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关注

北京语文课堂:亟须去假归真

摘要:当下学校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大家都不满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的《中国义务教育检测质量报告》表明,在语文、数学、科学和思品四门学科中,语文的合格率最低,其中有近30%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下语文课时数是1963年的一半,效果与1963年相比,却没有明显不同。这就说明语文课多上、少上甚至不上,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关系。
4-9

真语文研究要重历史借鉴

摘要:语文独立设科已有110多年,而且此前也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没有古代的语文教育,就没有现代的语文课程,更何谈当代的语文课改。因此,真语文研究一定要注重联系历史,假如割断了历史,就会成为假语文。我认为,在假语文泛滥的当下,必须研究民国时期的语文教学,从中找到语文的真正内涵。 自1912年到1949年上半年即民国时期,这个时期的语文叫作"国文""国语"。
9-11

中学语文教育须返璞归真

摘要:我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即使只从新学制颁行、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的1904年算起,也有110多年;如果从有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算起,那就可以说有几千年历史。古老中国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教育方面或许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古国,然而作为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在语文教育方面却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11-15

求真:语文课型改革探索

摘要:为什么多年来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一直都不满意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有问题。 语文独立设科始于1904年,然而用白话文编写语文教材却是1922年,当时是国语国文,后来变成国语。白话文到底应该怎么教?白话文教学开始采用的是文言文的教法——解词解句。
15-17

创新不是语文教育的最高标准——兼谈作文如何求真

摘要:很多年前,我刚接触语文教育时就在想一个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批评和否定一些东西,比如语文教育的一些方法,但结果为什么总是否定不了?因而我认为,语文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折腾。 其实,"折腾"背后有一个所谓的先进思想在搞怪,即要改革,要创新。改革与创新固然是对的,但改革有时候也可能是无知的表现。
17-18
语文建设杂志学术前沿

语用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摘要: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多种分歧,如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民族性、言语性、实践性、综合性等,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争论不休。许多语文教师陷入"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语文课"的教学追问,给语文课改带来不少困惑。 那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到底是什么?要切实弄清楚这个重要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就是确定语文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学科基点。
19-22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也谈议论文写作怎样去浅表化

摘要:议论文写作训练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复杂关系曾吸引了语文界持久的探讨热情。日前,上海市延安中学白丽老师的一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写作实践课,以及郑桂华老师据此阐发的一些操作性意见,对语文界如何改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无疑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笔者深入研读其教学案例特别是相关评价,除了对郑老师提出的教学策略基本认同外,也对她引出第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诊断,持有不同看法,所以特撰文探讨,希望能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23-25

精彩的背后——对学生课堂讨论表现的冷思考

摘要:一堂作文公开课,博得全体听课老师的满堂彩。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借鉴,但是,当很多听课老师集中对学生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啧啧称许时,更有必要对学生的表现做一番冷思考。 【课例】 教师选取了《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
26-30

阅读教学文化“三坚守”

摘要:一、坚守以经典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文化 新世纪以来,社会上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逐渐流行,其主要体现为阅读需要与目的休闲化、消遣化,阅读过程与方式随意化、快速化,阅读层次浅表化,阅读风气浮躁化,阅读模式图像化(追求感性,忽视理性)、网络化、电子化、碎片化。 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已成为阅读主流文化,自有其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它不宜成为学校的阅读主流文化。
30-32

探索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的新途径

摘要:研究了三个句子一个标题,小说《断魂枪》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一下课,观摩的教师在我面前就议论开了,有人说新颖,有人说学生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也有人默不作声,显然心存疑虑:小说一般研习三要素,可以这样教吗?解决这个疑问需要回答阅读教学一些基本的问题,走进小说为什么要回避三要素这种熟悉的方式?除了体类要素,还有哪些进入文本的路径?
33-34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语言艺术摭谈

摘要:语言是思想活动得以实现的最重要载体,它赋予人们相互沟通心声的能力,具有缩短人际心理距离的重要作用。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在人际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语言讲究效率,科学语言讲究周密,外交语言讲究礼貌,辩论语言讲究逻辑,文学语言讲究优美,生活语言讲究得体,聊天语言讲究随和,朋友语言讲究信用。 高校思政工作重在阐道以解惑,明理以服人。语言艺术的应用,往往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35-36
语文建设杂志专栏

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个案

摘要:我们的学者、企业家、官员到国外和同行交流,也许在智商上并不亚于对手,但就是在讲话时,离不开事前准备好的讲稿。一到现场对话,往往结结巴巴,而对方则谈笑风生,给人以相形见绌之感。这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影响了大国形象。在国内则更是这样,连一个小型座谈会都要念稿子。不能即席对话,成为国人素质的一大缺陷。原因何在?在我看来,根源在于语文课,语文课程本来是文本、作文和口语交际的三位一体。
37-41
语文建设杂志文学

在悲剧中论崇高,从痛苦中识英雄——《伟大的悲剧》文本新解

摘要: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这篇文章归属传记文学的范畴,茨威格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极具意义的时刻,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历史观,"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42-44

《长恨歌》诗句解读辩说

摘要:《长恨歌》是中唐时期白居易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该诗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表现对象,在开头暗讽唐玄宗李隆基荒淫误国的主题思想引导下,中间部分转而走向对李杨爱情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心理创作历程,从而使诗歌更多呈现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45-47

将梦想作为一种存在——《江南的冬景》解读二题

摘要:解读郁达夫的美文《江南的冬景》,不能囿于知人论世的套路,也不能满足于"从文中找一找有几个画面,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或者"文中用了哪些对比和引用"等从文字浅表层面的筛选,而是要透过文字进入其美感及产生缘由的核心,探究其复杂的情感内涵。
48-50
语文建设杂志评价

理解能力:结构、表现标准及评价——以现代文阅读为例

摘要:理解能力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的重要体现。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包含一个复杂的能力体系,只有对理解能力进行要素与结构的分析,才能真正明晰高中生理解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过程。理解能力分为获取与阐释文本内容的能力、比较与评价的能力、反思与应用的能力。
51-55

文学作品赏析题的两难处境

摘要:鉴赏评价属于较高层级的语文能力,文学赏析题是语文试卷中常见题型之一,这类试题一般要求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给出准确而清晰的评价,而文学作品的含义本就是丰富而模糊的,因此,在试题命制和答案设置过程中,容易陷入两难处境,即:在赏析的细微精妙和答案的精确清晰之间难以达成平衡。
56-59
语文建设杂志钩沉

蒋伯潜论国文学习的课外指导

摘要:民国时期研究国文教学法的学者很多,但是在大学专授教学法并写成专著的不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和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为代表。四十年代,则以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1941年中华书局版,后文简称《教学法》,凡不出注的均引自本书)为代表。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