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阅读鉴赏、课堂实践、写作讲坛、方法探索、考试评价、教材教法、语言园地、教学案例、文教随笔、原创天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498
  • 国内刊号:42-101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59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本期头条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考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而言,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比较普遍.一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较普遍。所谓“穿新鞋”,是指教材的内容更新了.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所谓“走老路”,是指采用的仍然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中仍然保留着一些老篇目,有的老师仍然采用老的方法在教。
6-9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探索与发现

优化语文教学细节

摘要:欣赏细节、把握细节,可以让学生成功,可以让教师成名,可以让课堂魅力无穷.翻阅大量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们的教学书籍,从他们的教学故事中可以发现一个彼此相似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细节.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共同组成的,只有将每个细节优化,且促使每个细节之间和谐,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因此,关注教学细节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提倡关注教学细节,及时发现与捕捉教学细节,有意识地创造与重构教学细节,让教学细节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10-12

让学生的见解独特起来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应该经常地问一问:“谁有新的发现?”“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不拘于标准统一的答案,而具有独特的见解.一、背景提出,也傍桑阴学种瓜在公开教学活动中,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问题的解答,教者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自由发表意见,不谋求标准唯一答案。
13-13

问题设计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摘要: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然而,当前教师问题设计普遍存在如下情况: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彻底改变“碎问碎答”的现状,关键是教师善于提炼、整合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两个大问题,用一两个大问题拎起整篇文章,贯穿一节课,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14-15

关于语文有效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纵观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教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走出浑浑噩噩的混沌思想,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学得轻松与快乐.近年来,笔者围绕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现针对这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的内涵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体系,顾名思义是更加有效的教学流程与环节、教学方式与资源的融合,是针对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升教学素质化程度的教学体系。
16-17

让阅读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

摘要:从根本上讲,阅读是写作的源头,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如果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未尝不是写作教学的好方法.在《项脊轩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作者的真情以及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笔者趁此追问:“作者是通过哪些往事回忆自己的亲人呢?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18-18

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的存在根基

摘要: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的存在根基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理解.只有在理解中,作为生命的关怀才有可能.理解的意义即在于:促成了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教育之可能.首先,理解是“我与你”的相互敞亮过程。在哈贝马斯看来,理性的出发点,是人在交往或语言使用中显示出希冀相互真诚了解的愿望。它只用论证来说服对方达成共识或认同,而不把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压力加在对方身上作为准则。
19-19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语文考试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摘要:从全国范围看,散文依然是高考阅读考查的主要文体.一般用于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多是中规中矩的,段间关系、句间关系清晰明确.所以,从高考角度看,散文的章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高考的散文阅读,不仅要读懂原文,还要注重审题、答题技巧,分析存在的问题等.如果没有答题的方法,会大大影响现代文阅读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本文主要就散文阅读解答技巧来指导考生怎样阅读并解答散文题目.
20-22

高考作文的常态微变

摘要:如果对近几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加以比较,还是不难发现大体不变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其变化情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主旨的暗示性在增强,审题的难度在增大。也许是出于对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命题开放度过大的一种纠正,湖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在前承全国卷命题偏爱寓言材料的命题方式的情况下,又特意在“镜”前加了一个“买”字。因为材料中已经说明了为何“昏镜”颇为畅销的真正原因,若以“卖镜”为题,审题难度自然大大降低,且学生享有的写作(或选择)自由度也大大受到限制,这无疑与全国卷早已有之且大行其道的开放性不大合拍。
23-23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争鸣台

近三十年来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两个话题

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算起,近三十年来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和西方,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在中国大陆,十年期间,现代中国文学学科曾遭受严重冲击。随着“”的结束,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逐次展开,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重评’与学科复苏、思潮流派研究的流行、理论方法热、文学史整体观提出以及学科格局的调整等几个阶段。”
24-26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两重奏

作文命题的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总觉得学生的作文进入一种怪局,教师备考也进入一种怪象.到底如何怪?常和同事谈论,但总苦于不能恰切地表达.某晚偶然看到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兴才《中国式考试化写作,为何是“假写作”?》的文章,感觉他说得句句中的.他说:“作文命题总‘老生常谈’,学生怎会显露真个性?到现在为止,高考作文命题大多数是披着思维、思辨的皮,让学生来代证观点,这个观点是我出题者给你的,你得去证明它或用故事演绎它……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命题不是去激发、点燃学生一吐块垒的欲望.……而是让一群青春的面孔苍老地说教.‘忌浅尝辄止’‘要专一’ ‘近朱近墨’ ‘环境的影响’ ‘诚信’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此类作文命题,现在不是一两家,而是蔚为大观.”
27-29

谬悠之思

摘要:去年冬天,已是父亲去世的第七个年头儿,我开始着手给他立碑了.母亲去世不久就立了碑。当然,能那么快办妥,还是多亏我的父亲。那时他还健康,又是那么心疼我母亲,总想把我母亲的家装点得漂亮些。他急切地将我从学校弄来的白、红两色彩砖,一趟一趟地转运到老家,又在老家积极地备办其他的砖石。到了清明节,他和我哥嫂、我爱人,另加几个小工把母亲的碑立了起来。老家人都说那是小村里最好的碑。
30-31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课文教学与研究

走进《雨巷》的艺术世界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现代诗歌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起着其他文体(小说、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雨巷》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是教与学不可多得的范本.
32-34

对《故乡》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故乡》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欣赏鲁迅先生的名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力求读懂、读透、读深,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深挖文意,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迁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一篇文章可以组织教学的点很多,特别是经典的文章,可以令人咀嚼的地方一定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什么都要讲,势必会造成蜻蜓点水,不能深入的结果。
35-35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过程

摘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得过美国普策利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选取的角度有很大不同,适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我把教学定为以下三个目标。1.通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加深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
36-37

《兰亭集序》背景探究

摘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它一反当时“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即清谈之风,这种清谈之风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 《老子》 《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东晋佛学兴起后渐衰.
38-39

理解《逍遥游》的两把钥匙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所选庄子的作品有两篇古文《秋水》 《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庄子作品恣肆,仪态万方的风格,其意象光怪陆离、荒诞虚幻,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且多用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感悟其中深邃的道理,所以对于此文的诠释历来见仁见智,议论纷纷,聚讼不已,这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难度,也给本课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40-41

《说书人》的细节与主题

摘要:师陀的《说书人》是苏教版教材中新增的一篇小说,它描写了一个孤苦无依、善良贫困、竭尽毕生的精力给小城的听众以感动和幻想,但最终却被小城遗弃的说书人形象.作为一篇小说,作者对说书人的正面描写只有寥寥几笔。我们且看第一组细节:“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小说三处写到长衫,通过长衫由“蓝布”变成“灰绿”再到“破”,不难看出说书人的经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