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4年第02X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水平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分析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是以L2(汉语)习得L3(一般为英语),本文以其二语习得水平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学习者二语习得能力对三语习得输出产生的影响,论述了地缘文化背景下二语习得水平和三语习得效果的相关联系,以期为提高学习者语言习得成效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实证依据。
1-2

李劲夫作品欣赏

摘要:<正>由于在荣宝斋的工作经历,近距离与艺术大师们的接触与熏陶,影响了李劲夫的艺术爱好与品味,其书法作品今年来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喜爱。多家媒体也相继发表、报道其作品与艺术成就,其书法作品在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能够融汇贯通、博采众长、独树一帜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左笔书法格调清新明快、俊秀疏朗、高雅大气。其大字作品在雄厚沉稳的同时力求变化,拙与巧的结合如影随形。其行草作品,在借鉴音乐与
2-2

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性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语文教学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语言专业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意义和作用重大。大学语文课程是独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一门必修学科,其教学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校教育的综合应用性能。目前,大多数学校对高校语文教学认识不清,其教学重点和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体现高校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高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与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性建议。
3-4

对改革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及实践分析

摘要:语言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汉语就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分析其成因,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汉语课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现代汉语课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5-6

关于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探究

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倡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实践中如何正确把握人文性,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其逻辑视角是:关于"人文性"——人文性与语文课程——人文性与语文教育实践。着重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何谓"人文"与"人文性";语文课程改革中人文性的具体表现;语文教育中如何正确把握人文性。
7-8

高职院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在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技术型人才也受到市场的青睐。语文教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课程,不但存在着被学生和教师双方轻视的问题,同时对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也缺少重视。笔者在此就高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做一个浅显的探讨,以期为高职语文教学提高实效性提供一个参考。
9-10

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唐代诗词的解读

摘要: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单位重点发展的教学项目,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学习唐代诗词时,学生不能很好的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诗词的意境等。所以,在未来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锻炼学生的意境领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唐代诗词的学习需要学生展开诗词意境的想象,教师要及时的做出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唐代诗词意境领悟进行分析,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
11-12

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构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多元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提倡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在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的特定任务,重新规范培养学生的教育要求,完善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结构,提高教学组织的管理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完善大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语文专业的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对多元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索改革对语文教育带来的影响。
13-14

“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高校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人文主义教学理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高校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导入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教学,如何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运用人文主义教学进行了探讨,为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树立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等做些有益的研究实践。
15-16

让语文历史联合备课,实现教学双赢

摘要:备课是教学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备课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语文学科大多采用的是内容较为单一、独立的备课模式。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备课创新必不可少。因此,鉴于语文和历史的内在紧密联系,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备课,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备课的质量,实现教学双赢。本文,笔者即对采取语文历史联合备课,实现教学双赢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7-18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摘要:语文教学丰富汉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等层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论述,论述中,本文就如何通过语文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正确的面对社会现状、认识自我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正确的的价值观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19-20

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摘要:语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科目,涉及文史内容的感性知识是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性情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语文,培养这种感性的"技能",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进步。但是高职学校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语文教育这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导致语文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了解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从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正确选择、教师与学生态度摆正上入手,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综合素质。
21-22

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摘要: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础的课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也受到教育部门领导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措施,探索出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24

论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

摘要: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科学分析文本材料。本文从文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关系、在教学环节的应用以及文学理论与文本的关系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25-26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统一研究

摘要:语言既有形式的一面,也有功能的一面。语言学研究由来分为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流派,双方的对立由来已久。但是形式与功能统一于客观存在的自然语言,如何架起形式和功能沟通的桥梁,将两者统一起来?把语言的形式与功能按照"空间分离,时间同步"的思想进行处理,建立形式类函数和功能类函数,并建立两类函数等式关系,得到形式与功能共同的解域,达到实现形式与功能统一的目的。
27-28

新余方言“够V哩”结构考察

摘要:新余方言里有一种强调"V"进行的时间长的"够V哩"结构,多用在后半句,表示"要V很久"的意思。另外,在有前半句事实的基础上还表示感叹的语气。因其有固定格式和统一的语义表达,所以"够V哩"结构可以看成一个构式。此外,能进入该构式的"V"多为单音节动词,且具有[+持续]、[+反复]、[+复杂]等语义特征。
29-30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正能量”一词的流行与传播

摘要:2013年"正能量"一词热度不减,在各种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已经让人们耳熟能详。这一词汇之所以得到传播与它自身易于模仿与复制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一方面这一词汇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美好、正义的心理,另一方面网络与媒体等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词汇的传播和流行。从"正能量"一词的流行,我们可以窥见语言文化传播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1-32

基于满语言文化视野探究语言文化生态环境

摘要:满语文虽说现在已经慢慢被时代所淡化,但它对汉文化的深刻影响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满族能从一个弱小偏远的民族,变成一个曾经不仅在政治上也在语言文化领域统治天下的民族,与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下语言文化上的开放、包容与不断融合是分不开的。文章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满语言形成特殊的历史环境,深入的探究了多民族糅合下语言文化的生态环境,深入的探究了满汉语言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发展,研究结果为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