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理念
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阅读与教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东访谈4-8

摘要:作为研究20世纪外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专家,吴晓东教授对现代主义小说有着深入研究。他在北大开设有“20世纪外国小说经典选讲”课,这门课的讲稿曾于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7月,吴晓东教授的新书《漫读经典》再次由三联书店出版。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外国现代主义小说(如卡夫卡、伍尔夫、马尔克斯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从阅读感受上说,现代主义小说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借用吴晓东教授的话就是:“现代主义小说使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

提高文体素养: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9-12

摘要:何谓文体素养?它是人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对不同文体形式的自觉观照、适切体验和正确认知,是人们经由阅读和写作实践、历练、感悟而获得的对不同类型文体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把握。文体素养由文体意识和文体能力构成:文体意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不同文类的知识结构或文章图式;文体能力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时能够在文体意识的引领下对文章作品进行适切的评判、体验和再创,简言之,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角色13-13

摘要:胡琰在《透视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角色》一文中指出,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家长扮演着多重角色:1.家长是学校的顾客。家庭付出一定成本送子女上学,本质上是购买一种特殊商品,即学校的教育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家长就是学校的顾客。顾客角色意味着家长有选择学校的权力,甚至有不选择任何学校而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力,这些权力也受到法律的保护。2.家长是学校和教师的伙伴。家长与学校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如学校参观日、家长会、

语文知识的重新开发13-13

摘要:李海林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途径:系统开发与点滴积累》一文中指出,在语文课中,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对象性知识,即关于语言、文章和文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外在于主体的,学习这些知识,能达到认识语言、文章和文学的目的。这些知识是必要的,现在需要做的是将那些陈旧的知识从语文教学中剔除出去,从当代语言学研究、文章学研究和文学研究的新知识中选择一些比较成熟的成分引入语文教学。还有一类为主体性知识,即主体是如何接触和运用语言、文章和文学的,主体在接触和运用这些对象时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命题作文的位点13-13

摘要:许景明在《命题作文的位点应该在何处》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安排缺少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命题作文,根本就没有给定一个明确的位点,完全依靠教师的随意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现实生活中,跟人们最有直接关系的作文就是情境作文。为什么要写作?那是因为人们想把自己在现实中接触的某些事物告诉别人,用口直接告诉给别人就是说话,用笔写出来就是所谓的“作文”,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14-14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已历经八年的实践,但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其理解仍然存在较大分歧。靳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再认识》一文中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坚持以语言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丰富”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语言活动的频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任何一种模式,自始至终都应当充满语言活动,有效的倾听、说话、阅读、写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因素。其二,指听说读写语言活动的综合运用。

从“语感”走向“文感”14-14

摘要:语感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但语感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表明语感不能单独承担语文教学的大任。蔡伟在《从“语感”走向“文感”》一文中提出“文感”概念,认为语感教学必须与文感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语文教学。所谓文感,就是一个人对文本的感觉、领悟和直觉把握,是个体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通过长期的读写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文本直接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它主要是由文体感、文化感、语体感、整体感和全息感组成。文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反复的阅读和写作,需要多元文化与审美能力作基石,

“套话作文”根子在阅读教学14-14

摘要:谈到“套话作文”,一般认为是教师急功近利的应试作文指导造成的,或是作文题目太宽泛,或是写作教学方法不对,过于注重模仿、模式、套路。潘新和在《“套话作文”根子也在阅读教学》一文中认为,套话作文根子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改革,套话作文是不会得到根治的。首先,以读带写的阅读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型的教学模式,学习写作,从阅读的作品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模仿,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

语文建设杂志教学
人教版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语法、修辞、写作之比较15-17

摘要:对人教版和语文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语法、修辞、写作进行比较是件有意思的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两个版本的差异与特色,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

一篇初中新课文背后的故事——关于《登上地球之巅》一文的选编与加工17-19

摘要:要吃透教材,教师除了对整套教材的编辑体例、特点等有所把握外,还应该深入地研究每篇课文。本刊特邀请各教材相关编辑,介绍课文的选编情况:为什么要选编某篇课文,选编时做过哪些处理,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等等。目的是挖掘课文编选背后的内容,为教师研究、教学课文提供帮助。

读杜甫《月夜》20-22

摘要:读诗,可以不管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直接从文本体悟欣赏,这是美国新批评学派的主张。这有道理,因为,一般读者根本就没有可能先弄清作家生平,再进行欣赏,就是根本不了解时代背景,也不妨碍读者对文本深入感悟。但是,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绝对化。有时,有些作家十分经典,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并不难得,参照了时代和生平,对于理解文本,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又何乐不为呢?

完美儒生 侠义风范——析唐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形象22-26

摘要:唐传奇多以描绘女性形象见长,在爱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软弱的、消极的、黯淡的。如“始乱终弃”的张生(元稹《莺莺传》),“薄情寡义”的李益(蒋防《霍小玉传》),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的柳毅——一个近乎完美的儒生,仁爱、刚直、见义勇为、豪情满怀,寄托了唐代士子几乎所有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雷雨》节选版的两处教学局限25-27

摘要:《雷雨》自进入高中语文课本以来,戏剧性地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阐释命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庸俗社会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雷雨》当作一个社会问题剧,从阶级性的角度解读周家与鲁家的关系。随着学术界“把文学还给文学史”口号的逐渐深入人心,中学语文教育界也开始认识到阶级分析法在解读《雷雨》时的强制性和非文学性,于是纷纷改弦易辙,试图从人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周朴园的所作所为。

教师设问:构建个性化阅读平台28-29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助推器,是连接教学活动的黏合剂,然而。课堂上大多数教师提出的问题缺少思维力度,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那么,如何才能提出有价值的、能指导学生思维趋向的问题呢?朱文成老师《教师设问:构建个性化阅读平台》中的一些小策略将会帮助您设计出适合文本内容及课堂教学灵动性的问题。肖晓红和程永超两位老师独辟蹊径的问题设计,也能为您提供可资模仿的范例。

都市童话里的乡愁——《蟋蟀在时报广场》教学设计29-30

摘要:一、教学设想 1.《蟋蟀在时报广场》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篇幅较长,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设置情境导入后,要求学生迅速整体感知文本,然后分发测试卡及时了解学生对阅读信息要素的掌握情况,培养速读意识,提高速读能力。

《〈论语〉选读》也可如此教——以《中庸之道》教学为例31-32

摘要:一、设计缘起 我们知道,《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语录体儒家经典。通行本《论语》共20篇,编辑体例相对杂乱。除少数篇章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外,多数均无主题。它既不按内容类别编排,也不按语录的时间先后辑录。即便是篇章标题也都是取自该篇首句的两字或一词,如《学而》《子罕》《阳货》等,这些篇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表示各篇之间的联系,每篇之中、各章之间的内容也没有联系。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33-39

摘要:一堂好课的“三经”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抽丝剥茧地分析一堂“满堂彩”的好课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一般都具备三个要素:真、实、巧。

涵泳与《胡同文化》的教学设计思路38-39

摘要:宋学家陆九渊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涵泳,指以心会文,沉浸其中细细地反复地体会琢磨。阅读文学名作,在文学鉴赏的教学范畴里,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涵泳,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以及作品蕴涵的“诗意”,这是积淀语言、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力的一条重要路径。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细读”“美读”“吟哦”“揣摩”“评点”等方式的操作要领,取得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