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 42-1016/G4 国内刊号
  • 1004-0498 国际刊号
  • 0.3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争鸣、阅读鉴赏、写作指导、方法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案例、语言园地、文教随笔、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名家访谈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谭邦和教授访谈录4-11

摘要:一、语文课程改革要推动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现代转换 谭邦和(以下简称谭):我的专业是古典文学,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至于我为什么会参与到语文课程改革,其间的确有一段往事。上世纪末,基础教育有一个反思的潮流。大家都认为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特稿
高中写作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课标内涵探析12-20

摘要: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及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高中写作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推动,虽然有些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验中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整体看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原因除了高考体制潜在的影响外,还与不少老师对高中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认识不清有关。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文本·解读
知人论世在文本解读中的辩证运用21-27

摘要:当前,对知人论世在文本解读中作用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支持者认为文学是作者的心声,是时代的镜子,所以文学研究必须要“知其人”“论其世”;反对者认为很多文学作品如果联系其人其世,往往会束缚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英美“新批评派”理论也早就否定了作者意图,所以知人论世在文本解读中并不适用。

功利阅读——对文本价值的小视和弱化28-30

摘要:先有文本,再有阅读,然后才有阅读教学,再精美的文本都不是为“教学目标”而生成的,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是多元而繁复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像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文本是最缤纷的风景,阅读是最愉悦的心灵旅行。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思考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31-36

摘要:关于如何编写语文教材的争论,自语文课程开设以来,从未散尽硝烟。这些争论,围绕一个根本性问题: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者那里,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从建国至今,教育部颁发的所有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文件,都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

阅读课选择“教什么”的三个思考37-41

摘要:阅读课选择“教什么”,涉及到三个要素的综合处理问题:一是课文,面对“这一篇”课文选择教什么;二是学生,面对“这一班”学生选择教什么;三是课时,在“一课时”这个时空内选择教多少。综合起来,关于阅读课“教什么”的问题,是指教师如何从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出发,从“一课时”可以实际解决问题的量出发,从“这一篇”课文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语文新锐
农村初中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培育策略42-46

摘要:学习情感是学习者个体对学习材料、学习过程的主观感受,是其对所面临的学习任务的认知、学习行为的认同的心理因素,是学习者对学习是否符合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并削弱和降低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师亟需具备四种意识46-51

摘要:前一段时间有幸聆听了几节市级优质课和学校的公开课,受益匪浅,从中能明显地感觉到当前语文教师较强的把控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在赞叹之余也有很多担忧,对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的问题,我也有了一种欲吐之而后快的冲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课堂·教学
对话有效,需提问有窍52-55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教师一般采用问答式对话进行。但是,不少教师课堂提问不甚得法,“问”得频繁、肤浅,使整个课堂看似热闹、有“温度”,实则波澜不惊,平淡无味,没有“深度”和“广度”。要让师生对话灵动有效,课堂趣味十足,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呈现还需讲究一些诀窍。

彰显学科规律 促进素养提升——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55-58

摘要:如何设计和推进语文课堂活动,使语文课堂活动聚焦、有效、生动,这是语文教师需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研究的课题。实践中,一些老师在活动的设计和推进过程中比较随意,不太顾及学科、学生、教材等的实际,比较盲目,比较杂糅,效果自然就不太理想。为此,我们需要遵循课堂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增强课堂活动的魅力。

古诗词教学的“三味”59-63

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词文化积淀,诗词是中华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让学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古诗词教学的最优化,笔者最近参加了咸宁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听完了参赛教师的讲课后,有了一些想法和感悟,并以这些课为例,做了一些探索。

课本剧表演的评价策略探究——以《史记》教学为例63-67

摘要:“课本剧”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能够通过教室或舞台表演来表达文章主题的戏剧小品或小型话剧。“课本剧”表演在初中小学课堂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深受学生欢迎。相较于课时紧缺、文本内容偏深、学习压力更大的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课本剧”表演确实有些难度。但随着《史记》等文学性较强的文本进入高中语文课堂之后,“课本剧”表演再一次成为了老师们热议的焦点。

文本细读:微型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68-70

摘要:什么是“文本细读”?用朱光潜先生在《美学》里的形象描述就是:“慢慢走,欣赏啊!”细读犹如观景,需要欣赏者放慢脚步,用充裕的时间,以宁静的心境慢慢体会。基于文本细读的微型小说的教学实践探究,是以学生对微型小说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以引导学生对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为着力点,最终落实到学生对微型小说艺术价值的认识理解上,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微型小说的文学鉴赏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翻转课堂与语文教学的美丽融合——基于语文翻转实践的思考71-73

摘要:从2012年起,翻转课堂开始在我国中小学校传播,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中最具活力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主要是数字化资料,如音频、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作业。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简而言之即学习的人性化。语文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

由言明象,由象得意——文学文本解读的路径73-76

摘要: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章首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思是作者表达头脑中的思想感情,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形象又需要通过语言来描述——作者的创作要经历由意到象,由象到言的过程。读者要想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意,需要与作者的创作过程反方向而行,即由言明象、由象得意。

准确解读文言文应从整体感知入手77-79

摘要: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讲解、归纳相关的文言知识点,这是所有教师都认同的。但是,仅仅止于此,我们的文言课堂又难免单薄而乏味。于是我们可能就会再加上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写作特点、总结主题等等环节,如是却又显得生硬且落人窠臼。

阅读教学要把文本理解引向深入——以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为例79-82

摘要:阅读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而且要根据学情状况,通过一些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平时学生个人自发阅读随意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验等都有限,如果以自发的阅读方式进行语文学习,会造成理解不够深入,也不够系统,这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与鉴赏”的目标就有很大距离,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全面、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从而达到“鉴赏”的境界。

浅析《老王》中“我的“愧怍”82-83

摘要: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的文末如是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先生称自己是“幸运的人”,称老王为“不幸者”。但大家都知道,钱杨夫妇在中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受非人的折磨,被整得苦不堪言:钱钟书被批斗,杨绛先生被人剃了“阴阳头”,被分配去清洗厕所,杨绛的妹妹杨宓被逼得心脏衰竭而辞世,女婿王德一不堪受辱而自杀。杨绛先生之所以面对老王感到愧怍,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老王比他更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