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语文建设杂志 北大期刊

Language Planning

  • 11-1399/H 国内刊号
  • 1001-8476 国际刊号
  • 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语文建设是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语文建设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关注、学术前沿、教学、教材、评价、探索、语言、广告书评

语文建设 200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温故知新1-1

摘要: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多少关于学文字的规范。可是在我们看来都觉得玄虚得很。其玄虚等于中医药方上的医案。文字应该怎样学,怎样作,怎样的文字才算好?至今还未曾有人说出一个具体的答案来。

探险发现-F002

摘要:人类文明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的探险史。培育探险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都有积极的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探险精神.就不会有什么前途。

五单位联合征集民间家书-F003

摘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2005年4月1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语文建设杂志新理念
“视野融合”与阅读课程的建构4-7

摘要:在解释学看来,理解是一种'视野融合'.以此观点来把握课程,课程也就进入了理解,课程的意义在理解中创生.理解课程不是师生对外在的客体的把握,而是师生视野与课程视野的融合,是师生与课程的对话.在对话中,课程向师生开放,也就是课程要面对师生的追问不断提供新的答案;师生向课程开放,也就是师生在课程中理解自己、扩展自己、提升自己.理解中的课程对师生来说,不是异己之物,也不是那种被占有、被控制的工具化了的事物,而是敞开了胸怀走向师生,与师生进行交往对话的全过程.当师生置身于这个过程的特定教学情境之中,以自己的经验创造教学内容,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时,课程与教学融合成为一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方案),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文化,这意味着课程的重大变革.'[1]

阅读教学的文本学习8-8

摘要:蔡肇基在《阅读教学一定要导好文本学习》一文中提出要重视文本的学习:1.力求使学生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2.在领悟语言之妙上下工夫。领悟语言之妙,首先要懂得具体的语言所表达、概括、揭示的到底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的语言,不能靠教师架空的解说。

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8-9

摘要:陈瑜在《试论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首先要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欣赏诗歌的心理状态,具体方法主要包括:1.科学引导。在一节课的开始,先播放或展示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以营造一定的课堂气氛,用以调整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情绪。

农村高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8-8

摘要:姚锋在《高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一文中指出,农村中学高一新生喜欢阅读的主要是故事性比较强、贴近他们生活的作品,对科普类作品、卡通漫画和时尚杂志也比较喜欢,而喜欢武侠、言情小说和诗歌的人并不多。

了解教师专业日记8-8

摘要:刘正伟在《教师专业日记与专业成长》一文中指出,教师专业日记与个人日记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个人日记记录个人日常生活及情感发展中的有关经历和事件,具有隐私性特点;专业日记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反思个人成长的经验与教训,记录教学中的事件、过程及体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是专业工作者思想交流及学术反思的重要工具及渠道。

当代德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趋势9-9

摘要:蒋一之在《从注重“规范”到注重“发展”——当代德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趋势》一文中指出,“规范”人是德育的工具性本质,“发展”人是德育的目的性本质;当代社会转型,促进了德育从注重“规范”向注重“发展”的转变。它在德育观上主要表现为:1.承认人是道德活动的主体。

学生高考成绩与道德品质9-9

摘要:萧成勇、朱引芳在《学生高考成绩与道德品质相关性问题研究》一文中谈到,在高考成绩的高分段里,特别是在“一本”与“二本”分数段之间,学生的高考分数与其道德品质是密切关联的。

解读儿童的秘密9-9

摘要:王海英在《解读儿童的秘密——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一文中指出,儿童的秘密主要源于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儿童和成人的斗争以及儿童社会性的生存本能。秘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秘密是人际交往的中介,正因为每一个人对他人而言都是一个秘密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交际秘密,才有了我们竭力提倡的教育对话和“视阈融合”,才有了人际交往,有了基于更多了解的社会互动。

语文建设杂志新教材
关于新旧语文教材练习活动的比较分析10-14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总体来说,它们的课后练习题少而精,单元活动丰富多样,有序列化的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写字等项目,也有形式各异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性活动等.这些练习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砥砺思想,发挥主动精神,加强沟通,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003年出版的三套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别简称为"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为分析比较的对象.

大学校长的演讲——解读《荣誉与爱荣誉》15-16

从《敬业与乐业》看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教育观17-18

《客至》“非指示性”教学设计19-20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学设计21-23

《采薇》教学设计22-24

语文建设杂志新课程新课堂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24-29