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理念
温故知新1-1

摘要:1938年,黎锦熙任教西安临时大学时,对中等学校的讲读教学和各级学校的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改革方案。1947年,他参加了《国文月刊》的编辑工作,就将修订后的这两个方案发表在第51、52期上,方案以纲要的形式全面表述了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文中,黎氏强调“宜以纵横统筹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改革是颇有见地的。

语文课程研究的范式转型——从学科性质到课程理解再到课程开发4-9

摘要:一、引言:语文性质“清思”后的“再思” 在我国,语文性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和争论,近半个世纪来从未停息过。诚如有人指出的:“语文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也论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构建——兼与陈尚达先生商榷10-12

摘要:《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发表了黄厚江先生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立》,文章从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建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相关建议,笔者拜读之后,感慨良多。此后不久,《语文学习》2009年第9期发表了陈尚达先生的《对建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两点质疑——与黄厚江老师商榷》一文,从教学理论的角度对黄厚江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两点质疑。

教师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13-13

摘要:刘娜在《教师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一文中以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影响教师言语行为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凭借语言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规范的习得,而学生对思想的理解和接受则取决于对教师话语的理解和接受。因此,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言语行为的达成及其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师生的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13-13

摘要:教育叙事已成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校本科研方式,丁钢在《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一文中介绍了进行教育叙事练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个练习是“‘我’的生活”,可以写个体或群体的故事,关键是在第一手素材中生成自己的想法;第二个练习是“故事如何形成”,关注人物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关注人物如何处理事件:第三个练习是“生活故事”,指教师的日常生活,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思想14-14

摘要:不同的课程哲学影响并指导着不同的课程设计思想。李吉在《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思想述评》一文中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公立教育课程设计基本可以分为“知识中心”“学习者中心”“社会中心”“知识、个体、社会相互融合”四种思想取向。知识中心课程设计思想基于结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吸取了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主张学校应传授学术性课程知识,

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14-14

摘要:张学民、申继亮和林崇德在《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一文中探讨了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及其重要作用,并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反思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前提条件:(1)具备主动思考的素质:(2)是在内在教学动机驱动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

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14-14

摘要:韩宁在《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一文中介绍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的基本概念、应用策略和原则,并与“关于学习的评价”进行了比较。“为了学习的评价”是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并能主导自己的学习,使评价活动成为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它不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给自己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谈谈《牛虻就义》的艺术处理15-17

摘要:《牛虻就义》是爱尔兰作家伏尼契所写的长篇小说《牛虻》里的一节,标题虽是选编者所加,但却抓住了要点。

悲凉之美生命之爱——再读《故都的秋》17-19

摘要:郁达夫之秋,是从他心灵的湖底,端视故都的秋景,在中国古典涉秋文化的意蕴中融合了个人真实独特的感受。简言之,是着了“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

浅析设计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的差异20-22

摘要:尽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明确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属性差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阐释了它们的课程结构、内容归属、范围领域、能力趋向,但就选修课开设的实情而言,多数学校的选修课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学生在修完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未来学习及职业规划再选择一两个模块,

鉴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怀——《荷塘月色》必修课单篇教学设计21-25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必修课的阅读中,能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要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散文,把它作为必修课来教学,

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中幻化出的荷香——《荷塘月色》作为选修课的教学设计24-28

摘要:一、教学背景1.内容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经典文本,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传统名篇。那清幽雅致、宁静迷蒙的画面,那清新优美、细腻隽永的语言,抚慰了成长中渴望美的一代代年轻人的心,启迪了一代代文学才俊。

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散文专题单元中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7-30

摘要:同一篇课文编辑在不同的教学单元里,教学重点并不完全相同,明确课文教学重点的基础是分析整套教材、分析课文所在单元,最终找到单元在教材中的教学任务,确定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重点。

《渔父》教学实录31-35

摘要:课前情境:音乐:洞箫曲《欺乃》。文字:“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余光中)

关于《渔父》教学的对话34-36

摘要:李震(以下简称“李”):我知道你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语文老师。你这堂课,我听了两遍,听说最后到省里参赛前又改了一遍,可谓精益求精。

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探究37-39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表演式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的选用与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息息相关,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教学,能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感染性,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点石成金,妙手着文——从作家创作实践看怎样把生活写进作文40-43

摘要: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生活素材若想进入文章,还需要点石成金的过程。这里,我们就以作家的创作为例,谈谈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有哪些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