点,追溯古文字形体,结合古代文化,发挥其利于学生批量识字、利于纠正错别字、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深入理解等作用.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59-61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

摘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62-63

探究文本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摘要:能否准确而深刻地探究文本,是阅读理解文本成败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探究文本可以分为浅层探究和深层探究两个层面:浅层探究就是指读懂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字面意思;深层探究就是透视文本,即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洞察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到作者通过文本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