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8年第6Z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向来国文教学的失败,虽然都归咎于:(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而从这两方面改革的结果,则对于兴趣尚不免一种误解,而对于启发也还有许多偏见。这种误解与偏见不能捐除,就很可以为健全的教学的障碍。据私见看来,所谓不能引起兴趣,所谓不能启发思想,还是果而不是因。为什么不能引起兴趣?为什么不能启发思想?其最普遍的原因,还别有所在。

一次对中国晚清史的全面书写——评《剑桥中国晚清史》82-82

摘要:中国晚清史在现代史学研究中难以诉说清楚。由费正清、刘广京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为我国历史研究者带来了独到的见解。这部史书赋予了历史的中立性,将晚清与清朝前期的中国视作一个整体,比较客观地再现了晚清的历史真相。

语言文字报刊征集书画作品83-83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分析——以七、八年级为例4-9

摘要:语文教材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作为载体工具的语文教材,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编本语文教科书鲜明地体现了主流教材的引导示范作用。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等优点,在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整本书阅读的完整课堂建构——《班级整本小说学习》译介10-13

摘要:一、《班级整本小说学习》简介1.书籍简介和作者介绍《班级整本小说学习》作者是美国纽约的初中教师Ariel Sacks,她有着九年教龄和不同学校的丰富教学经验,书中全面记述了作者采用整本小说教学的原因、方法,包括整本小说的阅读和写作。这本书体现了作者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练习系统”语言范例的编排特点、语用价值与教学运用——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科书为例14-18

摘要: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共同构筑起语文教材这座大厦。一个练习系统有缺陷的教材,是不合格的。为此,设计、开发科学、合理、有序的练习系统,成了教材编写者的理想追求。与之前使用的其他版本教材相比,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练习系统设计上别具匠心,尤其在语言范例的呈现上独具特色,读懂它成了用好教材的关键。本文试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为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用还原法揭示矛盾的小说教学例谈19-21

摘要: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并不站在前台直接宣示他的创作情感和主张,而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为自己“代言”。也就是说,作者是隐在作品背后的,而且隐得越深,他的写作就越成功。正如曹文轩在《小说门》一书中所说:“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它的特色就是采用隐蔽的方式去呈现现实,而它的魅力也正在于它的隐蔽——就是因为采用了隐蔽的手法,才生成了一种叫做‘小说’的精神形式。”这既带来了小说阅读欣赏的乐趣,也带来了小说阅读欣赏的困难。正如孙绍振教授所指出的,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常常是“一望无知,甚至再望仍然无知”的,这正是作者把自己隐在文字的背后,以曲折和含蓄来表达情感,生成意蕴的结果。

都德《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思考22-26

摘要:2016年春天,我去山西垣曲参加一个教师培训。做完当天的讲座之后,垣曲方面的负责人找到我,说学员想听我讲一堂语文课。我问讲什么篇目,他说想听我讲小说。我说讲《孔乙己》吧,这篇课文我比较熟悉。他说《孔乙己》他们已经讲过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课》。那只能讲《最后一课》了,而留给我的备课时间只剩下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就要上台讲课。学员送我一本教学参考书,厚厚的,晚上我看了一下,没有一句话可用,干脆自己上网查资料,研读文本,设计思路。下面复述一下那一次讲课的基本过程。相隔日久,记忆不能不有所模糊;重新整理,文字不能不有所润色,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朗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以《雨的四季》为例26-28

摘要:对于语文学习,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雨的四季》的教学为例,精心设计了四种朗读教学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语言、情感、意境上的精美之处,继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将该文章的内容与理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现自身与文章的融合。

科普类文章教学思维建构——以《恐龙无处不在》为例29-31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科普类文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教师要教好这类文章,须构建合理的教学思维,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假设和论证假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恐龙无处不在》在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部分,是一篇有名的科普类文章。这篇文章属于证明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和过程。文中所反映的观点都是没有经过证实的,只有经过论证才能确定其正确性。

情感教育在《木兰诗》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2-33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教育的辐射范围广,涉及教育的全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诵读原文,掌握浅显的文言文外,还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提高欣赏品位。学生要从诗歌中获得情感体验,对人生和社会悟出有益的启示。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赏析诗歌,还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质疑式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34-36

摘要:阅读是加深课文理解的重要方法,其方式有很多种,而质疑式阅读策略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加强质疑式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更多的思考,从而有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使谁“勿知”,语用得知──《段太尉逸事状》文本细节的审美价值37-38

摘要:教学柳宗元的名篇《段太尉逸事状》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段太尉“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中的“使勿知”,到底是使谁“勿知”呢?是使农者勿知,还是使焦令谌勿知呢?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极有语用价值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探究文本审美价值的深处,于是趁势引导学生对此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段太尉形象的理解,而且感悟到了古文大家柳宗元的“搏兔之力”。文本细节处的精心伏笔和照应,可以激发学生的细节意识,从而感受文本细处的审美价值。

浅议《干校六记》中蕴含的生命真诚与节制之美39-41

摘要:李兆忠先生在《疏通了中断多年的中国传统文脉——重读〈干校六记〉》[1]一文中指出:“《干校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接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断层,也疏通了中断多年的中国传统文脉。”而杨绛先生“无为而为”“温柔敦厚”的叙事立场和笔法,直抵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有其“含而不露、返璞归真的美学境界”。《干校六记》体现了杨绛先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真诚,正是作者精神特质的本然书写。

直面生存境况的华美地图——读周晓枫《斑纹——兽皮上的地图》42-45

摘要:周晓枫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散文创作的重要倡导人之一,她的散文有着鲜明的风格和一以贯之的韵味。她说:“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她的散文代表作《斑纹》选入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严格来说,《斑纹》不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或科普文,而是闪耀着智性、充满哲思的思辨性文本。要想充分挖掘《斑纹》的深刻内涵,教师必须对周晓枫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否则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既然《斑纹》是周晓枫散文集《斑纹——兽皮上的地图》中的一篇,不妨从这本散文集入手,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周晓枫笔下的世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哲理三谈46-47

摘要: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一首为《春江花月夜》,一首为《代答闺梦还》。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它沿用陈隋乐府的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叹,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张若虚也因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陆游家训诗中的语文教育思想48-50

摘要:以诗“训人”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如其中的《抑》(卫武公自警自戒)、《蓼莪》(以植物比喻孝行)等包含训诫内容的诗歌,及至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教言”的诗教说。而最早的家训诗则当推东方朔的《戒子诗》,他在诗中以伯夷、叔齐等人的事迹教育自己的孩子。宋代是我国家训诗创作的巅峰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便是陆游。陆游的200余首家训诗无论是对当时士人的个人修身,还是对维护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陆游家训诗的具体内容,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探讨其诗歌内容反映的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韩愈《师说》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51-52

摘要:《师说》表达了韩愈对于教育和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并一一进行了解答,也阐释了他对于教与学的体会。对这篇古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领会其中蕴含的优秀教育思想,对于当代语文教育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