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访谈

传记和传记的教与学——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兰村教授访谈

摘要:传记,在我国古代被称为“传”,这一文体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书写中从未间断过.更是影响到其他文学样式,五四以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兴起,国外的优秀传记也开始传入我国。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传记文学的兴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文学现象。随着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实行。传记被列入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为了帮助语文教师更多地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和传记教学的方法,本刊书面采访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兰村教授。陈兰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传记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语文版《中外优秀传记选读》的主编,此外,陈教授还身体力行,从事传记创作。
4-8
语文建设杂志论点摘编

学校中“平庸的恶”

摘要:严从银在《论学校中“平庸的恶”》中指出,现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平庸的恶“的现象。所谓”平庸的恶”,指没有行恶动机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却能激发起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
9-9

人本心理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赵维娜在《人本心理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中指出,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的重心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及自发的经验学习,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受此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成为知识和文明的再创造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接受者;
9-9

促进学习的评价成为教育评价的主流

摘要:崔允漷在《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中指出,教育评价的实践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诸多新型的评价方式得到广泛运用,新的教育评价文化正在兴起。这些变革与学校教育使命从选拔转向,“促进学习”密切相关,意味着“促进学习。成为新的学业评价范式的核心。“促进学习的评价”即运用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或证据一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9-9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身份建构

摘要:潘露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身份建构》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等教师专业角色的提出,本希望为教师的发展设定标准与目标,却往往因为缺乏教师的认同,变成了一厢情愿的说法。其实,教师身份的变革不是预先设定的,也没有既定的标准,而是必须由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信念及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情境为中介去寻求的。
10-10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摘要:包俊莉在《教而不思则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教学反思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10-10

学语文未必为人师,教语文终生是学生

摘要:何希凡在《学语文未必为人师,教语文终生是学生》一文中指出,当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定位,当学生才是恒久的精神定位。我们只有不断体验学习语文的愉悦和困惑,才能真正感受语文教师的幸福,也才能反观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从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永远毕不了业的学生。只有当我们以学生身份反思自我的时候,才会在治学的甘苦中积累起足以与学生和谐交流且唤起学生生命乐趣的有效学生资源。
10-10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秋水》教学设计

摘要:学案设计 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学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此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1-14

在问题探讨中看清人性的美丑——《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探索文本内涵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涵养其追求人性之美的情感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15-18

感受一个苦难的灵魂——《香菱学诗》课堂实录及点评

摘要:一、序曲:课堂导入 师:《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去读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进入《红楼梦》。
19-22

细细品味香菱的笑

摘要:一、抓关键,“苦、笑”两字贯串整节课 《香菱学诗》的课堂有着回环精彩的教学设计:“苦-笑-苦-笑”。首先是原著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课文标题“香菱学诗”的比较,令学生更形象和直观地感受香菱学诗的情状——“苦“。那么香菱自己感到学诗苦吗?由此引出对香菱的“笑”的品析。而这个“笑”着学诗的态度,又进一步地表现出香菱学诗的“痴”。
23-24

有效语文教学 从明确目标开始

摘要:教学目标不明确,会导致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过程和手段形式化,而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不二法门。
25-26

课文阅读四步法——读郑振铎先生的启示

摘要:阅读有“道”,笔者教语文二十多载,虽然阅读了不少诗文,却总觉得不能登堂入室。偶读郑振铎先生的《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鉴赏与研究》一文,有了意外的收获。
27-28

浅谈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衔接

摘要:许多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波动比较大,整体下滑的趋势比较严重,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形成衔接上的脱节。
29-30

“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在徐州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摘要:(本刊讯)2010年3月30日,“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在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举办。这是一次“长三角地区”的语文教育研究盛会,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教研员、高校学者、中小学教学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就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李海林教授就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八个要点进行了阐释,魏本亚教授就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方式——“导学案”进行了反思,倪文锦教授就当今语文课改的热点问题发表了高见。
31-31
语文建设杂志语言

“零帕”一出,谁与争锋

摘要:随着“追星族”“打工族”“房奴族”“恐婚族”等不断进入日常交际,大家对“族”类词语已不再陌生,然而近日又有一个“族”类成员在网络上悄然诞生,那就是“零帕族”。
32-33

“眼缘”及其他

摘要:“眼缘”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这个最初诞生于粤语的词语随着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成为众多青年男女口中的高频词语之一。例如:
33-34

试说网络生僻词——以“烎”为例

摘要:目前,“烎”这个词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人们把它念yin,用它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百折不挠。它来源于一个叫“烎队”的团队,在2009联想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这个队向冠军EHOME团队发起“开火”的宣言,并表现出极其无惧的精神风貌,从此“烎”便流行起来。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