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18年第5Z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卷首1-1

摘要:那真的学习,是怎样的呢?就读法说:非从自己体验的读书过程上反省而生出不可。故在个性的见地:自己的教学法,是从自己的体验而生,有不能与别人交换的独自性。苟且是别人不论是什么大家著名的教学法,亦只是他山之石;心理学上关于读书的研究,亦不过是一种材料罢了。因此这情意的教学,亦可以说是从自己的体验而生的。

提升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82-82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清晰。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媒介去协助完成,以促进相互融合,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语言交际,它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更快地发展经济,就需要大量精通语言交流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很多专家学者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颇有深度,值得借鉴。其中赵艳所著《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思维教学研究》一书亮点突出。

语言文字报刊征集书画作品83-83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增强编读互动,为读者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以下简称“一报一刊”)启动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此次征集活动面向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研员等教育工作者,投稿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品要求健康真实,主题突出,内容可以是我国古代经典诗文、与教育相关的名言、原创诗文等毛笔或硬笔书法作品,也可以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以严肃游戏促进经典名著阅读:欧美阅读教学新动向4-8

摘要: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沉淀的精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对于塑造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普适价值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都是初中及以上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对经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在逐步下降。

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关系的再认识9-13

摘要:语文就是语言,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统一,而着眼于语言形式,这是中国语文教育在曲折发展中确立的基本观念。当前仍有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予以说明。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教学解读”区别于“文学解读”的四个原则14-17

摘要:“教学解读”的提出很有价值,它与个人解读、文学解读不能混为一谈,具有独特的对象和路径。对文学类文本而言,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一样,都是读者带着自己的阅历、经验等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从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鉴赏文本、评价文本。

从高中新课标谈古代诗论学习17-19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论应成为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设计了18项学习任务群,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多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意图和目标,都可通过研读古代诗论来达到。

高质量问题链与高效语文课——“对话主义”课堂构建初探20-22

摘要:一堂有吸引力的语文课能让学生充满兴趣,有所收获。语文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课堂上营造积极探讨的氛围。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值得深入研究。笔者以为,只有将传统的“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灌输主义”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对话主义”模式[1],将来自课本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对话中心、研讨中心,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优质课堂。

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要领23-26

摘要:一、“问题链”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教学化——教和学都必须在对一系列问题的情境化寻解中不断向前推进。“问题链”是由一个个子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形成的,处于每一环中的每一个子问题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设计问题链时需要对各子问题进行精心提炼、筛选和整合,使其有价值、意义和挑战性。

小学古诗词课外阅读应注重序列化——以统编本一年级教学为例27-29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重要文化财富。在小学阶段大力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奠定良好的母语基础,还能使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培养文化自信,对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传承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古诗文学习分别作了明确要求,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并提供了75篇背诵篇目。以之为基础编写的统编本教材,也尤其注重古诗文教学,成序列、成体系地编排了大量古诗文。

现代诗歌教学指向及策略——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30-31

摘要:综观当前诗歌教学现状,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诗歌的教学观念及其思想都偏于保守。那么,如何增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剖析,来阐述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理解。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寂寞:生命体验与哲理沉思的凝聚——冯至《蛇》赏析32-35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分册选入了冯至的《蛇》一诗,作为“爱的心语”一章的精读篇目,并与其他四篇略读诗歌[1]一起,探究“诗的意象”这一诗歌知识点。这一编排是颇为成功的:它暗示了冯至《蛇》的主旨意向——爱的表达,又指出了该诗的主要艺术技法——意象营造,并凸现了《蛇》在同类诗歌中的价值和地位。

省略号在鲁迅《故乡》中的含义36-39

摘要:通过对中国知网相关材料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故乡》的教学设计大多是围绕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解读文章主旨三个方面展开的,虽然结构较为完整,但是整体略显松散。笔者注意到《故乡》一文的特殊性,即文章中共有28处省略号,其中26处出现在人物对话中。(见右表)省略号作为标点符号之一,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袁枚想要向谁学——小议“也学牡丹开”39-42

摘要:一、现代性视域中《苔》的解读2018年春节期间,清代袁枚的一首小诗《苔》,借助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夜之间家喻户晓。随着这首诗的广为流传,许多人在为之感动的同时,对诗中“也学牡丹开”一句却多有不满,认为苔花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尊严,不应该“学”牡丹。在微信朋友圈里,一些著名学者也发表了类似的意见,认为“也学”应该改为“也似”或者“胜似”,甚至是“不学”。人们为什么要通过改字来强调苔花与牡丹的各自独立呢?这与今人对这首诗的接受视角有关。

《白杨礼赞》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研究43-45

摘要:《白杨礼赞》选自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茅盾先生的一篇名作,文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最早源自《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象征手法在诸多文章中都得到了运用,而且运用得非常巧妙,各种佳作不断,《白杨礼赞》就是其中一篇。下文将概述象征手法,并重新解读其在《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中的运用。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全国卷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四大变化46-51

摘要: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测试题近年来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隐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这主要体现在能力要求、命题形式、思维层次和内容改革四个方面。笔者在梳理全国卷语文阅读测试变化追求的基础上,探讨变化追求给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高考语文卷逻辑推断题评析51-52

摘要:新课标全国语文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7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客观题方面,2016年登场的虚词运用(主要是连词运用)瞬成“明日黄花”,多年未考的表达得体“刘郎再来”;主观题方面,考查多年的图文转换遁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从未单独设题的逻辑推断题展露峥嵘。新题一出,叫好连连,特别是逻辑推断题,因其独特新颖,今年的高三测试卷几乎卷卷皆有。但笔者个人以为,逻辑推断题当休矣!其理由如下。

语文建设杂志社会语文
“隐形贫困人口”走红探因53-54

摘要:最近,“隐形贫困人口”这一流行语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先后对其进行了解读,网友纷纷表示“说的就是我”。通过人民网和中国知网检索发现,“隐形贫困人口”虽新,但“隐形贫困”却是个“旧语”。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7月31日刊发了一篇名为《消除“隐形贫困”需要政策清晰》的文章,该文中“隐形贫困”表示低层次温饱背后存在的贫困“隐性化”、贫困标准过低等问题,虽然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但生活仍处于困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