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真语文的核心目标:三引导,一培养

摘要:真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真语文课堂应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真语文课堂应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继前一期刊发苜期全国真语文高级研修班上几位高校学者对真语文理念的阐释后,本期我们从课堂实践层面探讨怎样上好语文课,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语文课。
4-8

真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

摘要: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绕不过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所理解的真语文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是因“学”的需要而教,即“教什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学情实际;二是为了“不教”而“教”,即“怎么教”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8-12

谈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以《香菱学诗》为例

摘要: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取主要靠语文课堂,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取决于教师教的是什么,即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篇课文到底要教什么,在今天也许不应该再是一个问题,但观察现实的语文课堂,发现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许多现象还是常常出人意表之外。不知是因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太突出,还是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内涵不确定,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在选择教什么时,仍存在严重的歧异现象。不同的教师依据自己对文本解读的角度和层次,选择了适合自己特色但未必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个普遍发生的问题不解决,想改善阅读教学的生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似乎很难。
13-17

由课释理:真语文名师的教学智慧

摘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光有理论上的倡导是不够的,如果有一些对正确的教育理念理解比较好的名师走在前面,用他们的教学课例向广大语文教师进行具体诠释,那么正确的教育理念就变得有可操作性,语文教学改革推进的速度也就快了。名师执教示范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很高的教学示范价值。
18-20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语文课程知识类型与建构路径

摘要:语文课程知识是根据语文课程目的而选择的与言语活动相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则、技能、策略、态度等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笼统地对其进行界定,但是涉及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时就应对其内涵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因为在建构语文课程知识时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
21-23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批判与自我批判——谈如何提升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思维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笔,再完美的章法结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现今议论文写作当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我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蔽,总是在“自我精神领地”里欣然自得,这不仅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同时也是滋生狭隘、偏激的一元论和二元对立思维的温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批判意识,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单环思维层次,对现象或问题的认识是混沌的,导致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持一种“偏见”,在对立当中无法自拔,毫无说服力与生命力。
24-27

中学作文模式化探析

摘要:人民日报记者张贺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坦言造成这种境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文的模式化:“说文章存在假的问题,还有一个理由,即模式化。这580篇作文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本来各地风土人情、方言土语各有特色,每个人也各有其性格和经历,但看上去这些文章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开头必是一段华美的抒情,中间写一段自己读了某本书的感受,其间引用几句名人名言,结尾点题。连续看了500多篇千篇一律的文章的确令人厌倦。”
28-30

文言短文深挖作者是陷阱——《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摘要:许多语文教师都有类似感慨,篇幅越短的文言文越难教。就拿《记承天寺夜游》来说,全文不到百字,即使字字落实、句句对译,似乎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那么剩余大把的时间该做什么呢?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困扰,“除了疏通文义外,不知道还可以讲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在学术期刊网翻检新时期以来有关此文的一百多篇教学研究论文,梳理后发现大家解决问题的主线十分明晰,即“深挖作者”。这种深挖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导向,基于笔者大量听课实践来看,其实是个“陷阱”。
30-33

重复·破碎·小众——“高效”语文课堂之惑

摘要:当下许多人都在关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在古代,高效课堂的论题从来就不是论题。古人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就是让学生经由一段相当时间的背诵积累,再由教师点拨或自己感悟将积累融会贯通,最终自然达成言之有物的完篇写作。这是一个长时间由读到写的序列。这个过程犹如蜜蜂酿蜜,先要遍采百花,方能生产甘甜。现今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再回到古代去,语文教师也不可能变成私塾先生。
34-35

有效把握学生生成资源——以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

摘要: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中潜藏着推动学生有效发展的因素,经过提炼与加工,将成为价值较高的教学财富,从而形成教学资源。
36-39
语文建设杂志专栏

娜塔莎的爱与美:自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读《娜塔莎》(上)

摘要: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是贯穿首尾的人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以《娜塔莎》为题.节选了高植译本的两个片段.第—个是小说第二卷第三部的第14、16节,第二个是第五部的第15节,编者在“话题:人物”中介绍说:娜塔莎在这部作品中是“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她由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成多情多梦的少女,到进入热情奔放的青春时代,到爱情毁灭,到绝望服毒”,“到最终进入几乎完美无缺的幸福人生”。
40-42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杨万里诗歌的童趣与理趣

摘要: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创作诗歌上万首。他早年师从江西诗派,对江西诗派极为推崇,后学习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至淳熙五年戊戌(1178),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师法自然,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在封建意识形态达到高峰的南宋,儒家思想弥漫着整个社会,理学的发展,更是给社会披上了一件神秘的袈裟。在文以载道、诗歌言志的正统思想笼罩之下的诗作中,以自然景物、儿童趣味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数量并不多,杨万里的诗歌正是以此为特点,读起来自然流畅、清新活泼、妙趣横生,从而自成一家。严羽《沧浪诗话》云:“南宋只有杨万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形成‘诚斋体’。”读诚斋体诗歌,不由得使人回到自然、回到童年,追忆逝去的自然之美和童年的妙趣时光。
43-45

白居易的“湘灵情结”与《长恨歌》

摘要:《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李谪仙后一人而已……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赵翼的评价颇能代表学界对白居易诗歌成就的主流看法。或许是咏吟对象太特殊,或许因为故事情节太感人,白居易在世时,这首诗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了,甚至有歌妓在别人面前夸口说:“我能诵自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就连唐宣宗都在写给白居易的悼念诗中夸赞说“童子解吟长恨曲”。
46-48

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

摘要: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提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飞禽走兽,莫不入文人笔下,花鸟虫鱼,无不显诗人才情。因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核心,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最基本的艺术符号。鱼传尺素,蝉寄高远,这些意象无不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也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它使古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
49-50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中考语文命题应体现学科特质

摘要:考试是教学的实际“指挥棒”,尤其是作为初中语文阶段终结性考试的中考,影响巨大。从内地多个省市近几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来看,各地中考语文命题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命题思路、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地区与内地同根同源,语文测试有其鲜明的特色,对于内地语文测试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51-53

中考阅读应重考查五种核心能力

摘要:将阅读能力作为中考阅读(本文所指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这是所有命题人都认可的道理。然而,在不少中考试题中,看到的却是将字、词、句、文体知识、写作手法作为命题对象,而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基本定位、什么样的能力应当以怎样的试题形式来呈现,以及能力考查范围和尺度等却把握不好。由此,试卷中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或失于疏漏,或深一脚浅一脚。鉴于此,要想使试卷真正体现能力立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全面而又适度,切实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就必须将中考对阅读的考查真正落实在能力上。
53-56

阅读课上的“思维重任”——从2014年北京高考问题作文谈起

摘要: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阅卷中,笔者发现一类特殊的作文:语言流畅,论据充分,思路清晰,但不幸被划人二类下,甚至三类文的行列。这类披着“好作文”外衣的“问题作文”有个共同的问题一思维缺陷。
57-58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民国中学语文经典课文概览

摘要:近年来,民国的语文课文受到了不少学者和家长的追捧,不少课本或者课文选先后出版。然而,这些出版的民国语文课文多为编者的“一己之私”,缺少选择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真正有代表性的民国语文课文是哪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挑选了从1912至1937年间的32套中学语文教材进行统计,分别统计出民国中学语文的初中十佳散文课文、高中十佳散文课文、中学十佳诗歌课文、中学十佳词作课文,并同时统计出民国初中十佳作家、高中十佳作家,借以撩开民国中学经典语文课文的面纱,一睹其真容。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