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阅读鉴赏、课堂实践、写作讲坛、方法探索、考试评价、教材教法、语言园地、教学案例、文教随笔、原创天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4-0498
  • 国内刊号:42-101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59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3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语文三家村

《红高梁》与二人传

摘要:《红高梁》这部小说,我自己是把它作为长篇来看待,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想到要写一个长篇。写完《红高梁》这个中篇之后,接下来的约稿就很多,我也就觉得余兴未尽还似乎可以接着写。(镐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就是在1985年、1986年这两年一鼓作气写的。这五部中篇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人物是连贯的。而且很多情节是交叉写的,时空打得很乱,画面切割得很碎。因为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实际上是“我”。小说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我父亲”这样一个复合的视角。为什么要采用这么一个视角?我想,这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6-6

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

摘要:二十年多前,我是一名牙科医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手握钢钳,每天拔牙长达八个小时。在我们中国的过去,牙医是属于跑江湖一类,通常和理发的或者修鞋的为伍,在繁华的街区撑开一把油布雨伞,将钳子、锤子等器械在桌上一字排开,同时也将以往拔下的牙齿一字排开,以此招徕顾客。这样的牙医都是独自一人,不需要助手,和修鞋匠一样挑着一副担子游走四方。
7-7

在心灵与心灵相互靠近之际

摘要: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基本上不能——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一次次能把读者的钱掏出来,但不会有人太把它们当回事吧?
8-8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读者包厢

阿曼和茉莉

摘要:上大学时,我结交了两位好朋友,她们是阿曼和茉莉。毕业后,阿曼选择到上海工作,想趁着大好年华,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茉莉回到了小城,她说小城虽小,却处处透着清幽与雅静,给人以闲适恬淡之感。那些年里,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各自忙碌,各自奔波,见面的机会很少。然而,思念如藤,偶尔会沿着电话线攀援生长,为生活添一抹绿意。
9-9

难忘一种鸟叫声

摘要:在乡村生活和工作的几十年里,每到公历5月中下旬的初夏时节,无论是行走在乡间土路上,抑或是坐在月光朦胧的自家小院里,都会听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鸟叫声。在乡村叫得上和叫不上辑字的诸多鸟儿中,最让人亲切的鸟叫声,莫过于这种被乡人称作“算黄算割”的鸟儿了。没有任何神秘的因由,这种鸟叫声提醒庄稼人,麦子黄熟一点就要及时收割一点,不能等得整块麦子全黄熟了才收割。那样往往会被骤来的暴风雨毁了成熟的也是即将到口的麦子。
10-10

网络无边心有边

摘要:我不认同用网络给文学冠名——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它本身并不是文学。如同石头、竹简、羊皮、纸等,都曾是文学的载体,我们不能称之为石头文学、竹简文学、羊皮文学和纸文学一样。无论文学的载体怎样变来变去,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归根结底,文学要求创作者怀抱人道理想,投入自己的生命,以真诚的态度去写人,写人的丰富情感,直抵人性的深处。作品品质的高下,取决于创作者创作水平和人格的高下,网络的出现给创作者帮不上多少忙。
11-11

不第后赋菊

摘要:黄巢(820~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自古英雄皆解诗”,黄巢就是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精通武艺,也爱读书,能诗能文。科场失利使他透过吏制腐败看清李唐王朝的本质。本诗借咏菊抒领袖情怀,表达起义必胜的信念和美好憧憬。起句“待到”二字意味深长。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正是菊花开放的鼎盛时期。所以诗人热烈企盼的“遍地黄花”盛开是指日可待的。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既押韵,也透露出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战斗激情。
12-12

浣溪沙

摘要: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2-12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文言文趣读

《晋书·陆纳传》译评

摘要:【原文】纳字祖言。少有清操,贞厉绝俗。……将之郡,先至姑孰①辞桓温,因问温日:“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少?”温日:“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②。卿复云何?”纳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桦②,坐客愕然。纳徐曰:“明公④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⑤。”
13-13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三点式阅读

校花

摘要:高中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从不参加同学聚会,也极少与同学们联系。但就在清明节前的一天,却意外地遇到了班上最漂亮的女生,也是高中时的校花——俞小慧。
14-15

倾听蛙鼓

摘要:蛙鼓,顾名思义。夏秋之交,蛙鼓在经过了一年的蛰伏弄口历练后,终于在一片潮湿的、漫溢着湿润的氛围中开始欢鸣。一声声,如浪如波,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声势浩大中又透出一份精慎细腻,且不烦耳,让人昕了心旷神怡。那种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美妙音乐,一如天籁,一丝一丝叩击着耳膜,撞击着生命的动感。
16-17

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摘要:这些年,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的整洁或是书架的井然。我无洁癖,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刻意为之。深知成功之难,挫折时时躲在镜子的死角或侧翼,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自己保有一颗恒心,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
18-19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博览群书

父亲的树

摘要:记得的,1978年,是这个时代中印记最深的,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让人以为天蓝是掺杂了一些假——忽然的,农民分地了。政府又都把地分还给了农民,宛如把固若金汤的城墙砸碎替农民制成了吃饭的碗,让人不敢相信,让人以为这是政策翻烧饼、做游戏中新一次的捉迷藏。农民们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20-21

不要放手,爸爸

摘要:那一天,我的小女儿终于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虽然我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件新宝贝从我的汽车后备箱里拿出来的,但我的小女儿还是嫌我的动作慢。她早就迫不及待地想一试身手了。她想立刻就让她的自行车奔跑在马路上}
21-21

你要做什么呢

摘要: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来。“你要做什么呢?”“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7”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可是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及格而不成。最后,他进了一个县级的剧团。真倒霉啊!我叹息。
22-22

市声拾趣

摘要: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琪林,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23-23

世界是自己的

摘要: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23-23

携一篮野菊回家

摘要:在暗含悲秋的气氛里,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是一篮金色的野菊立在路边。其实,她不必用清香唤我,我也会停下车子(我坐在一个轮椅上),在她的身边静静地站一会儿。我要告诉她,不用躲闪城市的目光,所有阳台上的花朵和路边那些夏花,都在妒嫉她泉水一样的清纯。野菊,当其它姐妹们即将收起彩羽时,她的花苞憋足了劲儿,开花时,令大地猛地一震,一片金黄铺满山野。她平时与小草为伍,小草一直是有着崇高境界的那一类,它们提着自己的头颅,在追赶一把把雪亮的刀刃。即使秋天到来,枯黄的草,也能在车轮后面站立起来,开始它们的眺望。谁能折断一根草的眺望?!
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