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3年第01Z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教育应当凸显本土特色

摘要:<正>语文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是指的母语教育,也就是本民族语言的教育,在中国全境,语文教育一般是指以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汉语为代表的汉语文教育。汉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
1-1

学易语文各校区简介

摘要:<正>1学易语文航天桥校区简介学易语文总部航天桥校区成立于2006年初,为学易语文成立最早的校区,坐落于西三环主路旁边,交通便利,周围高校林立,集采海淀区教育优势,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显著,赢得众多家长赞誉,是学易成长并逐渐成熟的摇篮。这里集中了一批经验丰富,拥有良好口碑的优秀语文教师,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子,中考高考年年捷报。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一直保
2-82

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一)

摘要:运用语用学的理论视角重新考察中国母语教育,倡导以积极语用为核心概念的母语教育新观念。阐释积极语用概念的缘起、定义和特征,界定它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指出由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是一种时代语用风格的转换。积极语用观依托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展的大背景,汲取了"超越论"、"创新说"等新教育理论、"表现性目标"等西方新课程理论、当代积极心理学和时间美学等诸多思想精华而发展起来。反思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提炼出积极语用观的多维度基本内容,即基于表达动机的"自觉语用",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主体个性活力的"表现性语用"。积极语用理论视角的顺时确立,为中国母语教育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乃至母语教师素养的完善和更新输入鲜活的思想养料,进而催生母语教育多元、个性和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性探索。这种实践性探索将打造出未来公民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内核的"言语童子功",最终转化并汇聚成象征东方大国空前文化创造力的强势汉语。
4-7

学科教学胜任模型的理论建构(一)——以新入职语文教师为例

摘要:人力资源理论中的胜任力建模为教师的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目前我国的教师胜任力研究存在着内容缺乏学科性别特征的问题,行为事件访谈前夕理论探究不足等问题。基于学科立场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前的学科教学胜任模型理论建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厘清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核心胜任特征,二是表征各项学科教学胜任特征群及其之间的关系。
7-8

基于内化理论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国各级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大学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能否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升华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艺术手法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和职业生涯的成败。本文将在内化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学语言的教学改革进行实质性的探讨。
9-10

笔下凝心结 纸上开心花——学生创编“个人作品集”写作教学实践及思考

摘要:针对作文教学高耗时低效率的情况,进行了学生创编"个人作品集"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并采用合理的目标驱动。其中,"以我笔写我心"是关键因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其次,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多写不如多改,反复修改可使学生感觉到进步,不断提高定位;最后就是合理地运用目标驱动法。
10-11

对语文课堂上教师语言艺术的赏析

摘要:语言是一门艺术性的话语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学活动也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本文将对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对语文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12-13

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职语文课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目标,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属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因此,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当今一大重要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3-14

《雨霖铃》教学设计

摘要:<正>教学目标:1.感知作品内容,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3.通过鉴赏意象,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难点:理解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教学过程:
15-16

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之渗透

摘要:高职语文学科教学从综合素质角度来讲,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课程,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既符合高职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将其独特的语文教学与心理教学融合其中的优势表现出来。
16-17

语文阅读教学中历史感养成初探

摘要:语文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地。而历史感则是对过去的过去性,以及过去的现在性的理解,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化的传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感,首先要弄清两者的关系,然后再通过积累阅读量、利用关键词、进行文本比较等途径进行操作,以期取得相应的效果。
18-19

大学语文教师素养探究

摘要:大学为全世界文明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场所,高水平的大学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有大师存大爱才是一所优秀大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大学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和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大学语文教师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本文就大学教师的素养问题做一简要叙述。
20-21

高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语文教师也开始回顾性分析自己的教学。他们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了某个尴尬境地,不少高校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2-23

略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摘要:<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再次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再次清晰地阐述了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然而,在时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却依然常常可以看到老师片面地将其理解为"两者相加";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观点:这节课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没有体现"工具性";抑或刚好相反——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失落了"人文性",几乎让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
24-25

以师生互动反思促进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本文联系广州"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反思对有效作用的个案研究",主要从互动反思的内涵、内容、形式及课型等方面,结合十二个案例谈谈如何构建促进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师生互动反思模式"及其策略,以增强互动反思的可操作性。
26-29

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在HSK教学中的体现

摘要: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是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的新发展,广泛应用于语法研究之上。HSK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也充分体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29-30

聋生书面语偏误形成的语感图式分析及教学论思考

摘要:聋生书面语偏误是聋生语文教学中亟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基于语感概念提出聋生"手语语感"与"书面语语感"双重结构内涵,并利用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从言语活动中的"同化"、"回避"、"顺应"动态关系分析书面语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教学论角度提出,应以语识为途径培养语感,探索构建聋校语文教学的汉语知识新体系。
31-33

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就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有关概念以及其行为特征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而后就其教学有效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对于如何有效地打造对外汉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