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 42-1016/G4 国内刊号
  • 1004-0498 国际刊号
  • 0.3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教学与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争鸣、阅读鉴赏、写作指导、方法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案例、语言园地、文教随笔、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名家访谈
有关现代语文教育与研究的几个问题——王泽龙教授访谈录4-9

摘要:一、回归传统不是语文教育的出路 高健(华中师范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高):王老师,很高兴您接受我的访谈。作为一名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的知名学者,相信您一定非常关注现代语文教育与语文教育研究,能谈谈您对目前现代语文教育以及语文教育研究的看法吗?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博硕论坛
方法:经典式阅读教学的核心——有感于现代语文教学与教材建设的荒谬10-17

摘要:经典导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汉语教学界的呼声,一直到目前,大陆以校本课程建设的形态仍在不遗余力地努力着。但是,收效甚微。它的病根在哪里?为什么要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怎么开展?这是需要思考的教学论问题。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教材
言情共相生——《藤野先生》细读18-28

摘要:现有对《藤野先生》的解读文章,大多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探讨此文的思想价值为主,而依从并沿着文字的路径步入其思想殿堂的研究却不多。

忧乎?惑乎?索乎?——《杞人忧天》赏析29-32

摘要:《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相传为战国时代列御寇所作。列御寇生活于东周威烈王时期,与郑穆公同时代,迟于孔子,早于庄子,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市)人。是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他是上承老子下启庄子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斑羚飞渡》综述:复杂性思维下的深度教学33-36

摘要:《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文章,本篇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以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的多重内心世界37-40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对于这位诗人的学习,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两册语文教科书中,先后有多次人选了陶渊明的作品。其中就有《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及《五柳先生传》,乃至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也有“晋陶渊明独爱菊”之类的表述。一位诗人的作品在一套教材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足见其地位与成就。

《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与烘云托月法40-43

摘要:关于《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中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而对刘邦的形象,则说:“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这种贬项羽褒刘邦的分析最大之误区就在于将《鸿门宴》独立于《项羽本纪》之外作人物形象分析,从而产生了片面解读人物形象和违背作者创作意图的偏颇理解。

“窃书不能算偷”及孔乙己的书香梦43-45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妇孺皆知的小人物,他自命清高又迂腐可笑,心地不坏却无人待见,孑然一身而自顾不暇,凄惨离世但不知所终。他活着的时候,身边包围着那么多的笑声——嘲笑、讥笑、嗤笑、哄笑、玩笑、耻笑,只是没有一声传递正能量的笑;他死后,像空气一样弥散消逝,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评判,也没有叹息。他的离去只是让身边的人少接触那些“之乎者也”的酸腐书生腔调,也许算不上什么损失;对孔乙己本人而言呢?满腹牢骚,一腔遗恨,求取无得,梦断之憾,都随着一缕幽魂而勾销。

《小狗包弟》该教什么45-47

摘要: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中谈论的所思,散文中表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赖其独特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小狗包弟》中巴金“这一位”作者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因此,本篇散文课堂教学的质点,自然是引领学生品悟情思的载体——语言,然后才能真正进入思想的深层。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文本·解读
“均”境与规定语境下的孔子情怀——《季氏将伐颛臾》的文本内涵48-54

摘要:关于“季氏将伐颛臾”,教参这样分析:……孔子的“入世”精神在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当时礼崩乐坏,但孔子本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礼”与“仁”的主张……冉有与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所以,孔子对这两位学生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观点明确,情绪慷慨激昂。冉有是孔子的学生,语言表达比较委婉,而孔子的观点态度却十分鲜明,充分显示了“当仁不让”的精神。

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氓》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接受为例55-58

摘要:一、“弃妇”:评价立场的失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人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教材钩沉
清朝末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20世纪中学语文教科书发展史(一)59-66

摘要:清末引进新式教育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新兴的学堂按照终点排定课程。课程中既有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有传统的文化知识。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争鸣
语文=语言+人文67-76

摘要:韩愈有句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道”,就包含“人文性”。这句名言出自于《师说》,《师说》为每种版本的语文课本所选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呈现这个“人文性”呢?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所有版本的辅导用书都将这个“道”解释为“道理”。粗看上去,的确也不违和;细加推敲,即觉有违原意。在“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儒韩愈的“人文”世界里,“道”的唯一意义就是儒家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与王晓军老师商榷77-80

摘要:一、王晓军老师的观点 祥林死后,祥林嫂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当了一段时间佣人,后又被婆婆捉了回去强行卖给了贺老六。祥林嫂是从卫家山逃出来的,这本无异议,小说中也明确说明:“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可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6年第5期却刊载了王晓军老师的《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吗》一文,认为祥林嫂来到鲁镇并不是逃出来的,而是婆婆只赚不赔的精明主意。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思考
走进“语文+”时代81-85

摘要:改变还是传统,对有些语文教师来说,是问题,是矛盾,认为使用这些科技手段,与语文教学是不相符的。其实,语文从不曾脱离时代的发展。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早已告诉我们,文学始终是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彰显着社会的最新鲜最深刻的部分。那么,如今就更不必排斥科技的融入。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名师手记
撕开现象的黑云——《雷雨》备教手记86-92

摘要:2013年10月,广州市骨干教师每人要到对口支援学校讲一节示范课,我被安排在从化中学。根据教学进度,我选择了经典篇目《雷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语文新锐
“象”的流动与转化——从“象思维”视角解读《辛夷坞》93-96

摘要:一、“象思维”:古诗词的本体思维 “象思维”是王树人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以区别于概念思维的思维体系,“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乃是区别于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或者称之为非概念思维。如果把概念思维或逻辑思维划为理性思维,那么象思维亦可称之为非理性思维。”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四个维度96-98

摘要:后课改时代的课堂,课堂教学实践已渐多元化,不断将课改精神引到实处,打造有效课堂。但是,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即课堂的雷同化现象明显,导致“少慢差费”的低效仍然存在,课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何破解一线教学的困境,让语文课堂真正从低效走向高效呢?笔者经过实践与反思认为,教学设计中应从以下四个维度用心用力,打磨课堂,从而逐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