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出版有感

摘要:三年前,真语文大讨论从福建泉州聚龙小镇出发,通过线下教研活动、报刊网络讨论、案例专著出版等多线并进,不仅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一线语文教师、教研员,而且吸引了众多关心语文教育同人的目光。资深媒体编辑、自由撰稿人叶鹏和中国青年报社原副社长谢湘在读了新近出版的《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一书后,撰文表达了他们对真语文的理解以及对真语文大讨论的看法。
4-7

小说解读的理论基础: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

摘要:一般读者读作品,光凭直觉就能判别小说的档次;但是,感觉到的可能不一定很正确,就是正确也可能很肤浅,不能深刻理解,而只有理解了才可能纠正直觉的错误。课堂上的阅读,或者专业的阅读,要有理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挖掘出作品的审美价值。
7-12

观察小说的两个角度:作者与伦理

摘要:小说产生于人类对传奇和故事的热爱,产生于人类保存生活记忆和交流人生经验的需要。千百年来,它经历了由史而文、由粗而细、由直而曲的缓慢发展过程,分别在中国和西方两大文化板块,先后在18世纪和19世纪进入了黄金时代,结出了丰硕果实。
13-16

语言:小说欣赏的最高层次

摘要: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文艺学习》一书,连绪言共六章,第三章是《语言》。孙犁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又说:"重视语言,就是重视内容了。一个写作的人,为自己的语言努力,也是为了自己的故事内容。
17-19

小说教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选择——从现代小说观和语文核心素养看小说教什么

摘要:小说应该教什么?似乎早有定论。然而,随着现代小说观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教学内容也有了相应调整。 一、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多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主题表达、语言妙用等方面确立核心价值,现代小说观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要求丰富这些传统的教学价值。
20-23

点在要害处,方能拨千斤——例谈小说教学

摘要:小说是虚构的,作者通过虚构来表现主题。一篇小说,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支配。可以说,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的思想,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边城》中,凤凰古城是田园的、美好的,人是善良的、可爱的。
24-27

立足语言教小说

摘要: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小说多是一些经典作品,作家们用独特美妙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了作品的内容、思想。对这些经典作品语言的感受和鉴赏,不仅能够让学生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而且能够增强思维的形象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对形成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8-31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多重对话 深度批注——谈批注式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一点,已经并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把阅读教学定义为一种对话的过程,有其理论渊源。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交流和交往,是一种具有特定形态的人类对话方式。
32-35

文本形式分析与阅读教学

摘要:文本形式分析是相对于文本内容分析来说的,意指基于内容的以揭示文本形式秘妙为旨归的鉴赏、分析和批判。文本形式分析应当,也必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一、文本形式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探讨文本形式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要从阅读教学的现状说起。
36-38

智慧的问题 灵动的课堂——语文课堂高效提问的有效路径

摘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高效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自主学习意识,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39-42

低段学生自评互评五法

摘要: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品味语言文字,进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除教师的课堂评价外,学生的自评互评也不容忽视。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语言非常有限,而且大多较为抽象、肤浅,因此更加需要教师的帮助。
42-43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触摸《我的叔叔于勒》的人性温度

摘要:《我的叔叔于勒》作为初中语文教材名篇,已无数次被专家学者们研读、建构乃至解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小说中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理解。长期以来,菲利普夫妇这一人物形象被解读为"资产阶级社会金钱对人性的异化",把菲利普夫妇当作嗜钱如命、淡漠亲情的代表。
44-47

《蜀相》新解

摘要:《蜀相》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历来被解释为凭吊武侯、叹惋名相,在对诸葛亮敬仰、歌颂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伤感、惋惜的情怀。譬如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导读的:《蜀相》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伤感、叹惋的基调;且认为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投奔肃宗,不久又被“移官”华州,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抱负。
48-51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议论文立意时怎样“思辨”

摘要: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思辨,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思辨能力的培养,恰恰是鼓励学生创新表达、个性化表达的主要途径。
51-54

借跨学科知识解题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生要"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著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与讨论"。可喜的是,一些高考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55-58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20世纪前期初中语文教材的演变

摘要:在20世纪前期(1904-1949年)中小学语文课程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语文教材并非仅仅是语文课程被动的载体,它在被法定的课程标准塑造的同时,也通过教材编写者的种种创造性探索,为语文课程的发展积累知识、贡献智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参与了语文课程的建构。
59-63

民国以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徐志摩作品

摘要:一 据粗略统计,民国国文课本选徐志摩作品20篇,入选作品数量仅次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冰心、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林纾等学者作家。诗歌选8首。《一小幅的穷乐图》(沈星一《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第1册,中华书局1924年版)、《沪杭车中》(朱文叔《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第2册,新国民图书社1929年版)、《五老峰》(朱文叔《新中华教科书国语与国文》第4册,
64-66
语文建设杂志新词新语

“咯”“哒”正流行

摘要:现代汉语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啊、吗、呢、吧、了、的",它们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基本涵盖了汉语语气词的各种用法。基本语气词是最常用、最典型的,在这些基本语气词的基础上,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出现了读音变体,或者由于语气词连用而形成合音变体,又或者仅仅是被书写成不同的字形而有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