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语文建设杂志

《语文建设》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课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新课堂、名师案例、综合性学习、教学短论、创新瞬间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8476
  • 国内刊号:11-1399/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200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
  • 综合影响因子:0.04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语文建设 2010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访谈

“我的世界里只有孩子”——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访谈

摘要:在中国,说有小学生处必读杨红樱,一点也不夸张。佩服她的人。因为她的书卖得好,非议她的人,也因为她的书卖得好。她的书不是一本两本畅销.而是全部畅销。这是为什么?孩子们谈起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滔滔不绝,能够大段背诵《笑猫日记》里的景物描写。这是为什么?想知道答案的人不止一个。
4-9
语文建设杂志论点摘编

新课程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摘要:姬会娟、王丽在《新课程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一文中对“接受学习”这一颇受争议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接受学习”一般是指学生将教师呈现的材料作为现成的、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的一种学习方式。目前很多老师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
10-10

视觉思维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刘冬岩在《视觉思维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解释了“视觉思维”的内涵:视觉感官对外部刺激进行反应形成“视觉意向”,并以此为中介,在观察、想象、构绘三者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10-10

关于学习方式类型的思考

摘要:陈佑清在《关于学习方式类型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科学把握学习方式的类型是落实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一个关键。新课程推行以来,比较流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合作、探究,其实,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划分,同时,学习方式也远不止这三种。
10-10

中学文学写作教学缺失的隐性逻辑及破除

摘要:胡根林在《中学文学写作教学缺失的隐性逻辑》中指出,文学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长期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有两种内在逻辑:
11-11

语文课要三看三不看

摘要: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在《语文课要三看三不看》一文中提出看语文课的三个标准:
11-11

基于脑和认知科学的通用教学设计

摘要:周加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通用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通用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大脑加工网络的运行特征,强调运用多种方法,使教学适合于不同情境中不同背景、
11-11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主问题设置模式:实现有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里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2-14

扣点引线,步步推进——《风筝》教学设计

摘要:一、背景说明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试图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
14-17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摘要:一、教学设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个经典篇章。文中孟子以形象的比喻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仁政”“民本”思想提出解决“民不加多”问题的具体措施。这场对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18-21

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参考答案

21-21

走向无痕的哲学思考——《散步》教学实录与点评

摘要:(学生进阶梯教室时,大屏幕显示:散步 莫怀戚 执教者:南通市如东实验中学李凤。)
22-28

语文教学呼唤准确的“国俗语义感”

摘要:“国俗语义”一词最早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教授提出。王德春教授在深入研究国俗语义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门“国俗语义学”,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所谓国俗语义,就是人们在词语的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民族文化语义。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29-30

教学生一点有用的音韵知识

摘要:近来读了一些“大家小书”,受益良多。这是一套丛书,编入的都是短小精悍的大家作品。读了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龙榆生的《词曲概论》之后,我得到一个启发,就是应该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音韵知识,这对提高学生对母语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极有好处。
31-31

潭就是我,我就是潭——《小石潭记》教学札记

摘要:读经典,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教经典,每教一次也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我至今背得滚瓜烂熟的少数名篇之一,也数不清是第几次教学了。往日教学此文,引导学生品味它精妙而神奇的写景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学习借鉴它传神的写景方法是教学的难点。而此次教学,学生大胆的鉴赏角度和独特的个性表达,更新了我头脑中关于《小石潭记》的定向思维,搞得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32-34
语文建设杂志语言

《石榴》,一文拟人与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摘要: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首篇选录的是郭沫若先生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作品——《石榴》,该文虽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刻、文采优美,堪称散文中的精品。所谓“榴红似火”,
35-36

“好心”“好意”是什么词?

摘要:“好心…‘好意”这两个词使用较为频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有收录:“[好心]国好意:一片~。”“[好意]图善良的心意:好心~|番~|谢谢你对我的一。”在实际运用中,这两个词确实具有名词性用法,但除了名词性用法,
36-37

中学语文中的“左右”文化

摘要:传统认为我国古代礼俗是“尚右”的,这在权威的字典中都有所体现。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些例证可以证明这一礼俗。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