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9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谈到教学问题,那教师方面有两种观念必须改除:一种是敷衍时间,一种是自我表现。一部分教师尽是在课内谈空天,抄黑板;而另一部分则尽是发议论,唱高调,甚至把自己在大学里刚读过的文章印发给初中学生读;实在都是这两种观念在作祟;必须尽量改除,才能进一步使学生得到实际的进益。这里,范文方面必须详细分析其结构、作法,更就学生日常生活方面举出类似的题目,让他们分析其结构、作法,更就学生日常生活方面举出类似的题目,让他们仿作。

《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比对研究》-F0004

摘要:从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所有地市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更换为统编本教材。为了让语文教师能全面理解统编本教材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平稳、有效地从其他版本教材转到统编本教材的使用,在教育部教材局的指导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组对不同版本教材与统编本教材在编写理念、体系结构、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比对研究;对在教材版本更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具体解答。

张铭倩作品-I0001

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评《语文审美教育12讲》-F0002

摘要:语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人文类基础性学科,旨在凸显该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征,更好地满足学科交叉渗透需求,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语文教学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内容偏主观性、重文化轻知识等。语文教学创新要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基础上,启迪其思想,洗涤其灵魂,在名篇佳作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其审美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王白慧子作品-I0002

豫剧起源及流派分析——评《豫剧史话》-F0003

摘要:豫剧作为我国重要的戏剧种类,它的起源、发展、传承、融合对丰富我国文化艺术宝库有着深远的意义。谭静波的《豫剧史话》作为“中国史话”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地向人们展示了豫剧起源与流派传承的历史脉络。该书开篇就详细阐述了豫剧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乐器到戏曲服装的图饰,从甲骨文中舞蹈形式的记载到戏曲脸谱的神秘踪迹,以及遍布河南省内的大量画像石,它们从不同层面让读者认识到豫剧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深深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4-7

摘要:语文本来是血肉丰满的,知识点线性排列与单篇课文的肢解分析,使语文血肉淋漓,只剩下几根筋骨,没有了神气。学生本来是生机勃勃的,可是,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的学习,使他们沦为机器,缺少了生命的活力。语文大单元教学,努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让生机勃勃的学生去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

大单元设计,指向真实任务的积极言语实践——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7-11

摘要:2017年秋季在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材,从编写理念到组元方式,再到教材体例等,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革新。“它依托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1],这就从客观上呼唤语文教学打破传统的以单篇教学和知识训练为主的常态,进行开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2],力争做到以核心素养为纲,基于教材内容的共性进行大单元设计,从而建立教材文本、语文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关联,使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学习。

真实情境,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12-15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素养进行了具体说明,它“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形态不改变,还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建构、提升素养、生成能力的学科目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教学”是素养时代对语文新教学形态的一种探索,其主要有三个核心理念:“大单元”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关联起来,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真情境”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关联起来,破除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阂;“大任务”将单篇的学习目标、不同能力层级的语言实践活动关联起来,发展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思维品质。

三维目标融合,在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中实现——以统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15-18

摘要:从《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双基”标准,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再到今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要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目标,演绎了语文教育深入改革发展的历史,标志着语文教育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寻语文教育本质的进化过程。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三个方略19-23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有确定的内容,但语文教学内容一直难以确定。近些年来,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就语文教学内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看法和宝贵的建议。如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我国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乱象。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妥当乃至荒唐,在语文教学中长时间、大面积地存在着。”[1]基于此,他明确地提出要进行“语文教学内容重构”[2]。目前,我们还不能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提供系统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但我们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努力探究一条切实可行的重构路径,以便从宏观上把握、从根本上抓住语文教学内容。

设计渗透核心素养的写作课程24-27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的总目标,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风向标。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学科内落地,是目前各个学科都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想要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关键在于抓好“课程转化”。所谓“课程转化”,是指把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可教的课程。[1]根据时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将以教写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写作课程,转化为渗透核心素养的写作课程,是当前写作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

语文建设杂志培东教新课
善用旁批巧“溜索”——《溜索》自读课教学思考28-32

摘要:《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是统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小说故事极为简单,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按教材后面的“阅读提示”说,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风度和语言特色上看,它是阿城“笔记小说”的一篇代表作。教材的单元导读要求:“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钱氏导读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骆驼祥子》为例33-36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真实的语境阅读。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20世纪80年代,钱梦龙老师提出了语文导读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理念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他提出,学生要学会读书,首先要有自己读的实践和操作,但同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导”、学生“读”这一互动过程,就是“阅读训练”。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达交流课探析——以泉州五中省级开放周《月亮与六便士》公开课为例37-40

摘要:整本书阅读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就成为关键。2018年10月的泉州五中省级开放周上,张金老师在高二年级开设《月亮与六便士》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其过程为: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完成阅读。学生课前分组交流阅读感悟,形成小组成果;选出小组代表,准备文字发言稿。学生课上展示概括小说内容的书法长联,阐释内涵,完成小说内容梳理。教师提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主人公在三个地点三个时间阶段分别为本我、自我、超我三种状态。

庸常素材翻新出奇的叙事策略41-44

摘要: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教师常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从细节中感受生活的别样滋味。但学生的经历和精力都很有限,能掌握的素材常常千人一面,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火花;我们也深知,真实的生活火花离学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发现新的素材。如果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对庸常的素材处理加工、拓展思路,从叙事学的角度开发出新的写作路径,提供新的策略支持,对学生记叙文的写作应该更有助益。

写作任务驱动下的组文阅读教学——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45-48

摘要: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推行,大量阅读成为共识,“组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当前的组文阅读教学仍未跳出“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语句品味、情感熏陶”的单篇教学思路,尽管多了篇章之间的横向比较或纵向延伸,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仍未改变,课堂上缺乏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限。那么,组文阅读如何冲破单篇教学思维的桎梏,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大量讲解的问题?笔者认为,以写作任务驱动进行组文阅读,是组文阅读从本质上区别于单篇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

自读课文教学分析及策略49-51

摘要:统编本语文教材确立了“让语文课往课外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的理念,以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则由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上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读课的课型定位,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自读课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不待师讲,自能读书”乃至“不需要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