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语文建设杂志新理念
论点摘编10-11

摘要:美国佛罗里达州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回到写作活动的起点:思考“为什么写”,形成教师话语霸权的原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语文建设杂志新教材
《赤壁赋》练习设计比较12-14

摘要:苏轼的《赤壁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建议诵读的14篇古诗文之一,被不同版本的新课标教材编入必修课本.并且被处理为精读课文,但是在类型归置、目标定位、练习设计以及相关拓展链接方面。不同版本对它的处理却各有特色。课文练习的设计,对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通过比较人教版、语文版、

敬告读者14-14

巧设计,深挖掘——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策略15-18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一曲唱在秋天的劲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9-20

摘要:《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阕。上阕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远、近、仰、俯)。着斑谰绚丽之色彩(红遍、碧透)。点面结合.尽态极妍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整幅画面凝重浓烈。充满强劲的搏击力度。雄丽的大自然猛烈地叩击着诗人的心胸.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眼前现出一幅幅难忘的战斗生活的画面。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阕。

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参考答案20-21

设置情境 领悟乡愁——《乡愁》教学设计21-21

摘要:《乡愁》为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也有一定的困难。

语文建设杂志新课程新课堂
品味语文的美——《发问的精神》教学实录22-25

摘要:任得宝,38岁,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教师。善于营造课堂气氛,追求“实”与“活”的教学风格。多次在全省、全国范围的大型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2001年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2年荣获山东省语文学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高密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家常饭菜滋味长——谈重视论说类文字的学习和演练26-27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语文教材试图强化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化,凸显其工具性的特色。因此,实用文的比重一般都比较大,读写教学主要凭借实用文的知识点来牵引。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文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受到排挤.课文的文学性和经典性被削弱了.读写活动多为知识点所束缚.

内容第一,技巧第二——从“华丽”与“朴实”说开去28-29

摘要:本栏目李镇西、郑晓龙、王道信三位老师的文章是对2007年第3期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的讨论。

贴近作文教学的实际——从“提倡华丽,反对朴实”谈起30-31

摘要:谭海生老师的文章《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把学生作文语言练习和作家写作区分开来。针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提出语言训练应从华丽入手,借鉴使用经典文章中的丰富的书面语言。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技能等主张。见解独到,给人启发。谭老师还指出了学生学过并积累的经典语言不能转化成写作用语的问题,

宁可朴实无华.也不华而不实32-32

摘要: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对“有文采”的表述有重大修改:将原来的“用词生动”改为“用词贴切”。鼓励写作中用词有华丽倾向的考生发挥其个性特长.用词更生动一些.原本也是正确的,为什么要改为“用词贴切”呢?

另辟蹊径教《锦瑟》33-34

摘要:李商隐的《锦瑟》晦涩难懂,所以教材作了详尽的注解。学生对照注解大多能够读懂。老师再具体分析似乎没有必要。至于本诗具体写什么。本来就如谜一样。历来众说纷纭。既然如此,何不放手让学生来“猜谜”呢?在猜谜中主动学习,走进这座迷宫。用心灵去领略它迷离奇幻的美丽。正好教学这首诗的前一天是情人节。

让“摔玉”绽放光彩34-35

摘要: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是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重点。在对课文进行了一番热烈而有趣的赏析后.有同学注意到了“宝玉摔玉”这一情节。经过几次合理的引导,师生就“摔玉”情节完成了以下探究性的对话。

语文建设杂志更新知识
让诗歌充满你的灵魂——从电影《死亡诗社》看基丁老师教学生鉴赏、感悟与创作诗歌36-39

摘要: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这部影片拍摄于1989年.讲述的是在1959年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一所已建校100年的寄宿制高中威尔顿中学发生的故事。

《春江花月夜》的“圆美”艺术39-41

摘要:《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清末王闽运誉之为“孤篇横绝”。此诗的语词、音韵、结构、意境,无一不透着美,它已经成为美的化身,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因此,探寻这首诗的魅力之所在成为大家的共同诉求.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分析。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文本的细读,未能深入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美学思想。本文认为,

古典的情境 现代的技巧——《断章》再解读45-46

摘要:这首《断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名作,作者卞之琳,也是中国新诗史上技艺最高超的诗人之一。虽然诗人本人并不认为《断章》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客观上,对《断章》的解读却占据了卞之琳研究的很大一部分,这与这首诗让人百读不透的含义有关。

从烟花笼扬州到梅花落江城——李白两首黄鹤楼诗比较赏析47-47

摘要: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始建于三国时期,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纷纷登临揽胜,留下了无数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李白的两首黄鹤楼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虽是一人一地之作,却情随事迁,风格迥异。耐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