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9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卷首
卷首1-1

摘要: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按题作文,首先遇见题目,得从平时所积蓄的之中,拣选那些与题目相应合的拿出来,比较的不自然。……定期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却非透彻理解不可。理解了这一层,才能使不自然的近于自然。当命题的时候,教师必能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与体会,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作文试题开放度的调控角度与方式——从2019 年高考作文试题说起4-9

摘要:高考是最广泛吸引中国社会注意力的第一“国考”,其中的作文题则是被赋予最大分值、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价值的关键题目。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高考作文命题质量,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作文题有哪些亮点?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本期我们约请几位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叶丽新关注高考作文题的开放度,并对其开放度的调控角度和方式进行了观察与思考。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潘涌、楼琛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表现出一以贯之的“积极语用、表达本位”价值导向,但仍然存在可优化的空间。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赵长河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分为三类详加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恰切把握作文命题抓热点、重思辨之度等建议。山东女子学院张曙光、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史洁总结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新变化,并反思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这几篇文章帮助大家更准确地把握高考作文命题方向,进而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

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2019 年高考作文评析与展望10-13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为其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而积极语用需要积极的语境。就高考作文题型设计而言,创设的其实就是可供积极语用的基本“语境”。就实践活动的语境而言,任何写作都会受到语境中某些要素的制约,从而潜在地影响考生思想力和表达力的释放程度。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持续凸显了一以贯之的价值导向:通过创设“积极的语言实践”语境,鼓励不同考生释放出精彩的表达力。

恰切把握作文命题抓热点、重思辨之度——2019 年高考作文命题分类解析及改进建议14-18

摘要:综观2019年8套高考作文题,比较历年作文命题,思考即将开始的新高考,琢磨相应的日常作文教学,笔者把今年的命题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命题有着各自需要改进之处。第一类包含全国三套卷,基本是内容主旨角度的宏大命题,写作形式角度的实用命题;需要改进的是宏大命题时要关注日常性取材,扎实做好实用文写作的日常化教学,切实关注学生将来日常写作的真实需要,叙述命题材料时注意周密性。

高考作文命题的超越与反思19-22

摘要: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青年学生的自我发展,引导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呈现出新时代作文命题的鲜明导向,拓展了作文育人的新视野。但同时又要看到,作为选拔性考试,有的命题以预设的观点和框架封闭了考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选拔,需要反思和改进。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阅读方法的整体设计与炼制23-29

摘要:阅读教学历来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知识的开发却远不及写作、文体、语法、修辞等其他语文课程知识。阅读方法是阅读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方法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统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地梳理或开发了一些阅读方法,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也有阅读方法的相关要求,但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几乎没有区别。并且明确提出的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方法均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提出。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对阅读及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极高,18个任务群中至少有11个任务群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及其教学是否需要阅读方法的支撑,答案不言而喻。然而,作为语文方法性知识的阅读方法的开发则明显滞后。本文力图做一点尝试。

语文建设杂志默认
《七家诗选》29-29

摘要:《七家诗选》(增订本)收录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艾青、蔡其矫、流沙河、邵燕祥、陈明远、傅天琳、舒婷的诗歌作品共212首。初版由七位诗人各自精选自己的诗作,并撰写“自叙”,文学评论家蓝棣之作序。修订再版增补了诸诗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新作50多首,邵燕祥、流沙河、陈明远、傅天琳分别又撰“再版叙”,评论家汪剑钊作新序。

语文建设杂志培东教新课
读书如登峰,一步一重天——《登勃朗峰》教学思考30-33

摘要: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游记。马克·吐温以其深厚的写作功底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我们读来甚至会觉得不像是游记作品。文章写法自由,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绘景写人笔法多变,相映成趣。正如王坚先生所说:“文章虽名为《登勃朗峰》,然而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登山的过程,而是注重勃朗峰美景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1]这篇文章入选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单元设计的价值、视点与尝试性模板34-38

摘要:单元并非新课程的产物,若干篇选文按文体或人文主题组成一个单元,是我国百年来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师对此并不陌生,但缺少单元设计的意识与行动,导致教学实践的“课时主义”(“课文主义”或“单篇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单元”,开展基于“单元设计”的教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形态探索39-42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界最热门的词之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各地学校都在火热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理论和实践探讨。新课标明确了整本书阅读应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设计整本书阅读应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从‘机械接受’走向‘自主建构’”[1],须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设计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和推进学生理解的阅读任务,即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来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

文言文教学应过好“三关”——以《愚公移山》教学为例43-45

摘要:要学好文言文,读是关键。读的学问很大,读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以董旭午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一课为例,谈谈文言文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提高教学效率。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过好“三关”——“诵读关”“猜读关”“品读关”,切实培养学生的品析力、感悟力、学习力和自觉力,以及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基于主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为例46-48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它的理念与整本书阅读高度契合。主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整合,而整本书有着众多的线索可供整合;“主题学习的特点是围绕某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开展学习”[1],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在阅读中,必然要抓住它的核心价值,一书一得,在“得”中适当兼顾其他。

例谈阅读技巧训练的三种方法49-51

摘要:尽管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尴尬的是,即便到了高中,我们的学生仍然没有基本的阅读知识,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核心的阅读能力,这就导致课标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不能真正地实现。对于阅读教学,近年来,笔者在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一年级与学校老师们作过一些相对系统的实践和研究,下面谈一下我们在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语文建设杂志专栏
《劳山道士》:志怪、传奇与史家笔法之结合52-55

摘要:《聊斋志异》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发展之冠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曰:“虽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亊,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鹡突,知复非人。”[1]《聊斋》留给读者印象最深者乃花妖狐怪化为多情女性的形象,在那男权从精神到物质上都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蒲松龄把狐妖女性写得比男性多情而真擎,其精神境界超越男性,于十七八世纪华夏文学上实乃独树高标。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咂摸叠词指向,破解情感密码——《项脊轩志》细读56-58

摘要:在赏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多数执教者习惯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着眼点,通过分析项脊轩中人事变迁、家道坎壈,解读作者的追怀之思和哀痛之情。假使从细处着手,致力于叠词的情感内涵挖掘,或许更能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苏轼的精神困顿与生命突围——析《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藻荇与竹柏58-60

摘要: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收录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此文创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是苏轼黄州文学的精品,亦是其谪居生涯的精神结晶。全文虽仅85字,在苏氏小品文中短小罕见,但是其中寄寓的生命诉求却极为丰富。因为篇幅短小,文章书写,如叙事、描写、抒情皆点到即止,这无疑也增大了文章理解和课堂教学的难度。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民国写作教学观及其启示——以中学语文教育经典名著为中心的考察61-65

摘要:古与今、过去与未来是互通互融的,“今天在场的事物背后隐藏着昨天的不在场的事物;昨天在场的事物背后隐藏着尚未出场的后来的事物”[1]。民国写作教学可谓是传统与现作教学的交接处,二者相互“隐藏”,相互激荡,如同泾渭交流。对这一时期的写作教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写作教学解构的过程和原因,以及现作教学建构的过程和内容。有关这一问题,历来不乏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多偏重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宏观的、整体的研究偏少,因而有必要对民国写作教学作一个整体的审视。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难句新解66-69

摘要: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值得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关注。叶老在语文教育方面撰写了很多重要的文章,其中有一首刊登于1962年6月《人民教育》杂志上的小诗《语文教学二十韵》,以其别致的古体诗形式,格外引人注目。为论述方便,先引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