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8年第7Z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学文到底应该不应该循着一种什么腔调去诵读呢?我以为应该分别去说。汉前的散文,我们为了求较深的了解,是可以朗读的;从它的疏密急徐上,我们可以约略地领会到作者的神旨。骈文自然也可以朗读,但它本身却是不耐读的,变化比较的少些。唐、宋以来的“古文”便有它的“架子”了,这“架子”怕只有透过诵读方能摸索到。要在古文上揣摩一番的,也只有学曾文正公常去“读书声出金石”。读的腔调虽说没有一定的格式,但为了它和语言的音节迥乎是两回事,就自然是一种所谓“美读”的——它难免带着音乐性的夸张与戏剧性的表襮。

《语文课堂:一花一世界》77-77

摘要:这是一本观察语文课堂的书。全书包括“设计研讨”“实录观察”“大赛评课”“成长寄语”四部分。“设计研讨”和“实录观察”部分分别精选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作者根据这些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对青年教师的教课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大赛评课”部分是作者在“中语杯”“圣陶杯”课堂教学大赛及观摩课现场评课的总评实录,作者对赛课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成长寄语”部分,是作者对青年教师所写的教学感悟以及个人成长类文章的点评,给人以启迪。本书收录的教学案例留下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可资借鉴。同时,这些教学案例保留了直观的“真实”,有利于研究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

《普通话1000句》81-81

摘要: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委托,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通话1000句》一书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作为普通话初学者的入门级学习用书,《普通话1000句》呈现出四大特色。一是体例简洁,以大主题、小场景、简单句为基本框架,易学易用;二是情境感强,聚焦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常见情境,贴合普通话日常使用需要;三是句式简单,以简单句为主,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四是字词量适当,全书共1029句,用字约1400个,以最常用汉字和高频词语为基础,学习难度适中。全书共分生活、学习、工作、出行、应急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细分为不同场景,每个场景均列出常用的句子,并标注拼音,配有精美手绘插图。这样既方便普通话学习者准确查找到所需内容,又优化了学习体验。

《依体定教——语文课当这样讲》81-81

摘要:本书分为“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戏剧教学”“议论文教学”“说明文教学”“新闻教学”“演讲类文本教学”八章,每章4~6篇文章,基本涵盖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所有文体。本书汇集了一众名师大家,有王家新、曹明海、孙绍振、吕效平、黄伟、魏本亚、董小玉等高校相关领域的学者,也有何郁、赵福楼、张玉新等知名教研员,还有陈友勤、程翔、张大文、王君、程少堂、范维胜等一线名师,他们从不同层面对某一具体文体展开探讨。

复杂性与翻译理论多元共生——评《翻译与语言哲学》82-82

摘要:科技信息时代的全面革新,使得信息量呈爆炸趋势增长,推动着一系列事物更新换代,这也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空间逐渐变小,以前大部分人一生只会在一个国家,只掌握一门语言,现在语言大爆发,世界也变成了一个村庄。语言大爆发就会涉及翻译,这样的背景也将翻译推入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强国之路需要经济、科技等的综合发展,在这个进程中,翻译起着桥梁的作用;而且自古以来,翻译从未踏出过历史,可见翻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翻译学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事物,不断改进,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复杂性思维开始渗入翻译领域,与翻译理论多元共存,这引起了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刘宓庆的《翻译与语言哲学》一书对翻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哲学视角、价值理论、语言视角、理论架构等角度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复杂性思维与翻译理论共生的可能性及其实践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报刊征集书画作品83-83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面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研员等教育工作者,投稿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品要求健康真实,主题突出,内容可以是我国古代经典诗文、与教育相关的名言、原创诗文等毛笔或硬笔书法作品,也可以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图片格式为“JPG”,且不小于2兆;书法作品内容需标注出处;可将电子图片发送到ywjsks@163.com电子邮箱。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发展与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4-8

摘要:一、发展与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意义语文思维能力建立在语文学习策略基础之上,它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中追求的一种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的思维方式。从思维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文思维模式及其特点。台湾学者林雪玲积极倡导"以‘启发诗性思维’为导向的新诗教学"[1]。

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中动物形象的文化解读8-12

摘要:儿童跟动物有着某种天然的亲近,周作人将儿童称为“拜物教”,“儿童没有一个不是拜物教的,他相信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正是当然的事”[1]。充斥“猫言狗语”“鸟言兽语”的童话因为能满足儿童这种独特的兴趣和需要,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刘晓东认为,“童话、神话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就是因为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吻合,“它们可以满足儿童深层的心理需要”[2]。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探究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13-15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实际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极为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培养的策略和学生学习思维方面的差异,使得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少学生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探究能力,因此影响了语文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文言文等难度较大的知识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学习吃力、学习效果较差等现象,语文学科的成绩也不理想。为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的表达与创造的桥梁——以《山羊兹拉特》教学为例16-2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于是,笔者在教学《山羊兹拉特》一文时,试着从空泛的情感体验中找寻切口,架设真情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表达美,进而创造美。

基于文言文细读的教学设计——以《马说》为例20-23

摘要:细读文本对理解课文的内涵非常有帮助。教师在细读《马说》一文后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是依照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要求来进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读,深入挖掘其内涵,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点明其中的寓意和内涵。这个过程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细读的基础之上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24-26

摘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停止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的教学活动。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声有色、波澜起伏,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着高超的课堂提问艺术。

“四式·四点”:小学古诗词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27-30

摘要:古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精神食粮。教师在思想上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每天课前两分钟背,课内教学一两首诗,课后也常常不忘默写。可是学生背得如和尚念经,学得枯燥无味,默写错了又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事倍功半的效果呢?

文化本位关照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三思”31-34

摘要:一、小学阅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可以说,阅读基本贯穿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小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东西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且历久弥新?毫无疑问,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是母语系统之内的,且这些阅读材料往往包含大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在学前就有所接触,尽管理解不够深入。

语言学教学须立足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35-38

摘要:语言学教学的相关课程一定要考虑到语文教师的职业需要。从培养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专业课的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能力基础。笔者立足所从事的语言学教学,粗浅地谈一谈培养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苏州园林》一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分析39-41

摘要:《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文中以游者的身份概括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为我们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神秘之门。这篇文章长期入选多个版本的中学教材,具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实际上,这篇课文在入选课本之前就已经广为传颂,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知识、审美、情感体验,这些就是文本的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则是指文章在入选教材以后,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之上多了“怎么传播信息”的价值,也就是经常说的言语智慧和言语形式感,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此,要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就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而这离不开对文章原生价值分析。下文就以《苏州园林》为例作相关阐释。

论《捕蛇者说》之章法——兼与《桃花源记》对比42-44

摘要:《捕蛇者说》是一篇流传千年的名作,分析其文章结构,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立意布局的技巧,还能提升他们的赏析能力。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较多差别,在阅读时会有晦涩难懂之感,因此在阐述章法前,应先对文章进行词语辨析,疏通文意,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章法的兴趣。章法就是文章的构成形态,以及作者处理篇章结构的方式。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探析作者是如何处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

《荀子》文章文学性分析45-47

摘要:《荀子》的创作年代是战国末期,这时“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已接近尾声。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荀子》通过对诸子百家学说的吸收和批判并结合自身独有的思考判断,成为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有力总结。就文本的文学性而言,其更是一个内容丰富但尚未被开发的领域。当前,《荀子》文学性成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系统地探讨《荀子》文章文学性的专著或论文还未出现,相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仍处于理论阶段。因此,对《荀子》文章文学性的探讨就需要从与其同时代的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文学性评析入手,并针对《荀子》文章的相关特色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